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使学生动起来;通过观察、实践、实验、制作等形式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们享受学习科学的快乐。让课堂活起来?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点把握时机:
  一、鼓励质疑,诱发创新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鼓励他们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科学《摆的秘密》:教师可以:
  1、请同学们首先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并测出摆在20秒内摆动的次数。⑴小组合作,完成摆20秒内摆动次数的测量活动。⑵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2、师板书各小组测得的数据,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为什么各个小组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呢?3、老师:每个组的摆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摆动的次数却不一样多。
  摆动次数多的说明它摆得快,摆动次数少的说明它摆得慢。师:那么摆摆动的快慢是由那些因素决定的呢?就我们一起开始研究吧。
  而在五年级科学《地震》这一课中,我首先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对学生造成震撼,继而教师提问:的确,地震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通过前面的观察和思考,大家又想到了什么?关于地震,你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问题产生了,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想要研究的方向,我们就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恰当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去观察、思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随之萌发,就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于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二、带着问题,大胆假设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进行猜想时,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认为摆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始猜想。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猜想?
  生A: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生B:角度越大,摆动的速度越快;生C:钩码(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快。……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为什么做这样的猜想?
  生A:这里,如果摆线越长,摆的路线越长,有的时间就越长,来回摆的时间多一些,所以我认为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生B:日常生活中,角度越大,坡度就越陡,冲下来就会快一些,那么摆的角度越大,摆动的速度就越快;生C:日常生活中,越是重的东西下落的越快
  学生们的周密设想让我吃惊不已,他们能够大胆带着问题设想,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自己设计、体验探究
  我们放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不是要他们得出“科学的结果”,而在于让他们明白假设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最终培养他们尊重实践的创新品质。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一定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例如:在上《电磁铁》一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不是能产生磁性,老师可以问:“我们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产生磁性?”学生认真思考,设計了很多的实验,如:“把铁钉接近大头针,看一看能不能吸起。”“把指南针靠近铁钉,看一看指南针的方向是不是发生了改变”等。让学生们按次序都试一试。
  我们研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这样可以启发他们自动地、创新地学习,又能锻炼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进行指导,因为学生的方案有对有错,对了要给予肯定、鼓励,错了要分析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四、提炼结论
  所谓结论就是指在结束探究活动时,应在前期实验和讨论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最终获得某种最终结果,然后被大家所认同。例如在《摆的秘密》这一课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自己体验后,小组完成实验单的填写。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的研究成果?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研究,我们发现,跟摆线的长短有关,跟摆锤的轻重无关。
  师:通过这次实验,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只有反复的验证和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形成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究,丰富创新源泉。
  【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幼儿园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非常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走近幼儿,让幼儿走进生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怎样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经过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我发现有以下集中途径: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技能和知识,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所以不加强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课前准备——以充足的课前准备保障有效的实验课堂  要实现课堂实驗的有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备实验,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
健康体格和健全人格是美好人生的基础。新《纲要》中提出了"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对健康领域进行具体的
“听、说、读、写”是学习的最基本能力,把倾听能力提到语言学习的四大能力之首,是因为“听”的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其它三方面能力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
采用文献计量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进行扫描。描绘2003-2014年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考察国家、机构、作者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