读懂教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只有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才能在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紧密相连,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前后相连、左右逢源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提供支撑,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深入。
  [关键词]读懂教材;数学思想;动态情境;超越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63-02
  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意图。”
  一、“有形中求无形”——从有形文字中体会无形的思想
  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材,在有形的文本里包含着无形而又丰富的数学思想,如类比思想、集合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有形的文本是外显的一条明线,而数学思想是隐藏在其中的一条暗线。外显的明线容易理解,而隐藏在其中的暗线却不容易看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才能灵活而有效地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流程,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例如,为了给学生渗透“变与不变”“转化”等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一:把一块不规则的石块放入正方体水槽中,让它完全浸没,水槽水面升高,求这块石块的体积。这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正方体水槽中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
  活动二:选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容器,容器底面的长和宽都是10cm,高是20cm,水深是8cm。接着改变容器的摆放方式,使容器的底面长是20cm,宽和高是10cm,求这时水深是多少。通过这一活动过程,使学生理解封闭容器中除了水的体积不变之外,还有容器的容积和空余出来的那部分体积也不变,从而引出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取一个主体是长方体、上部分是不规则形状的玻璃瓶,装入大半瓶的水。先把玻璃瓶正立着放,量出底部长和宽以及水的高度,再把玻璃瓶倒立着放,量出玻璃瓶空余部分的高度,最后計算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这一活动过程,是前两个活动的进一步提升,当玻璃瓶正立着放时,空余部分是不规则的;当玻璃瓶倒立着放时,空余部分是规则的,而空余部分的体积相等,从而计算出玻璃瓶的容积。
  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变成规则的物体,再计算它的体积。教学中,教师要能灵活地处理教材、合理地重组教材,在活动中抓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并将这一思想渗透到这节课的全过程。
  二、“静态中求拓展”——从内涵理解中感悟丰富的外延
  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出现,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活动。那么,如何使课堂化静为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呢?
  1.让静态的画面动起来。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引进课堂,通过动态的、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教师先利用课件演示《淘气学艺》的童话故事。淘气到一间裁缝店向师傅学艺。有一天,一位客人要求做一件上衣,师傅用手量了客人的身长后对淘气说:“上身长4札……”淘气很认真地照着师傅说的话,用自己的手在布料上也量了4札……很快衣服就做好了,可是衣服太小了,客人根本穿不下。淘气非常的懊恼,他想:“我是按照师傅量的尺寸来做的,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会小了这么多呢?学生看得很投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的结论。
  2.注重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在情境的展开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还能积累下许多数学信息和数据,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如教学“长大我也去航天”时,教师先运用教材中的情景图,给学生讲述杨利伟乘着“神舟”五号飞船飞天的故事。接着,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挑战杨叔叔——从小要做宇航员。将学生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做记录员,记录下小组内每位学生原地转圈的圈数,并统计出本小组一分钟转了多少圈,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获得了教学所需要的数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适时引入表格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统计的方法。
  “知识”若被认为是静止的,那么教学知识的过程可以是活动的。越能激活学生内部心理活动的,就越能在他们的心中发芽、生长。只有以动态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静态的知识,才能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拥有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
  三、“封闭中求飞跃”——从平淡的素材中挖掘个性的教学
  新的教材观强调:“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和完善教材,并赋予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使学习素材更加丰满而生动、浅显而易懂,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如教学“圆柱”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认识圆柱特征的环节。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现在请你们拿出带来的学具(圆柱),认真观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自学学习单”。
  2.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巡视并及时捕捉信息。
  3.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利用课件适时演示圆柱的相关特征。
  4.教学圆柱的“高”。
  (1)将圆柱横放和竖放在桌面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圆柱的高。
  (2)动手操作:用手指一指圆柱的高,用尺子量一量圆柱的高,进一步体会圆柱的高的特征。
  (3)课件演示:通过课件演示,从一条高演示到无数条高,理解圆柱的高的特征。
  (4)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演示生活中熟悉的硬币、接力棒、水井,进一步拓展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原型。(物体的厚度、长度和深度就是它们的高)
  (5)拓展理解:课件演示把一个圆柱沿底面直径从上到下切成两半,得到的切面是什么形状?把一个圆柱沿中间横向切开,得到的切面是什么形状?
  以上教学,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直观模型、实际操作和动画演示去加深印象。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圆柱的特征和内涵,还利用各种图形变化去拓展圆柱的外延,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总之,如何读懂教材是教师要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文本的过程。读懂教材与其说是一种教学实践的体验,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教师只有把读懂教材当成一种理念时,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作为教师,只有真正的读懂教材,成为课程创生的主角,为学生搭建主动发展的平台,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活力无限的境界。
  (责编 李琪琦)
其他文献
[摘 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通过数学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演示、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对可能性的认识由感性发展到理性。  [关键词]可能性;课堂教学;一定 ;可能;不可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32-01  鉴于学生正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数学课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它是让学生在直接经验的作用下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一门课程。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在实践中充分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这种感受真切、实在,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玩;综合与实践;情境;深度;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最近,“车位手绘师”魏园梦(图1~2)“火”了。机器猫、钢铁侠、火影忍者 ……她发布的车位彩绘视频,收获了近5 000万的播放量,被多家媒体报道,并登上微博热门搜索榜单。在车位上绘上彩色时尚图案,这种新潮消费既满足了车主的需求,也使她的生活得到改善。 17岁接下第一个彩绘单子  今年21岁的魏园梦,是一名重庆妹子。她从小就对各种色彩感兴趣。她父母却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学习,所以没有让她参加过
[摘 要]在学习面积时,学生即使熟记了面积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熟练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可是一遇到习题变式,就会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对面积的概念掌握不牢。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激活经验的巧妙提问、对比面积大小的直观观察等策略,让学生透彻地领悟面积的本质内涵,从而有效解决面积问题。  [关键词]面积;概念;问题;经历;快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 數学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活动。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简要介绍通过“再创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使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自身“再创造”的产物,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东西。  [关键词]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创造;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2-02  
期刊
学生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做错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错是对的先导。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注重易错题,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挖掘易错题内在的“闪光点”,那么易错题就成为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易错题也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料,可以让学生透过易错题发现知识的
[摘要]“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设计“探究小目标”和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  [關键词]三角形面积;本质;推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61-02  【研究背景】  笔者对“三角形面积”做了前测,发现全班43
[摘 要]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已成为常态。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让学生主动质疑,并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才能促进其主动钻研知识,从而深刻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提问;数学课;诱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6-02  爱因斯
[摘 要]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媒介,学生只有读懂了教材,才能为主动掌握知识打下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故意设疑等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因此而灵动,因灵动而触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阅读 教材 自主学习 面积 面积单位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先通道,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和数学的概念本质有关联的“感觉”参与。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这种理解变成行动,唯有通过典型课例的分析来提供操作性的引导。  [关键词]感觉 数学学习方式 吴正宪 建立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05  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诸多改革一样,不能太激进,只能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