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反贫困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贫困人口的城乡分布变化及城乡间转移常态化,反贫困体系亟待从城乡分立转向城乡一体化.“后脱贫时代”反贫困体系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包括:制定相对统一的城乡贫困标准,开展城乡一体化的贫困监测,设立统一的城乡反贫困管理机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利用城乡反贫困资源.实现反贫困体系城乡一体化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为:住户调查、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与此对照,目前已具备了一些基础但尚不成熟.因此,反贫困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宜采取渐进式策略,分阶段有序推进实施各项任务,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城乡社会协同治理等方面加强配套改革.
其他文献
以城市群为核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其实质是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合理有序流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是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探索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和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的发展性逻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突破结构性限制和制度性障碍等过程中,其战略目标至少包含水平趋衡、制度对接、政策协同和便利共享等四个维度.紧扣一体化发展性逻辑与资源要素流动的创新趋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关键在于以市场
“减税降费”作为有效降低宏观税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从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战略性政策,经历了渐进式扩围、走向深化和制度常态化三阶段演变过程.由于财税制度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减税降费在新时代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地方财政失衡困境.当前,“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增长型财力汲取”行为扭曲、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地方税体系缺失三大原因所致.要在推动“减税降费”实质性落地背景下实现地方财政解困,必须立足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角度制定对策,从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数据不能被篡改、分布式记账以及非对称加密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大领域与行业.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结合势必会重塑整个税收征管系统环境.区块链技术使得经济行为人的全部纳税信息以区块的形式在区块网络中存在,可提升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区块链技术信息记录和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可解决纳税信息缺失和纳税信息安全真实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系网络化存在特点,可在保证各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征税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与信息共享,完善和强化税收征管系统功能.
“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主要是基于提升沿线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形成生态利益共同体等现实要求而提出的,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经济实践形态.在实践中凸显出经济效益性与生态效益性的统一、竞争性与合作性的统一等特征,但其实践也面临制度支撑缺乏、基础保障薄弱及外部环境有待优化等困境.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为绿色经济共同体构建提供制度保障;筑牢相关基础,为绿色经济共同体构建提供基础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绿色经济共同体构建提供环境保障.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的重要战略方向.但对于国际循环仍有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衡量国际循环?各国如何参与国际循环?后疫情时代国际循环又将呈现怎样的特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空间和潜力有多少?本文试图将国际循环划分为贸易和价值循环、投资和收入循环、金融资本循环、科技文化循环四类,并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和吸引FDI参与国际循环的模式难以持续,需要以国内需求为主导牵引国际贸易,以国内生产为主轴构建区域产业
西部地区开放开发一直受到对外联通与边境屏蔽效应的制约而成效有限.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主要就西南地区与北部湾设施联通进行总体规划,试图打通我国西部地区与海洋的联系.但是,规划并没有体现出云南作为西南开放辐射中心的功能定位.因此,本文提出我国西部陆海通道应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规划两条陆海通道,即一条通过北部湾连接太平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条通过滇缅铁路连接西部地区与印度洋的西南国际大通道,并提出西南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建议.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创新效益、创新环境4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成绩显著,但示范区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东中西部示范区发展差异较大;示范区创新成果、示范区创新环境对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贡献较小,而示范区创新投入、示范区创新效益贡献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各示范区创新要素的投入不同,各示范区创新要素的吸引、集聚、配置能力差异较大.鉴于此,应实施示范区的“链主”战略,培育示范区成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在消费层次上遵循生存型→稳量型→扩量型→提质型消费的路径,在消费形态上遵循食物型→实物型→服务型消费的路径,在消费方式上遵循苦难型→传统型→新型消费的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的扩大需求政策、以国强民富为 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有效供给增长是推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动力.未来,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是新消费.满足新消费需求,需重视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应立足“中国制造”自主可控新要求,推进新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应用创新和基础创新的有机结合,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下,围绕颠覆式创新开展科研活动将成为创新战略的重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的R35资助体系为建立支持颠覆式创新的科研项目资助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解构科学革命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颠覆式创新视角下科研项目资助机制的分析框架,以R35资助体系为例,总结了新型资助机制在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阶段的非竞争性管理机制.据此,为我国开展面向颠覆式创新的新型科研项目资助管理提供了启示,即探索竞争性和非竞争性资助的互补机制,构建多层级评审机制,建立有利于颠覆式创新项目培育的评价机制.
培育农业产业链组织新模式、新业态是着力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向标.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亟需农业产业链组织在品牌价值、产业效益以及链条组织等方面进行提升和延伸.因此,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应紧随国家政策,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以特色谋发展.鉴于此,顺应农业产业链组织发展趋势,重点应在强链、补链、延链方面围绕政策、技术、组织寻找突破,逐步完善农业产业链组织发展环境,实现价值的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