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据时代发展对中职学校思政教育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中职学校应紧抓时代机遇,迎接时代挑战,深度探究当前思政教育问题,切实发挥数据时代教育优势,提升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引领力,为后续阶段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本文分析了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提升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构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双层教学结构等提升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数据时代思政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基础难题,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做好多元教育优化,提高思政教育实际引领力,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环境。
一、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面临问题与困境
(一)生源質量不高
中职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足问题由来已久。不同于高校教育体系,处于中学阶段学生性格尚不成熟,对部分事物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加之早期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部分学生性格较为顽劣,不利于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1]。正因如此,部分中职学校采取整合优质资源教学模式,对性格较为顽劣、尚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筛除,采取放养策略开展教学工作,实际教学规划更多倾向于满足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中职学校课程教学呈现极端化发展趋势,降低数据时代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育质量。与此同时,长期采用放任不管的教学策略,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失去本质意义,无法更好地构建和谐教育发展环境,对未来思政教育工作推进形成阻碍。
(二)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能力缺失
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主要面向提高某一阶段学生思政学习能力,在教育规划方面未能制定长效化教育方案。对于有关思政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也多数围绕课堂的课程学习实践,无法提升学生思政学习代入感,使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产生一定抵触心理。从推动中职学校教育发展角度来看,解决阶段性教育问题,对提高思政教育能力的确具有一定帮助,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配套设施应用也应做好进一步完善。然而,部分中职学校教育实践体系较为单一,在完成阶段化思政教学任务后,无法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衔接,使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受到孤立,难以按照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化做好思政教育布局,相关学科也未能做好与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使思政教育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影响总体思政教育质量[2]。
(三)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不足
提升教育时效性是高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保证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本质意义,要求高职、中职学校能根据教育发展形式及教育现状,适当做好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调整,确保思政教育课程弹性,使思政教育能开展多个层面教育对接,解决不同个体存在的思政学习问题。但部分中职学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方面,仍然保持相对保守的教学态度,相关课程教材的选择较为滞后,课程内容与当前时代发展存在一定时间差,使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难以产生兴趣,降低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基本期望,从而降低中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中职学校应积极做好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切实发挥数据时代教育优势,将数据信息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并从提高思政教育引领力角度做好布局,为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高质量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引领力提升路径
(一)提升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
提升教育时效性,需要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两个维度稳步推进。教育创新方面,中职学校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做好创新。例如,在思政教学中融入部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基于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了解学生不同的思想,掌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不足,并为后续阶段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一方面提高中职学生思政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科学化开展提供支持。中职思政教育改革应从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及教育模式三个方面着手。中职学校应降低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密度,从注重教育数量转向重视教育质量,结合自身的教育需求,在细节上进行教学优化,打造具有趣味性的思政学习课堂,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能形成良性教育发展循环。
(二)构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双层教学结构
部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在思政课程教学方面影响常规教学工作的推进。为此,中职学校应以数据时代教育发展为载体建立双层教学结构。即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期,对学生思想意识及政治信仰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初期阶段中职思政教育所需攻克的问题。而后中职学校根据课程教学需求,逐步开展系统化教育设计,针对前期对问题的掌握,制定详细的思政教学规划。通过对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为不同学生建立思政学习自画像,根据画像内容的不同,有的放矢地推进思政教学工作,使思政教育不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科学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系统化管理协调工作,强化双层教学结构的教育对接,使中职学校学生思政学习诉求及思政教育问题的解决形成相辅相成的教学辅助关系,为后续思政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三)建立多位一体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机制
教育实践是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薄弱项。建立多位一体中职思政教学实践机制,是从强化中职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的角度,做好对中职思政教育引领力的提升。其中思政教师应根据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将思政教学在各个学科中做好渗透,积极与不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沟通,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讨论,将思政理论融入部分基础学科课程实践体系,使中职学校形成多元化思政课程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环境熏陶对学生思政学习的影响。在学习环境的充分影响下,学生思政学习意识势必有所提升,教师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充分保障。另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不应依赖于单方面教学互动,在实践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需要做好充分调整,使学生能适应当前学习环境,为中职学校开展高质量思政教学实践奠定良好根基。
关键词: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数据时代思政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基础难题,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做好多元教育优化,提高思政教育实际引领力,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环境。
一、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面临问题与困境
(一)生源質量不高
中职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足问题由来已久。不同于高校教育体系,处于中学阶段学生性格尚不成熟,对部分事物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加之早期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部分学生性格较为顽劣,不利于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1]。正因如此,部分中职学校采取整合优质资源教学模式,对性格较为顽劣、尚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筛除,采取放养策略开展教学工作,实际教学规划更多倾向于满足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中职学校课程教学呈现极端化发展趋势,降低数据时代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育质量。与此同时,长期采用放任不管的教学策略,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失去本质意义,无法更好地构建和谐教育发展环境,对未来思政教育工作推进形成阻碍。
(二)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能力缺失
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主要面向提高某一阶段学生思政学习能力,在教育规划方面未能制定长效化教育方案。对于有关思政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也多数围绕课堂的课程学习实践,无法提升学生思政学习代入感,使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产生一定抵触心理。从推动中职学校教育发展角度来看,解决阶段性教育问题,对提高思政教育能力的确具有一定帮助,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配套设施应用也应做好进一步完善。然而,部分中职学校教育实践体系较为单一,在完成阶段化思政教学任务后,无法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衔接,使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受到孤立,难以按照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化做好思政教育布局,相关学科也未能做好与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使思政教育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影响总体思政教育质量[2]。
(三)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不足
提升教育时效性是高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保证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本质意义,要求高职、中职学校能根据教育发展形式及教育现状,适当做好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调整,确保思政教育课程弹性,使思政教育能开展多个层面教育对接,解决不同个体存在的思政学习问题。但部分中职学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方面,仍然保持相对保守的教学态度,相关课程教材的选择较为滞后,课程内容与当前时代发展存在一定时间差,使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难以产生兴趣,降低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基本期望,从而降低中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中职学校应积极做好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切实发挥数据时代教育优势,将数据信息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并从提高思政教育引领力角度做好布局,为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高质量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引领力提升路径
(一)提升数据时代中职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
提升教育时效性,需要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两个维度稳步推进。教育创新方面,中职学校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做好创新。例如,在思政教学中融入部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基于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了解学生不同的思想,掌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不足,并为后续阶段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一方面提高中职学生思政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科学化开展提供支持。中职思政教育改革应从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及教育模式三个方面着手。中职学校应降低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密度,从注重教育数量转向重视教育质量,结合自身的教育需求,在细节上进行教学优化,打造具有趣味性的思政学习课堂,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能形成良性教育发展循环。
(二)构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双层教学结构
部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在思政课程教学方面影响常规教学工作的推进。为此,中职学校应以数据时代教育发展为载体建立双层教学结构。即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期,对学生思想意识及政治信仰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初期阶段中职思政教育所需攻克的问题。而后中职学校根据课程教学需求,逐步开展系统化教育设计,针对前期对问题的掌握,制定详细的思政教学规划。通过对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为不同学生建立思政学习自画像,根据画像内容的不同,有的放矢地推进思政教学工作,使思政教育不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科学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系统化管理协调工作,强化双层教学结构的教育对接,使中职学校学生思政学习诉求及思政教育问题的解决形成相辅相成的教学辅助关系,为后续思政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三)建立多位一体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机制
教育实践是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薄弱项。建立多位一体中职思政教学实践机制,是从强化中职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的角度,做好对中职思政教育引领力的提升。其中思政教师应根据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将思政教学在各个学科中做好渗透,积极与不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沟通,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讨论,将思政理论融入部分基础学科课程实践体系,使中职学校形成多元化思政课程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环境熏陶对学生思政学习的影响。在学习环境的充分影响下,学生思政学习意识势必有所提升,教师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充分保障。另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不应依赖于单方面教学互动,在实践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需要做好充分调整,使学生能适应当前学习环境,为中职学校开展高质量思政教学实践奠定良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