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给生物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它不仅植入了“观察”、“实践”、“探究”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建立了初级“核心素养”的培养结构,帮助生物教学完善了课程改进工作。高三教育需要承担高考的应试压力,在课程安排和设计上,教学都急需与新课程标准联合,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基于此,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着手,分析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教育的策略想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1前言
  相比较于其他学科,生物教学要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带领学生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自然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兴趣。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上来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思想是让生物教学走向成熟的基本法则,学生在学习知识,会记忆、模仿别人的学习方式和想法,自然而然的会加入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对生物知识探索的“素养和能力”。
  2生物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生物科学是依靠生物成长、体验、感受所演变出来的知识体系,其教学内容抽象且具体,是素质教育中个性最鲜明的科目之一。高三生物课程中,对生物知识的探索进一步加深,如:生态环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等课程,都是建立在探究动物生活状态、成长规律的探究上的。目前,生物教学以知识点为主,课程安排主要是为了迎合考试,虽然高三的知识点不再是由文字、课本组成,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具有体系的、思维价值的探究课题,这给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学实践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也开始增多,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陈旧、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低、学习体验感受差等。
  3高中生物教學改进策略分析
  3.1建立优质的学习情境、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其环境氛围会感染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感受。为此,教师需建立优质的学习情境,引入一个环境载体,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方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教育效果。开始,设计兴趣议题,抛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学生会将自己体验过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思想,带入讨论中,唤醒自身潜意识对知识的印象;之后,利用情境,促使学生身、心受环境刺激变化,使其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饥饿时的状态,为什么饿了人就会头昏脑涨,浑身没力气。学生进入情境后,再抛出一个问题,吃饭后人便拥有了力气,成功引入教学主题——ATP。学生在体验中会产生多个疑问,人的力气是如何产生的、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人要是没有能量会不会死等。如此,学生会更加聚精会神的关注生物知识,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3.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为每个学生的文化素质、生活背景不同,个性的差异,会让学生们在同一教学模式下,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感悟知识、探索知识的空间和时间,有计划、步骤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设置自主探索空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不拘泥于理论、思想上的探究与考核,尽可能挖掘学生思考、研究的潜能,如个别学生对教育知识有问题、异议,则教师可以示意学生,保留此想法,并引入真实案例,解释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又如: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学习,对重要课题和理论知识,要帮助学生确立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同时需加强、完善、纠正学生错误的态度,让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步骤,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达到学习要求和标准。
  3.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生物学科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它能够改变生产方式、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成长效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的为了完成教育而开展教学工作,而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学活用”是教育最终的目标,把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生物表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课,先给学生设立一个课题,假如你是一个细胞,你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之后再导入课程内容,细胞如何生活在人的体液中,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等。随后让学生总结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有几大因素,有些学生会从知识结构图中,把细胞的各个生长因素都列出来;有些学生则会从记忆规律上,找到细胞生长、分裂及死亡全过程的标志,依此推演细胞生活的环境因素。如此,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其综合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
  4结论
  通过上文对生物教学中课堂改进策略进行分析可知,生物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是抽象,没有具体表达能力的,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科学的学习引导、综合的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和要求的根本保障。未来几年,生物教学体系会逐步完善,其教育影响会改变学生一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为此,广大生物教师应承担起这份教育责任,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8(14):7-9.
其他文献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中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社区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80例.常规组接受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异地流动情况,获得感染者及病人异地随访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为制定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由各乡镇艾滋病随访
摘 要:小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先就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教学的问题加以阐述,然后就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为实际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年级;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英语课
目的:分析理化检验室在资质认定评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措施,为理化检验室的检测数据提供公正科学的依据.方法:分析2016-2017年中心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根据相关准
摘 要:学困生是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让教师普遍感到头痛的群体。素质教育一再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面对班上的学困生,数学教师应当找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最大能力将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实现数学教学效益的整体优化,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目前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发展出多个生物型,其中B型是分布广泛、为害严重且防治困难的生物型之一,因此,深入探讨B型烟粉虱的成灾机理,包括研
摘 要:幼儿园泥工活动因为教师观念和实际存在困难,在美术活动中不是很受重视,活动开展有限制。通过欣赏和创作以及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喜欢玩泥巴,爱上玩泥巴。  关键词:泥工活动;兴趣  泥工活动是孩子以泥为材料,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立体形象的一种美术活动。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因为“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是轻松、愉快的游戏,是自然感情与情绪的表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启蒙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团队意识。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