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zh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淋巴示踪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距肿瘤周缘0.5~1.0 cm处选择4~6点分别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度,分析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与转移的关系。

结果

共收集65例患者,其中淋巴示踪组34例,未示踪组31例。淋巴示踪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未示踪组[(22.3±4.2)枚比(15.4±3.5)枚,P<0.05]。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分别共清扫淋巴结725枚和478枚,其中淋巴示踪组清扫的淋巴结中直径小于5 mm者占4.6%(33/725),显著高于未示踪组[2.0%(10/478),P=0.025]。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度为56.8%(412/725)。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为28.6%(118/412),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19.5%(61/313),P=0.005]。

结论

腹腔镜下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特别是对于直径小于5 mm的淋巴结;经淋巴示踪出现黑染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其他文献
盆腔自主神经丛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裹于直肠周围。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有多个容易造成神经损伤的关键点。腹下神经与直肠中上段关系密切,来自骶2至骶4的盆内脏神经与腹下神经共同组成盆腔神经丛;游离直肠上段时,如错误进入盆筋膜壁层之后,则可能会将神经层掀起,造成神经损伤或离断。游离肠系膜下动脉时,应将动脉双侧可见的神经束尽量推向后腹壁,注意避免切开腹主动脉前筋膜,以免损伤神经。盆底深部直肠侧方的盆腔神经
目的 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对照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