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现教学精准目标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精准教学目标非常重要。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并通过实践教学和探究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具体分析小学语文实现教学精准目标的探究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精准目标;实现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迅速推进,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已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当中,还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利用教学精准目标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应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策略,已经成为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教学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教学精准目标的策略。
   一、分析文中关键词句段,实现教学精准目标
   语文教材当中的文本都有重点词句段,教师就可以依据这些内容制定精准教学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快速掌握关键词句,有效塑造学生的文学思维,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文章中的重点段落会根据文章结构显现出来,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会在开头或结尾体现出一些中心思想,而总分结构通常结尾就体现出文章的总体概括,通过对文章结构的这种分析能够快速了解文本,增强学生的文本分析常识,而关键点在于如何通过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例如,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时,文章通过“天空”“大地”来介绍世界的奇妙,字里行间传递出非常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热爱世界的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掌握作者的表现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细节分析来领会作者是如何体现世界的奇妙之处的。教师要结合作者所描述的“天空”“大地”的奇妙之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而后对“天空”“大地”的奇妙之处进行细节感受,有效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世界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如云彩、雕饰、水洼、镜子等,通过这些字词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强化学生对文本关键字词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这对实现精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精准目标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必须根据文本拟定精准学习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主要以一听一讲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这种教學方式很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悟能力。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来丰富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感悟,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精准学习目标:(1)让学生正确认读这节课的生字“陶、懦、辩、恼、耻”等;让学生会读写“陶、谦、虚、恼、怒、摔”等。(2)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骄傲、奚落、谦虚、争辩、恼怒”等,运用这些词语到写作当中。(3)以角色朗读的方法表达出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态度。用小组讨论方式探讨陶罐与铁罐的优点,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学生经过分角色朗读,融入文章的角色当中,深入感受角色的神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归纳陶罐与铁罐的优缺点,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要正确接受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一道理,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取长补短,与他人和睦共处,从而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精准目标。
   三、巧妙地设计语文作业,实现教学精准目标
   通过巧设语文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也使学生在二次学习中实现了思维的深入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同时,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巧妙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巧设语文作业来实现教学精准目标。如《纸的发明》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基础题或阅读题等组合题目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精准教学目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整合性,能够融入一定的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学生设计阶梯性的差异化作业,帮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作业进行探究和学习。完成的作业要进行自评,鼓励学生的父母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夸赞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受到多维思想的引导,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通过家校合育来提高作业完成质量。教师要为学生整合优秀的学习资源,借助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帮助学生迅速走入书籍世界当中,通过阅读不断吸收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作业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也进一步兼顾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精准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教师要不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针对指导有效促进学生多元化文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克叶.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优化语文教学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2):22-25,42.
   [2]李凤君.“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精准教学目标的实践与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19(18):8-9.
   [3]陈王芬.目标导向,实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精准指导”[J].教书育人,2018(25):24.
   [4]任丽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242-24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全国各地小学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对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当前,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而小学英语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为提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及素质教育的相伴相行,现代教学已经着力围绕“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学贵有疑,有了疑问,自然会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这一自发行为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实践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主抓手。面对学生质疑时产生的困顿,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不断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
摘 要: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潜能会得到开发,品质会得到提升,人文底蕴会得到浸润,语文课堂会得到优化。   关键词:“学”的技艺;语文课堂;互动;合作;应用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文本中习得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变教为导,变教为启,学生角色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
摘 要:纵观现阶段国内外小学英语课程配备的各版本教材,不难发现“图文并茂”是所有这些教材的共性。英语课堂上,很多老师用图片诠释单词的意义,直观形象,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图片不仅仅可以作为“英译汉”的工具,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教与学都“活”起来。   关键词:图片;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图可化境   图片可以延伸词义,为学生创设更宽广的学习情境。以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一年级起点)五
摘 要:第一部分阐述借助趣味元素调控认知状态,第二部分论述借助主体探究释放认知活力,第三部分阐释借助电化教学优化认知过程,第四部分阐明借助友好关系激发认知潜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小学生   在时代创新理念的大力推动下,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逐渐在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广大教师开始致力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探究。由此可见,教师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小学生的知识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善学乐思的自主学习能力。用有效提问推动小学数学课堂,不但可以让老师引领学生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深入思考,还可以让老师准确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难点,从而让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过程变为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真实性深层学习。   关键词
摘 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路径进行有效探索,可以极大改变现有教学困难。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最主要的理念是“三全育人”,通过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方式,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把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效统一起来。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要依托学校各科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经验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指导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法,以此来保证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学生;培养探究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的自由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收获数学知识,提高感知、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数学思维。   关键词:个性差异;兴趣;数学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