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宇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全县共有8个乡镇,203个自然屯,农业人口799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耕地面积28万亩。多年来,靖宇县农村信用联社按照党中央支农、惠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遍布城乡的优势,使支农工作年年都上新台阶。截止2006年4月末,全辖各项存款余额57595万元,较2003年年初增长32369万元,增长1.28倍,各项贷款余额2402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736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8.13%。较2003年增加了27.45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累计投放各项贷款60714万元,其中农业贷款累计投放40214万元,占贷款总投放量的66.24%,累计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超亿元,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大力组织资金,增加支农力度。2003年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全县信用社紧紧把握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脉搏,遵照党的惠农的重要指示,全方位地开展支农工作。大量组织资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全辖各项存款由2003年初的25226万元,增至2006年4月末的57595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不断加大到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回收力度,尤其是对历年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严厉的清收,对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实施在岗、下岗限期清收手段,对赖帐户、“钉子户”实行依法清收等措施,增加信贷投放力度。由于全辖的资金组织工作抓得好,抓得实,使支农资金充实流畅。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40214万元,2006年前4个月累计投放农业贷款6491万元,较2005年同期有大幅度增加。通过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放,使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为信用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自2003年来,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减亏任务。2005年一举实现全辖整体盈余,摘掉了连续20多年亏损的帽子。
(二)广泛调查研究,确保资金需求。县联社领导为确保支农贷款发挥有效作用,带领相关科室的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梳理,研究落实,下达计划,同时要求各信用社对所辖村屯备春耕生产资金的需求做到早调查,组织好资金,保证农民备春耕生产资金的需求。
(三)增加贷款种类,全力支农发展。在原有贷款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小额信用、农户联保、质押、抵押等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深受农民欢迎的贷款方式。近年来,靖宇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对辖内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及其它种类贷款的农户的自然情况,生产资金需求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并根据各村委会的意见,对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了每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最高限额,并核发了信用证。对联保贷款,实行农民自愿组成联保小组,信用社根据每个联保小组的信用程度,核定贷款限额,并发放贷款。由于贷款种类的多样性、灵活性,为广大农民解决了种、养业生产费用贷款,农机具贷款、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贷款和生活用品、建房、治病等消费贷款的需求,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
(四)调整贷款投向,支持农业调整。在保证农民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贷款投向,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树立“一个中心、两个确立、一个重点”的信贷工作思路,即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确立以支农为本的办社宗旨,确立支农的效益观念;以支持农民“种、养、加”业为重点,围绕这一思路,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力争实现贷一户,促一户发展,支持一村,带动一方致富。联社要求各信用社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相协调的原则选择客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当好农民的参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投资思路,着力帮助农民发挥地域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充分研究市场,发挥导航作用,引导农民走产业经营的新路子,为信用社开创出适合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支农水平。县联社领导和信贷人员深入基层,走访农户,并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取得联系,了解、督促、指导、检查信贷工作,及时解决信贷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扬背包下乡的优良传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针对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季节性强的特点,有的信用社实行了“柜台延伸”,开展上门送贷和现场发贷,把贷款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六)加强农贷管理,化解金融风险。通过优化贷款结构,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逐步扭转“春贷秋收冬不贷”的局面。在发放农业贷款时坚持“谁贷款、谁立据、谁使用、谁归还”的原则,保证支农资金按计划和用途专项使用。
为增加支农资金份额,最大限度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县联社累计向人民银行申请了支农再贷款1亿多元,保证了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为充分利用好支农再贷款,联社加大了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力度,成立了再贷款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封闭式运行方式,确保了再贷款专款专用,做到了管理“五到位”。即: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对支农再贷款投放的农户贷款服务到位;简化贷款手续措施到位;检查指导到位。支农再贷的有效投入,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信用社增益奠定了基础。
(七)加强支农领导,严格监督考核。县联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信贷工作岗位的考核方法,把信贷人员的考核作为经营指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机制,打破“大锅饭”,将信贷员的个人利益和支农工作业绩挂钩,增强了信贷人员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行清收责任制后,信贷人员不愿放款,不敢放款,支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八)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靖宇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几年来的支农工作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宣传。把支农的信贷政策、服务范围、服务方向、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信息宣传到农村、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去。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的同时,还采取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的作法和信贷政策等。
靖宇县农村信用社紧紧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了畜牧业、中草药业、中草药加工业。2003年以来投放养牛贷款9999万元,新增奶牛、黄牛23699头;投放养鹿贷款757.4万元,新增鹿9666头;投放养羊贷款833万元,新增羊12161只;投放养猪贷款1547.3万元,新增猪28206头;投放养鱼贷款339万元,新增鱼苗560吨;投放蔬菜大棚贷款107万元,建造大棚1100栋;投放其他养殖贷款1000余万元。这些项目贷款的投放使41700余户农民得到支持,使得他们的家庭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靖宇县农村信用联社)
(责任编辑:祖大勇)
(一)大力组织资金,增加支农力度。2003年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全县信用社紧紧把握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脉搏,遵照党的惠农的重要指示,全方位地开展支农工作。大量组织资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全辖各项存款由2003年初的25226万元,增至2006年4月末的57595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不断加大到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回收力度,尤其是对历年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严厉的清收,对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实施在岗、下岗限期清收手段,对赖帐户、“钉子户”实行依法清收等措施,增加信贷投放力度。由于全辖的资金组织工作抓得好,抓得实,使支农资金充实流畅。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40214万元,2006年前4个月累计投放农业贷款6491万元,较2005年同期有大幅度增加。通过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放,使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为信用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自2003年来,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减亏任务。2005年一举实现全辖整体盈余,摘掉了连续20多年亏损的帽子。
(二)广泛调查研究,确保资金需求。县联社领导为确保支农贷款发挥有效作用,带领相关科室的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梳理,研究落实,下达计划,同时要求各信用社对所辖村屯备春耕生产资金的需求做到早调查,组织好资金,保证农民备春耕生产资金的需求。
(三)增加贷款种类,全力支农发展。在原有贷款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小额信用、农户联保、质押、抵押等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深受农民欢迎的贷款方式。近年来,靖宇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对辖内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及其它种类贷款的农户的自然情况,生产资金需求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并根据各村委会的意见,对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了每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最高限额,并核发了信用证。对联保贷款,实行农民自愿组成联保小组,信用社根据每个联保小组的信用程度,核定贷款限额,并发放贷款。由于贷款种类的多样性、灵活性,为广大农民解决了种、养业生产费用贷款,农机具贷款、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贷款和生活用品、建房、治病等消费贷款的需求,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
(四)调整贷款投向,支持农业调整。在保证农民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贷款投向,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树立“一个中心、两个确立、一个重点”的信贷工作思路,即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确立以支农为本的办社宗旨,确立支农的效益观念;以支持农民“种、养、加”业为重点,围绕这一思路,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力争实现贷一户,促一户发展,支持一村,带动一方致富。联社要求各信用社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相协调的原则选择客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当好农民的参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投资思路,着力帮助农民发挥地域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充分研究市场,发挥导航作用,引导农民走产业经营的新路子,为信用社开创出适合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支农水平。县联社领导和信贷人员深入基层,走访农户,并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取得联系,了解、督促、指导、检查信贷工作,及时解决信贷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扬背包下乡的优良传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针对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季节性强的特点,有的信用社实行了“柜台延伸”,开展上门送贷和现场发贷,把贷款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六)加强农贷管理,化解金融风险。通过优化贷款结构,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逐步扭转“春贷秋收冬不贷”的局面。在发放农业贷款时坚持“谁贷款、谁立据、谁使用、谁归还”的原则,保证支农资金按计划和用途专项使用。
为增加支农资金份额,最大限度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县联社累计向人民银行申请了支农再贷款1亿多元,保证了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为充分利用好支农再贷款,联社加大了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力度,成立了再贷款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封闭式运行方式,确保了再贷款专款专用,做到了管理“五到位”。即: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对支农再贷款投放的农户贷款服务到位;简化贷款手续措施到位;检查指导到位。支农再贷的有效投入,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信用社增益奠定了基础。
(七)加强支农领导,严格监督考核。县联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信贷工作岗位的考核方法,把信贷人员的考核作为经营指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机制,打破“大锅饭”,将信贷员的个人利益和支农工作业绩挂钩,增强了信贷人员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行清收责任制后,信贷人员不愿放款,不敢放款,支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八)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靖宇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几年来的支农工作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宣传。把支农的信贷政策、服务范围、服务方向、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信息宣传到农村、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去。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的同时,还采取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的作法和信贷政策等。
靖宇县农村信用社紧紧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了畜牧业、中草药业、中草药加工业。2003年以来投放养牛贷款9999万元,新增奶牛、黄牛23699头;投放养鹿贷款757.4万元,新增鹿9666头;投放养羊贷款833万元,新增羊12161只;投放养猪贷款1547.3万元,新增猪28206头;投放养鱼贷款339万元,新增鱼苗560吨;投放蔬菜大棚贷款107万元,建造大棚1100栋;投放其他养殖贷款1000余万元。这些项目贷款的投放使41700余户农民得到支持,使得他们的家庭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靖宇县农村信用联社)
(责任编辑:祖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