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不远JNE生活美学西伯利亚之旅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elH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机于清晨降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此行的目的地的名字都很长,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和伊尔库斯克。这里空气明显要比北京清冽寒冷,这里是孤僻寂寞的远东。2014年,JNE旅行生活美学品牌第一件产品西伯利亚铁路Tee诞生,2016年,JNE品牌全新启程,将列车上的发布会开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西伯利亚铁路:宁静的旅途


  我们直接前往火车站等待前往哈巴罗夫斯克的火车。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陆港火车站,是陆运与海运一体的,既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又是繁忙的港口。主体建筑是17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拱形窗户和华丽的穹顶构建出俄式建筑高大宽敞的空间感,早晨的候车室人不多,显得更加空旷。拱顶上绘制着莫斯科和海参崴的城市景象,色彩艳丽,贵气十足。我则流连于二层阳光透过雕花铁艺扶手,映在地面花砖上的倒影,那种逝去的贵气体现在边角细节处。
  走过候车室外横跨月台的天桥,就是码头。港口里停泊着的军舰非常有气势,被笼罩在清晨蓝色的雾气中。一个身姿挺拔的老人站在平台上眺望,颇有几分军人的气质,一只热爱和平的鸽子停在了他的肩膀上。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军事港口,也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远东地区铁路的起点,我们在站台上合影,站台上有一个标志物,顶端装饰着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中部有一行数字9288,表明了从这里到莫斯科的距离公里数

  这一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也是远东地区铁路的起点,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西起莫斯科,行程七天七夜,穿越87个城市、16条河流,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铁路,票价比飞机票还贵,所以现在基本很少有人选择坐火车。只有我们,愿意以这种缓慢的方式体验一站一站的旅行。站台上还有一个标志物,顶端装饰着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中部有一行数字:9288,表明了从这里到莫斯科的距离公里数。JNE的一款T恤图案就是9288,只有到了这儿才明白其含义,设计师一定是个有铁路情结的资深旅行者。
  俄罗斯的火车站和码头都是随便进出的,没有人检票,当上车的时候列车员会仔细核对每一个人的护照和车票,这样使得排队上车的过程有点漫长。我们坐的二等车厢简洁舒适,每个包厢里是两个铺位,都配有插座,不用担心因没电而心慌。奔波告一段落,开始享受旅途的宁静。火车不再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依然做着平常的事情,比如阅读与交谈,而不同的是身边的风景在不停地流动。旁边车厢传来同行的独立音乐人李霄云的吉他和歌声,窗外的阳光洒进来形成彩色的光环,生活在那一刻变得简单与美好。
走在哈巴罗夫斯克与伊尔库斯克的街道,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的古典风情。特别在老城区,留存了各个时期的大量建筑精品

  列车在维亚泽姆斯基(VYAZEMSKAYA)停车15分钟,是我唯一下车的一站。当地人在站台上卖新鲜的鱼子酱、咸鱼和俄式提拉米苏,看上去都很诱人。乘客不多,该买的买完了,暮色已沉,小贩拎着篮子远去,留下孤单的背影。
  火车到达哈巴罗夫斯克时已近午夜,出站时我落在了最后,站在天桥上回望,满目的灯火辉煌,但站台已空。一切喧闹终会归于宁静,这是我心目中的西伯利亚,繁盛中带有无限的寂寥。

哈巴洛夫斯克:非凡的生活气息


  我们住在阿穆尔河边一座古典风格的小楼中。厚重的木门推开,穿着考究的老管家走上来非常绅士地搀住我的胳膊,扶我迈上脚下不多的几级台阶。顿时觉得自己摇身变成了贵妇,好像只有穿着需要提起裙边拾级而上的华美长袍才更加得体。
  
  一连两天我都于黄昏时分流连于阿穆尔河边。岸边一字排开的是身穿比基尼的身材各异年龄不同的女人,从下午一直晒到傍晚,即便是这样一条抬眼就能望见对岸的窄窄的普通河流,也难以阻挡她们的夏威夷少女之心。一家人带着自家小狗在水中撒欢,情侣牵手在江边散步,动情处不时停下拥吻。远处汽笛拉响,人们正在排队准备上摆渡轮船,有的人提着买菜筐,有人带着宠物。一瞬间我恍惚有种身处缅甸伊洛瓦底江边的感觉,也许相似之处是眼前的景象所传达出来的那种非凡的生活气息。岸边的渡轮载满归家的人们缓缓离岸,在波澜不惊的江面上徐徐融入夕阳的玫瑰红之中。
  白天在哈巴罗夫斯克city walk,当地的市场几乎是中国人的天下,像是走进了国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摊主们都用东北话和义乌话彼此交谈着吆喝着。这里居民80%的日常消费品和食品来自中国,仅在市区内就有五万多中国商人,在整个远东区更是高达25万之多。

伊尔库斯克:精致的老房子


  走在伊尔库斯克街头,最让人流连驻足的就是那些老房子了。被漆成地中海蓝色的窗户,或者色彩完全褪去而显露了年代久远的本色木门,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伊尔库斯克始建于1700年,已经拥有316年的城市发展史,至今还保留了这许多的木质建筑,特别是在老城区,留存了各个时期的大量建筑精品,马克思大街两侧就是集中的展示区,十七八世纪各种风格的建筑形式在这里均有体现。
  在这里,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结合得很协调和完美,更多的是形式多样的欧式建筑。在有着东北虎城市标志性雕塑的商业区,两侧都是低矮的欧式建筑,被我们称为“伊尔库斯克三里屯”(北京人懂的)。路边遍布小商铺,选一家露天的咖啡馆,我们喝着啤酒观察各色人:有身穿古代盔甲在巡游的博物馆宣传员,有举着一把卖不出去的气球四下茫然的小贩,有在路边深情歌唱的吉他手……这些不着急赶路的旅途中的休闲时光,反而是记忆中闪亮的部分。
  街口那家在穷游锦囊里重点推荐的“杂拌汤”是当地唯一一个五星评价的餐厅,我们连去了两次,里面陈设的物件以及响起的手风琴声,带来浓浓的俄罗斯怀旧情绪,除此外每道菜都很精致,并不像翻译的餐厅名字那么草根,使得我这个不吃西餐的人完全接受了俄餐。

贝加尔湖:深邃孤美


  伊尔库斯克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也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从这里我们再次上了火车。这段短途铁路几乎为观光路线,但车上为数不多的乘客都是当地人,有刚毕业的美院学生拿出各自的作品在探讨,也有带着菜篮子的中年妇女安静地望着窗外。列车经过无数挤满木制小屋的村庄和无边的白桦林,最后一段随贝加尔湖东岸而行,正赶上夕阳把湖面染得绯红,侧面并行着的铁轨在将黑的暮色下闪闪发亮。
  贝加尔斯克是一个很小的站,下了火车就踏在了石子路上。安顿在了湖边的普通村庄,熏鱼、土豆泥、烈酒、手风琴、热情的俄罗斯大叔,是欢迎的必要元素,之后则在森林中的木屋里沉睡而去。清晨走在林间就呼吸到了西伯利亚清新的空气,院里两匹马在不知所以然地打着响鼻。
  JNE生活美学之旅结束在了贝加尔湖。乘坐附近滑雪场的缆车来到山顶,在咖啡的熨帖下俯看整个贝加尔湖深邃的蓝,之后又下到湖边触摸冰冷的湖水,这个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湖泊,安于西伯利亚一隅,向我们展示了最孤美的一面。
其他文献
说到户外灯具,我首先想到的品牌便是Coleman。1901年的时候,美国一位名为W.C.Coleman的大神,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盏手持汽化灯,照亮了密西西比州以西的第一场夜间足球赛,这个灯也标志着Coleman这个百年经典户外厂牌的诞生。  标志性的红色Logo以及复古别致的造型设计,影响了许多欧洲灯具品牌的诞生与发展,Coleman公司更是将产品线从户外生存扩展到户外休闲,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跨越雅鲁藏布》导演手记  撰文:张也  编辑:SINGING  跨越团队: 张亮 赖张卢锋华 罗梦禅  摄影师: 曹希佳 王晨臣张凯 张晓泽  提名理由  绵延的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形成了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大河,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10年来,扁带选手张亮和朋友一直梦想着走扁带跨越雅鲁藏布,但当他们终于成行并抵达这里,雅鲁藏布却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影响下出现了严重的堰塞湖灾害。
小时候学英文,一周七天从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这样一路背下来,不晓得大家是否经历过难以名状的痛苦?现在背下来了,也熟练了,对这七天有没有特别的感觉?还是除了字尾清一色的day之外,依旧是第一重境界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们若是拿起语言的放大镜,便能从中发现有趣的信息,语言文化的玄机,就蕴藏在里面。  
黄佳凝  体育行业从业者,最酷赛事报名平台海外赛事BD。  每年,国内路跑、越野跑的赛事多达上千场,我个人也参加了二十几场,但每每比赛结束,总是收到骂声多褒奖少的讯息,“补给太差了”“志愿者太不专业了”“赛道太坑爹了”等等,这些抱怨让我们忽视了比赛最本质的意义——寻找对自己的挑战与突破。在这条自我超越的路上,我们总是希望赛事主办方面面俱到,及我们所不及,甚至成为我们的跑步保姆,才认为自己的参赛成本
想做好口译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娴熟的转换技巧,更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词汇。口译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领域的专业术语。如果一名口译员在工作前没有对相关术语进行充分准备,很可能会在现场专家面前“出洋相”,甚至遭到听众投诉。  掌握专业术语是做好口译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样的词,在不同领域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和译法,一个简单的词在新的领域中可能被赋予出乎意料的意义和译法。例如,最常见的mach
在中国为期六周的实习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翻开那时的照片,作者沉浸在了美好的回忆当中。与朋友们一起工作的日子充实而愉快,但更令她难忘的还有内蒙古大草原的宁静、骏马的奔放和烤羊肉的美味。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大自然的静谧、古老文明的沉淀……在作者眼中,这就是中国的美之所在。
珠峰南坡的登顶之路, 图为希拉里台阶。  第一次看《绝命海拔》是2015年11月,成都。影片刚刚上映,和几位山友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彼时的我刚刚开始登山,已经登过一座8000米级雪山马纳斯鲁峰,也差一点登上珠峰,后来因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和珠峰大本营雪崩而终止攀登,所以当时对于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和珠峰南坡的情况了解一些。  记得当时看完影片,有几处印象深刻,一是觉得影片中对于人在80
“一个有教养的女子懂得这两件事:絕不不穿丝袜就离家,绝不不戴帽子就出门。”可可·香奈儿如是说——而又有谁会质疑这个设计出黑色小礼裙的时尚女王呢?
亲爱的、甜蜜的狗东西。从那以后没有一天我不希望你死。我拼命祈祷,如此拼命,眼睛都变成了深绿石子手背上青筋暴露,这只手可以掐死你。我是老处女,虽已发臭但还记得。整日躺在床上,对着墙壁喊不不不。婚纱发黄,如果打开衣橱门,它就会颤抖。落地穿衣镜破裂,她,我,谁对我做了这样的事情?褐色诅咒是声响而非语言。有些夜晚我会好些。迷失的身体压着我,流利的舌头在嘴里翻滚,在耳里回响,然后突然我咬牙切齿地醒来。在白色
Giovanni still found no better occupation(消遣)than to look down into the garden beneath his window. From its appearance, he judged it to be one of those botanic(植物学的)gardens which were of earlier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