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中NOx污染物催化脱除机理研究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一种以隐钾锰矿型氧化锰(OMS-2)为基底纤维状负载的三元复合催化剂,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将其应用于汽车尾气NOx污染物的催化脱除反应中,对催化剂PtO-CeO2-OMS的稳定性和耐水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NOx催化脱除的可行性机理.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NO-SCR反应中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稳定性,在PtO位置上CO分子被选择性活化和吸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能够为铈基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以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为配位剂,碳酸二甲酯为稳定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分散剂,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在N-N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作用下链接阴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A)、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进一步改性,通过胶束聚合技术合成阴/阳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离心机对合成品的稳定性做测试,总结出合成稳定絮凝剂各组分的用量范围:n(DMC):
输电线路中接地装置保持良好的接地性能直接关系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基于CDEGS仿真平台建立新型接地模型计算石墨基柔性降阻布的降阻效率,其降阻效率都达到25%~35%左右,并且随着降阻布敷设面积的增大,降阻效率逐渐提高.开展了模拟雨水冲刷石墨基柔性降阻布试验.结果表明:在雨水冲刷作用下降阻布可以保持长效稳定性.实际工程应用表明,石墨基柔性降阻布直接敷设在接地体下面,铺设和连接方便,其降阻效率可达到70%以上,降阻效果显著.
汞具有高挥发性,含汞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态汞如未及时处理,会对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存在极大风险.为分析改性活性炭对含汞废气吸附机理及性能,采购4种市售载硫量的活性炭样品进行相关参数表征,并通过气体吸附实验装置进行汞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市售载硫活性炭基本参数差距较大,4种活性炭中硫质量分数最高为11.46%,最低为0.13%;比表面积最大为1014.37 m2·g-1,最小为435.81 m2·g-1;4种活性炭之间的平均孔径大小无明显差异;活性炭中硫质量分数及比表面积影响汞的吸附饱和速度,高比表面积及高
构建了一种聚合物防吸附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动态防聚合物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渗透率越高,聚合物防吸附率越高;当温度处在40~90℃之间时,处理剂防吸附率均在70%以上;该防吸附剂体系发挥降低聚合物吸附性能的最佳pH范围为3~5之间,当流体pH=7时的防吸附率最低;该防吸附剂体系的耐盐性较好,不同矿化度(1500~10000 mg·L-1)对该防吸附剂体系的防吸附率影响不大;防吸附剂质量分数越高,聚合物防吸附率越大,且质量分数≥0.5%之后防吸附率达70%以上;高注入量(>200 PV)的地层水对防吸
鄂尔多斯盆地气藏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致密砂岩气藏,在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附近地层发育有多段煤、砂互层.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层裂缝通常在低应力面发生起裂,支撑剂大多进入煤层,较少铺置到致密砂岩层中,难以在致密砂岩层中形成有效的气体渗流通道.为此,在真三轴实验条件下,对大尺寸砂岩-煤岩产层组模型进行水力压裂实验,通过剖切压裂试样描述了在不同起裂位置、不同压裂液黏度、不同排量等条件下的水力裂缝扩展和空间展布规律,同时,结合软件模拟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系统评价了实现煤系致密砂岩气储层综合改
焦化液化气作为延迟焦化装置产品,长期以来作为民用烃出厂,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开发.镇海炼化公司采用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焦化液化气和汽油混合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技术,建设了一套60万t·a-1的焦化液化气与焦化汽油混合加氢装置.生产出烯烃质量分数不大于1.0%的精制液化气和溴价不大于2.5 g Br·(100 g)-1的精制石脑油,可作为优质的乙烯裂解原料.对该工艺路线的技术特点、工业运行状况、经济效益等进行探讨分析,数据表明,焦化液化气和焦化汽油经新工艺路线加工后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工艺路线简洁,经济效益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对清洁能源中的硫含量要求愈加严格,开发高效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以磷和USY分子筛共同改性的NiMo型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维持催化剂中总磷质量分数不变,通过改变预浸渍磷酸的量,来研究磷酸添加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液中磷酸的量逐渐增加,催化剂表面总酸量、B酸量、L酸量均有所增加,催化活性逐渐增强.试验条件下,340℃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率能达到99.3%.
由于焊接工艺的影响,焊缝形成的一系列非均匀连续变化的热影响区,是管线钢最为薄弱的组织环节.相对于母材来说,X70钢的热影响区为粗大的针状及块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珠光体形态,强度和耐蚀性较弱.因此通过Gleeble 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的两次热循环模拟高强钢焊缝的热影响区,以胜利原油为实验介质,通过浸泡实验和腐蚀形貌表征分析了热油输送过程中不同温度和输送速率下的热影响区金属腐蚀形貌.结果表明:温度和流速增大均会导致热影响区金属全面腐蚀速率增大.在30~50℃范围内,金属腐蚀形貌以点蚀为主,在50~
分别使用了Lewis酸、NaH2PO2、离子液体、对甲苯磺酸等均相催化剂催化羟乙基化反应生产苯氧乙醇,替换了工业上传统的碱性催化剂,同时考查了离子液体催化生产苯氧乙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使用单一催化剂进行反应得到的苯氧乙醇在色泽与味道上始终没有达到最优;当用NaH2PO2与离子液体进行复配共同催化反应时,得到的苯氧乙醇在色泽上较浅,没有刺激性气味,产品转化率达到了90%以上,使得苯氧乙醇可以应用在化妆品与日化等行业中,扩展了苯氧乙醇的应用范围.
采用称重法测得了奥氏体耐热钢253 MA、310 S、625、800 H在800℃下5次热循环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氧化层厚度、氧化膜结构及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耐热不锈钢253 MA、310 S、625、800 H在800℃下5次热循环增重曲线均呈近似抛物线规律,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氧化膜由外层致密的尖晶石结构和内层的金属氧化物组成,随循环次数增多,外层尖晶石结构也增多变大;致密的氧化膜是其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