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德育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行各业培养术业有专攻的技术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奉献社会、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总是用“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容优秀人才,可见职业教育德育先行,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說:“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孔子《论语》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道德礼法引导约束,那么老百姓就知荣耻而能自我约束,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使人人自律,从而使社会更和谐。在职业教育中,德育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在我二十余年的卫生职业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掌握本专业职业道德规范,识别善恶、明辨是非,奠定职业道德养成的情感、意志、信念基础,逐渐成为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从业者。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医德医风现状令人担忧,医疗事故报道屡见报端,医患冲突频发,这种现象引人深思,除了少部分患者素质低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缺乏必要的尊重和同情是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医家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给学生逐字逐句讲解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他要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特别强调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还要“皆如至亲之想”。要求对病人同情和理解,“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今天看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和要求,但孙思邈认为这是从医人员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不具备这样的德行,就不传授医术。这种仁爱为怀、赤诚济世的胸怀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必备的修养和追求。我还教育学生“医乃生死所寄”、“误即便隔死生”。来不得半点马虎,据统计,绝大部分医疗事故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所以对于专业知识必须精心研习,不得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其操术不可不功,其处心不可不慈”。我还注意教育学生要有淡泊名利的胸怀,医乃仁术,清代费伯雄认为:“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教育学生牢记三国时期江西名医董奉不求名利、免费诊治又赈济百姓的“杏林佳话”。同时,我教育学生尊重同道,谦虚谨慎,明代陈实功的《医家五戒十要》要求:“凡乡井同道之士,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特别是第四种情况,医术不如我的要不吝赐教,毫无保留地帮助他、提携他,这正是现在一些医务工作者缺乏的职业情操。每讲到这些,总能引起学生的深思和共鸣。
  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欲知收获,先问耕耘,只有投身于职业道德实践中,做到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一个人才可能真正理解职业道德内涵,才可能培养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少人一心向钱看,人心浮躁,很多人找不到人生意义与价值,在这种氛围中,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教化引领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曾经在课堂上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说要做有钱人,这时我总会和学生分享我的感悟,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不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自己的原则就是:我可以没有很高的职位,但我必须有很高的修养。我要求学生乐于助人,让个座位,推把车子,指个路径,如此不一而足,有时看似举手之劳,却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教育学生多孝敬父母长辈,百善孝为先,我给学生分享了自己给爷爷奶奶洗头、洗脚、剪指甲、买衣服等使老人很自豪的经历,告诫学生不要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符”的遗憾。我时刻提醒学生不要虚度光阴,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树立终身学习态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要广泛涉猎,以便与各个阶层的患者良好沟通。良好的修养是立身之本,让学生明白生命的长度是天定的,而生命的宽度是人定的,要注重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
  三、“慎独”自省,严于律己
  “慎独”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是一种较高的职业道德境界。“慎”是谨慎行事,“独”是一个人独处。《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指一个人独处时,能坚持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教育学生靠着内心强大的道德信念的支撑,不断自我解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注意用职业道德规范检查对照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始终做一个道德高尚之人。
  总之,我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就是这样的,怀拳拳之心发肺腑之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美德熏陶,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的课堂上经常欢声笑语、热烈互动,讲到动情处有时泪湿眼眶,每每声嘶力竭,真真苦口婆心,但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好评。德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上下求索。我希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人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成长为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为医德医风建设吹进一股清新之风,尊重患者权利,维护患者利益,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只要能为社会和谐略尽绵薄之力,足慰我心。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对交通类高职院校函授教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影响交通类高职院校函授教育质量的成因,针对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为确保交通类高职院校函授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 交通类 函授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类高职院校成人高等函授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交通类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交通行业人才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我国仍旧带有明显的“学历社会”倾向
摘 要: 当今各大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投入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足、所学内容片面单一、缺乏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而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及实施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文章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 发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大政治文化投资和发展。全国各地高校逐步开设了美术教育等专业,由于其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投入了更多心思,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创造性 艺术价值  美术教育作为一个不那么陌生的词,在最近几年中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对于社会、学生、教师而言都获益匪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光通信重要环节的高校“光纤通信”课程在实际光通信应用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多年教学经验,从“光纤通信”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出发,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 光纤通信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人类社会在20世纪末进入信息时代。支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遍布于全球的信
摘 要: 文章围绕培养全面发展中职学生这一主题,提出通过学生对自己日常行为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内省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通过教师对学生综合测评,对学生进行公正评价,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让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中職学生 自我评价 内省智力 归因训练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随着人的主体意识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愈来愈受到重视,人们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赋予
近日,读了《“RQE”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解读》一文,文章写到课堂教学中要构建科学评价制度,评价多元化,确保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有人说过,激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行为得到认同的一种形式。恰当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情感。中小学生有一种好胜、喜欢表扬的心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因此
摘 要: 在工科类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中,根据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人才培养整体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强调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整合、优化,形成专业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中,做好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专业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