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与西南开放开发新思路

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地区开放开发一直受到对外联通与边境屏蔽效应的制约而成效有限.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主要就西南地区与北部湾设施联通进行总体规划,试图打通我国西部地区与海洋的联系.但是,规划并没有体现出云南作为西南开放辐射中心的功能定位.因此,本文提出我国西部陆海通道应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规划两条陆海通道,即一条通过北部湾连接太平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条通过滇缅铁路连接西部地区与印度洋的西南国际大通道,并提出西南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从法律政策、短期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续期的现实案例可以看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自动续期并不代表不需要缴纳续期费用.因此,研究续期费用的测算方案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城镇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续期费用测算应以家庭拥有住宅实际分摊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为对象,并统筹考虑续期缴费对象的价格时点、续期年限、续期次数、土地出让期内地价上涨归公与归私的额度划分、免费续期面积、超面积加成征收系数等关键要素变量.在时间维度上,续期缴费对象的价格时点分为静态(签订土地出让协议时)和动态(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时).本文创
利用市场主体信心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仿真情景模拟下的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信心能否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杠杆与房价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行实证分析,而后利用TVP-VAR模型对其内在机制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当信心被虚拟冲击抵消后,政策效果与基准结果呈现明显分化.即信心能够显著影响财政货币政策对杠杆与房价的作用效果,且经进一步实证分析得知信心正向影响于房价、负向影响于宏观杠杆.因此,政府在实施政策调控时,应注意市场预期的引导,在借助信心渠道强化房价调控政策效果的同时,也要关注信心对杠杆调控政策效果的干扰,并注意
数字经济是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数字化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主引擎,我国数字经济有望呈现快速且高质量发展态势.我国数字经济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归因于国家高度重视与审慎包容支持、数字经济综合市场优势显著以及拥有一批能力较强的数字企业等.但我国数字经济领域仍存在产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经济生产端与需求端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企业国际化程度明显不足等问题.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数字经济原发性创新研发不力、数字经济对外开放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文献,借鉴当前已有的影响因素政策指标,使用德尔菲法确定了 25个营商环境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解析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营商环境影响因素结构体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影响因素结构体系由25个因子构成,可分为10个层次和3个因子群,因子群自下而上影响营商环境的质量,群内因子间存在不同影响关系.鉴于此,可从改善外部营商环境质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有效性、提升经营环节服务水平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征.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与养老保险熵变模型体系为基础,实证分析1998~2018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系统运行状况.研究发现,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处于健康有序发展的状态,且能够与外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征缴率、缴费遵从度的下降会导致系统熵值增大,而缴费遵从度与实际缴费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弱系统熵增的趋势.鉴于此,应明确养老保险系统有序发展定位并发挥熵值的功能,落实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推进全国统筹,建立起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动态协调机制.
以城市群为核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其实质是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合理有序流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是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探索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和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的发展性逻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突破结构性限制和制度性障碍等过程中,其战略目标至少包含水平趋衡、制度对接、政策协同和便利共享等四个维度.紧扣一体化发展性逻辑与资源要素流动的创新趋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关键在于以市场
“减税降费”作为有效降低宏观税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从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战略性政策,经历了渐进式扩围、走向深化和制度常态化三阶段演变过程.由于财税制度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减税降费在新时代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地方财政失衡困境.当前,“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增长型财力汲取”行为扭曲、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地方税体系缺失三大原因所致.要在推动“减税降费”实质性落地背景下实现地方财政解困,必须立足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角度制定对策,从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数据不能被篡改、分布式记账以及非对称加密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大领域与行业.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结合势必会重塑整个税收征管系统环境.区块链技术使得经济行为人的全部纳税信息以区块的形式在区块网络中存在,可提升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区块链技术信息记录和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可解决纳税信息缺失和纳税信息安全真实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系网络化存在特点,可在保证各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征税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与信息共享,完善和强化税收征管系统功能.
“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主要是基于提升沿线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形成生态利益共同体等现实要求而提出的,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经济实践形态.在实践中凸显出经济效益性与生态效益性的统一、竞争性与合作性的统一等特征,但其实践也面临制度支撑缺乏、基础保障薄弱及外部环境有待优化等困境.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为绿色经济共同体构建提供制度保障;筑牢相关基础,为绿色经济共同体构建提供基础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绿色经济共同体构建提供环境保障.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的重要战略方向.但对于国际循环仍有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衡量国际循环?各国如何参与国际循环?后疫情时代国际循环又将呈现怎样的特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空间和潜力有多少?本文试图将国际循环划分为贸易和价值循环、投资和收入循环、金融资本循环、科技文化循环四类,并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和吸引FDI参与国际循环的模式难以持续,需要以国内需求为主导牵引国际贸易,以国内生产为主轴构建区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