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难控:盐与糖,谁之过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舅舅今年55岁,一向体健的他查出患有高血压。可几个月下来,血压控制得不尽如人意。舅舅很紧张,跑来找我。一番询问后,我发现他做得还不错:每天按时吃降压药,饮食清淡,少吃盐。只是,问题在于,他特别喜欢吃小点心、喝甜饮料,运动也少,还胖了几斤。我告诉他,要控制好血压,先和那些含糖量极高的点心、甜饮料说拜拜。
  舅舅急了:“不是说高血压要少吃盐吗?怎么还得少吃糖?我又没有糖尿病!”我知道他嗜甜如命,于是坐下来,和他慢慢聊聊关于糖、盐和高血压的故事。
  有些糖,也是高血压的隐形推手
  关于糖,必须先说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糖存在于自然界,分子结构最简单,经过巧妙组合,还可构成蔗糖、淀粉、麦芽糖等糖类。这些糖,有的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比如大米主要含有淀粉,水果则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聚集地,也有的被做成添加于食物的甜味剂,比如从甘蔗、甜菜中提取蔗糖制成白砂糖、红糖、冰糖等,利用玉米里的淀粉制成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体——果葡糖浆。
  糖与高血压有关吗?给人们带来愉悦感受的糖类,当然不能一棒子全打死。制造食品时的添加糖,才是罪魁祸首。我们又称它们为“游离糖”,包括前面说的白砂糖、冰糖、果葡糖浆,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果汁的糖分。而游离糖里的果糖成分(以果葡糖浆含量最高),又是升高血压的主谋。研究表明,过量的果糖摄入,能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得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再加上体内的水和钠排泄减少,增加了血管里的容量,血压自然升高。
  另一方面,大量果糖进入身体后,还可引起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等疾病,它们和高血压是一家亲,常常诱发或加重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血压高,当心潜伏的游离糖
  各种游离糖,尤其是果葡糖浆,已在食品行业广泛应用,它们潜伏于饮料、面包、餅干、糖果、冰激凌之中,也潜伏在各种家常菜品里。如果高血压患者对此类食物毫无节制,控制好血压可能并非易事。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吃糖?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如能进一步将其降至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对健康有更多好处。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里,通常能找到食物的含糖量。
  需要注意的是,新鲜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但它们属于内源性糖,没有证据显示内源性糖对健康有危害,不必过于紧张,可以适度食用。
  不忘限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数落完糖,又得重提限盐的事儿。食盐含钠元素,钠通过影响激素分泌、血管功能、遗传基因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所以对于我国多数高血压患者,经过每天小于6克的限盐措施(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皮垫后水平装满可盛6克食盐),有助于血压下降;如果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钾和钙,还能促进体内钠的排泄。还有,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应尽量少食用。
  在食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含钾量偏高、含钠量偏低的低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每天400~500克,水果每天100克为宜。注意,合并肾病,或服用螺内酯、贝那普利、缬沙坦等药物的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钾,以免引起高钾血症。
  另外,蛋类每周可吃3~4个,鱼类每周3次左右。
  规律运动也能帮忙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5~7次,每次30分钟,若一次运动时间不足30分钟,可以分次累计,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项目均可选择,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运动时心率接近但不超过170次/分钟为度,心率可用脉搏计数替代。当然,做到这些还不够,别忘了戒烟戒酒,保持乐观性格,减轻心理负担,纠正不良情绪。
其他文献
春天油菜花开,但菜籽油又被卷入是非中.吃菜籽油会致癌的声浪还未平息,近期又传出菜籽油油烟致癌.从健康角度来说,菜籽油的确不宜多吃,菜籽油中有一种脂肪酸——芥酸,长期摄
白天坐在电脑前,晚上回家,饭后窝在沙发看电视、玩手机,这是如今众多都市人的生活写照。别把这种“懒人症”不当回事——当心“懒”出糖尿病,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缺乏运动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先看看,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背后有三大推手: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  所谓行为因素,主要是和生活方式有关,比如长期吃很多高热量食品,比如缺乏运动。如果持续6个月不运动,体重、腰围、体内脂肪分布、血
近日,《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发布,新报告指出,“世界上每3人就有1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已成为一种全球‘新常态’。”微量营养素缺乏作为营养不良症的一种,英国《每日邮报》给出了10种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的补充建议。  镁:坚果种子入菜肴  真正缺镁的状况比较少见,但严重缺乏可能会导致失眠、焦虑、疲劳和肌无力。深绿色的蔬菜、坚果和种子类食物、豆类、全谷类(如糙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鱼(比如鲭鱼)
心衰(心力衰竭),简单说就是身体的水泵(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心衰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常见的左心衰症状有:活动耐力下降、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胸腔积液、心源性哮喘等;右心衰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等。心衰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最终表现,例如心梗导致的缺血性心臟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心病、心肌炎等。心衰是一种慢性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心脏移植全国也做不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活环境污染,加上科学检查方法的普及,胃肠道息肉“摇身一变”成了常见病,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了息肉当然要治疗,否则以后可能更为麻烦。胃肠道息肉治法很多,而且很是与时俱进,如过去“开肠破肚”的手术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胃(肠)镜下种种高科技的治法:激光、氩气刀、高频电、射频……更简单的是钳取,简单来说,就是一刀咔嚓了事。  然而事实上,这一刀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生理功能会随着季节更替而有所变化,日常饮食也要随之调整。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的说法。适当增加补益类食物,可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但是,冬季进补要遵循中医学和营养学的原则,不能随意。不合宜的进食补益类食物,不仅不能促进身体健康,还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首先,辨明体质再进补。  中医无论是调养身体还是治疗疾病,都要先辨明寒
本文立足于将乐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对该县水产养殖和污染治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制约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综观中国渔业现代史,已经完成了由“以捕为主”的狩措型渔业生产方式向“以养为主”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型,实现了渔业发展方式的第一次转变。但长期以来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