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插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艺术地插话,不仅有助于凸显教学目标及重点,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高效。那么,教师如何插话,才能让课堂变得精彩呢?
  一、拨云见日,让课堂主旨突出
  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插话,提醒学生分析问题,弄清所要探讨问题的方向;也可以就着学生的话题,把它引到正题上来。如一位教师在讲《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甚至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尽心竭力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很难成功了。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孙悟空他能知错就改,他是不是一个好徒弟呀?
  (生点头)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有恒心!
  (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本案例中,当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存在偏差时,教师能够机智地将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评判方向,真如拨云见日,学生消除了困惑,思想豁然开朗。
  二、穿针引线,让课堂结构自然
  新课程力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一个心灵手巧的绣花姑娘,通过引线穿针,使得课堂结构自然,浑然一体。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她就抓住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以此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一进文本,武老师引导学生领略叙事诗的风韵和味道:“你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喜欢?”“茅盾先生说这是一首叙事诗,萧红在文章中写了哪些事情?她是怎么写的?”再进文本,武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画面的绚丽与芳香:“茅盾说,它不仅是一首叙事诗,而且是一幅多彩的乡土画,读课文,哪些段落让你看到了一幅画?”三进文本,武老师促使孩子触摸歌谣的欢乐凄凉:“在萧红的园子里,你一定听到了一首歌,一首什么样的歌?”“为什么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机智的插话,使得课堂清晰而又灵动。
  通过教育智慧,捕捉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生成可贵的教学资源,并且对生成环节机智、细致地处理,穿针引线,步步深入,创造性地为教学所用,那么课堂必然呈现一种灵动之美。
  三、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精练的话语引导点拨,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要“于关键处显神通”。当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当学生表达不清的时候,当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当学生认识偏差的时候,都需要教师及时用精当的语言引导点拨。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为什么?
  生:我会取“虫子纷飞”。因为这里有许多的虫子在飞来飞去。
  (生笑,师愣。)
  师:没错,这里的虫子是很多,有哪些?
  生: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这些虫子,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叫什么?
  生:叫昆虫。
  师:是啊,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些昆虫在这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啊?
  生: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那么,这园子就成了它们生活的——
  生:乐园!
  师:对呀,这园子是它们生活的家园、乐园。那这幅画我们可以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生:昆虫的家园!昆虫的乐园!
  师(点头赞许):看,这名字取得多好听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经验阅历有限,他们的理解、表达常常会肤浅、粗陋,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话语进行剪裁、修饰、筛选和配置,引领学生正确地、深入地思考,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使得课堂高潮迭起。
  四、张弛有度,让课堂节奏鲜明
  课堂教学,与文学艺术的诗歌、小说、音乐、舞蹈一样,也非常讲究节奏。恰当的课堂节奏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通过快慢得体、高低适宜的课堂插话来掌控课堂节奏,力争使得语文课堂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爱如茉莉》一文,它描写的虽然是生活小事,但文中的一个个细节却是那样感人至深。爸爸“直奔”医院,学生理解了“奔(ben)”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感悟情感,设计了开火车引说:爸爸直奔医院,那里有生病的妈妈,有爸爸的牵挂,为此,爸爸顾不上吃我买来的饺子,顾不上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言,顾不上放下行李休息,顾不上喝一口茶,顾不上洗一洗脸……学生在紧张的快节奏中体会到爸爸内心的着急。爸爸妈妈执手而眠,情景很温馨,教师生动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妈妈一动不动睡在床上想什么?这一夜爸爸是怎么睡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需点评,任情流淌,任爱宣泄,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这一环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时而平缓地流淌,时而跌宕地奔涌,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课堂插话是一种理性启迪,也是一种艺术渲染,更是一种人文关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只要我们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厚自己的学养,锤炼自己的语言,教师插话就一定会让课堂诗意盎然。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七七”事变后,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和地方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在南方8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总人数约 8.5万人。到 1945年 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
最近,萧致治教授从教50年暨《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咄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广东,湖南、重庆、湖北等省市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萧致治教授长期在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并
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美术学科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并且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课堂
抗战时期 ,共产党将争取自身的合法地位作为与国民党谈判和接触的条件或重要内容之一 ,拒绝与国民党组织合并 ,驳斥国民党的抽象统一论 ,揭露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 ,为争取自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内容;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揭示和解决矛盾;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
浙江省第一、三建筑工程公司,自从1975年推广升板建筑以来,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利用升板机设备小巧玲拢的特点,除了在多层仓库、化工厂房、轻工厂房及图书馆工程中推广外,还在
让外国创业者更方便地进入美国、建立公司、带来就业和促进经济,“创业签证”这个美国政府喊了好多年都没有落实的事情,现在终于开始实质性落地进程了。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下
1954年夏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先生 ,亲笔用爨宝子碑体赠诗两首给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高才毕业生李煜平 ,诗曰 :“万方多难上庐山 ,为报隆情一往还 ;纵是上清无限好 ,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由本刊编辑、美籍华人刘伟民先生撰写的《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书(繁体字本),着重记述了原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将军,在英军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