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神还乡”的意蕴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上,知识分子早年激进而晚年回归传统的“精神还乡”现象屡屡出现。一方面,还乡者在晚年所要皈依的只是传统的“理想性文化”,而对现代化的“实用性文化”却并不回绝,这就决定了另一方面,在理智上图存的坚定信念使还乡者接受了文化时性,但在情感上,他们却更为认同文化的民族性,亦即作为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理想。实质上,这种两难心态正是文化的时性与民族性矛盾在知识分子内心中的投影,文化“精神还乡”的实质亦不离于此。
其他文献
文学史观由文学和历史两种观念构成,在撰史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文学史家运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素质来观照和把握文学史现象,以文学的观念来贯穿史的观念。这特殊素质主要包括:强烈
许学夷以“入神”、“入圣”为切入点,区别李杜与盛唐诸公的成就,在纵向深度上抓住了李杜诗歌水平高超的关键,这是文学批评史上别开生面的说法。“入神”不仅需要“入圣”的能力
在中国城市化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模式造成了城市化与非农化的背离,致使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非农化水平。这种滞后会带来偏差吗?通过中外比较和数理分析,得
咏史诗体兼文史,具有较高的史论价值和文学价值,且题材广泛,极具民族特色。诗人不再循着时间的线索去叙述历史,而是将历史图景与此时此刻的情景剪辑并列在一起,去了悟诗意和哲理。
改革开放20年多来,辽宁省由于开放程度不够高,开放力度不够强,使得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开放地区,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不断后移,为此,创办大连自由港势在必行!自由港,是关间以外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