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少见的面试形式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握一份企业发给你的offer,心中自然喜不自禁,一份众人羡慕的工作正在等待你的光临。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在静静地等待着你。作为踏入职场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面试的重要性就等于放弃眼前的工作。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为了从众多的求职者中筛选出真正的人才,常常少不了用各种考试来测验和考查求职者真实的素质、水平和能力。面对以下一些较为特殊少见的面试形式,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答案因职业而异的考题
  
  有一位优秀大学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1 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索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考官解释原因时说:有一个企业老板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 1=?”的问题,有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一样,结果这位应聘者被录取了,显然这位毕业生也看过这样的题,但他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职业特性。对于企业部门经理,老总希望他一年创造上百万的利润,那他就得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但公务员却不同,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实事求是。因此他对“1 1=?”的回答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生搬硬套,要么是盲目服从。这与公务员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不留意中的面试
  
  招聘考试有的是事先明确地让应聘者知道是在考他,而有的则是事先不讲明,在应试者不留意中进行测试的。有一家食品公司招业务员,老总特意留下十位初试者吃午饭。不想下午复试时,午餐交谈甚欢的三位应聘者中选,而心事重重、食不甘味的另外七位却全部名落孙山。这位老总事后解释说:“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否则是做不好业务员工作的。”像这样的考题就提醒应试者:在参加招聘单位有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增强应试意识,处处留心招聘单位在暗中测试你,争取成功。
  
  无需准确答案的考题
  
  有这样一种考题:现有十套三居室、20套两居室的住房,有100人要求参加分房。作为负责人,你怎样把房子分得公平合理?回答这样的题目,如果拘泥于数字计算,就会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比较好的分法是从分房原则等大处着手。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回答;一是组织一个三结合的分房领导小组;二是制订分房方案,并交群众讨论通过;三是如果自己要房,则避嫌不参加分房领导小组;四是调查除新房以外的其他房源,一并参加周转分配。这样的答案从客观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因而是比较好的。
  
  “从求职者所携带的物品上
  出的考题”
  
  求职面试,有的考题是预定的,有的考题是随时随地、见机行事提出来的,有时从求职者身上所携带的物品也能出题来考你。有一位电脑人才,参加面试时身上背着一个硕大的行李包,这引起了主考官的注意和好奇。主考官暗自思忖:究竟里面是些什么东西呢?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囊中探物”。“请你出示一下有关的证件和证书。”主考官见他刚坐下,便立即发问。只见这位求职者十分吃力地放下行李包并解开,不慎从行李包中抖落出几副扑克牌。这位求职者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马上要去出差。”虽然他的解释合乎情理,但无论如何这种场景使他的形象大打折扣,最终导致他应聘失败。由此看来,求职面试不该带的东西最好别带,必须要带的东西也要精心选择,以免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故设圈套的考题
  
  小李应聘电视台记者,笔试过关后参加面试,主考官问道:“你说你爱好写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报考表,在‘自我评价’栏中居然出现了三次语法错误。现在既没有多余的表格,也不准涂改,你怎么办?”小李吃了一惊,填表时他字斟句酌,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他当机立断,边想边回答:“为了弥补失误,我在表后附一张更正说明,上面写上‘某某地方出现了三处语法错误,实属填表人的粗心大意,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不过……”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在发出这份‘更正说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错误,因为不能无的放矢,错误地发出一份‘更正说明’,我不愿意犯这种错误。”考官们笑了,原来这是故设的一个圈套。
  
  意外出错的考题
  
  考题本身不应该隐含错误,但是意外的情况还是有的。小张报名参加某报社招聘校对员的考试,考完后,她面带喜色,说考得不错,但对改错一项仍心存疑虑:考题标明50个错别字,一字一分,她只改正了45个,丢了5分。小张被录取后,真相大白了,原来有5个错别字未能从电脑中输出来,改正45个就是满分。有的应聘者为取得满分,反把对的改错了。评委们一致称赞小张语文基础过硬,没乱改一个字,十分难得。
  
  “暗藏杀机”的考题
  
  面试开头的问法有许多种,有的在求职者毫无知觉的前提下就会探到许多有关信息。例如:“你是怎样来我们这的?”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对交通路线的熟悉程度及对机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能力。这种题目对应聘销售、外勤的求职者提问的可能性较大。又如“我们厂里有个篮球场,你进来的时候看到了吧?”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在“业务爱好”栏中填写了“打篮球”。很显然,篮球爱好者肯定对一个偌大的篮球场不会视而不见的。所以,参加求职面试,特别是遇到“老奸巨猾”的面试主考官时一定要小心。虽然看上去十分“慈祥可亲”,总是笑眯眯的,临走时还“热情洋溢”地说一句“回去等通知吧!”说不定你早已被他照了“X光”,他已把你读得十分透彻了,或许你被拒之门外,还蒙在鼓里呢!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记得少年时,总是陶醉于一句公益广告词:“今天你微笑了吗?”那时的我,或许并没有想到太多,只是为这简单几个字的意蕴而神往。那时只是固执地认为,微笑是最为自然,就像从心底绽放出的美丽花朵。而随着成长,看惯了太多招牌式的微笑,就如面具般,只是将笑容僵化成一个职业,再想到少年时的那句话,便感触颇多。  而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更多的微笑是发白内心,且能感染许多人的心境。上大学时,有一个教导员,三十多岁的男
你娘病了,病得非常厉害,她想让你赶快回来。爹一早就打电话过来。  我在电话这头万分焦急地问,我娘究竟得了什么病?  快点回来吧,回来你就知道了。爹没头没尾地说了这么两句,就匆匆挂了电话。  接到爹的电话后,我心急如焚,也没来得及吃早饭,就请了假,乘最早的班车往老家赶。坐在车上,我不由得回想起与爹娘在一起的温馨的日子,一遍遍地猜想着娘究竟得了什么病。在我眼里,娘是个坚强的人,如果不是得了大病,她是不
心中有爱,就会流淌爱  “小心,你差点撞上旁边那辆车!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爸爸大声地斥责我。  爸爸的话宛如皮鞭抽打在我身上。我扭头对他怒目而视。却不敢顶撞他。我感到喉咙一阵阵发紧,赶紧转移视线,我实在不想和他争吵。  “老爸,我已经看到那辆车了,我开车的时候你不要对我大喊大叫。”我语调平缓,听起来似乎很冷静。  爸爸瞪了我一眼,仰身靠在座椅上。  回到家里,爸爸独自待在电视机前,我转身出去,
一时的激情抵不住一生的坚持    现为山东最后企业策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郭大伟,在创业成功之前,其奋斗经历也颇为艰辛。1994年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工厂的车间里工作了八个月的时间。从工厂出来后,他下过农村,做过广告业务员、保健品业务员。后来,他还在烟台开办过一家快餐店,但仅仅维持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失败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找回自己,找回自己的优势,找回自信”,最终走上了营销企划的路子,
我与一位很有才华,也有一定地位的挚友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会后,他请我对他在这次会议上的表现作个评价。起初,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知道这位朋友是十分自信的,是那种非常积极的自信。我根本没有想象过这会是他真正考虑的事情。  自从这次短暂简单的互动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大大地低估了,而这又是那么自然。就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为例吧。我认为,他做过的一次演讲是美国有史以来
一直有午睡的习惯,这几天感冒,午饭后更是恹恹欲睡。谁知昨天刚刚进入梦乡,就忽然被一阵尖锐的电钻声惊醒。三楼的房子刚刚从炒房者手中易主,这段时间开始了装修,看来我是难得有个安生的午觉了。  但上班时还是忍不住敲开了那家人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个中年的师傅,我试着跟他说清楚我来找他的缘由,请求他今后推迟半小时开工。他说其实开工晚了,晚上看不见,会影响进度的。不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1969年,朱之文出生在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兄妹七人中朱之文是最小的。朱之文爱唱歌,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歌唱家。可是命运之神似乎不给朱之文这个机会。10岁那年父亲去世,朱之文被迫辍学。  但他没有灰心,他坚定不移地向着梦想迈进。他要上学,他要学习唱歌。但是这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为了生存,幼小的他不得不参加生产劳动。  朱之文为生产队捡粪挣工分。他提着粪篮子,常常在学校
有一种安慰是不告诉你真相  那天上午,杰弗里到街口那家老理发店理发,他看见理发师正同时忙着两个活儿。一张椅子上坐着一位只有几绺头发的秃顶男子,理发师正在仔细地给每一绺头发染色。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剪平头的男子,他的整张脸覆盖着一层白色的东西,而双眼处覆盖着两片黄瓜。  “我先给这两位先生做完。”理发师一脸歉意地对杰弗里说。“不着急。”杰弗里说,然后在一边坐了下来,边看报纸边听他们交谈。  “恭喜你
单位有两位女士同在一个科室工作,平时她们关系处得很好。她们虽然没有像古代刘关张那样举行桃园结义的仪式,但她们也像结拜姊妹那样亲密。她们工作齐心协力,出行形影不离,并且都身材高挑,美丽漂亮,加之她们的名字分别叫桃花、梨花,人们把她们二人称为单位里的两朵花。  好花不常开,她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长久地维持下去。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次半夜警报声。她们两人所在的科室,是单位的一个重要部门,科室里安有警报器。不知
圆规张开的幅度越大。圆的半径就越长  我以前常常透过我家厨房的窗户看到她,她强行挤过操场上的一群男孩子,对这些男孩们来说,她显得那么矮小。学校在我家的街对面,我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下课时间打球。尽管有一大群的孩子,但我觉得她是最吸引我注意的一个。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她打篮球的情景。看见她绕着其他孩子旁边游走的时候,我感到十分惊奇。她设法跳起投篮,球恰好越过那些孩子的头顶飞入了篮筐。那些男孩总是拼命地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