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扭转-时效处理后新型Al-Zn-Mg-Cu合金的断裂行为

来源 :塑性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et_li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大塑性变形及时效处理对新型Al-Zn-Mg-Cu合金断裂性能的影响,对新型Al-Zn-Mg-Cu合金进行4、8和12圈的高压扭转变形,然后进行时效处理.采用OM、SEM、EBSD和TEM研究了高压扭转-时效处理对该合金断裂性能的作用机理.发现试样扭转4圈后粗大的第二相(Al2CuMg相和MgZn2相)得到细化,强度和伸长率得到提高,但当试样扭转8和12圈时,在拉伸变形时趋向于发生脆性断裂;扭转12圈的试样经过时效处理后,强度和伸长率可得到提高,合金趋向于发生韧性断裂.结果 表明,高压扭转变形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新型Al-Zn-Mg-Cu合金的强度和断裂性能,但过多的剪切变形反而对合金的强化和韧性不利.
其他文献
采用电磁感应辅助的热拉伸实验、红外热像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等手段模拟了热冲压成形AA7075汽车车身零件的制造流程,研究了变形温度、板料变形量、自然时效时间和烘烤时间对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变形温度可以提升热冲压成形AA7075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当变形温度高于400℃时,变形温度对零件强度的提升较小;在成形过程中,变形量越大,热冲压成形AA7075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越低;自然时效20 d以内,热冲压成形AA7075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基本不变,自然时效时间大于20 d,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针对车门内板零件邻近区域的冲压开裂与起皱问题,基于Autoorm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结合网格应变测量试验,从材料性能、成形工艺及局部工艺补充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
采用不同角度的铆模对直径为西6 mm的7050铆钉进行试验,研究铆模角度对镦头微观组织及绝热剪切带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铆模角度会影响铆钉镦头各区域的变形,镦头内出现明显
研究了高强双相钢的动态力学特性和本构模型,以典型双相钢材料HC440/780DPD+Z为研究对象,对静态力学性能和应变速率为0.001、0.1、1、10、100、200、500和1000 s-1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获取了关键参数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采用多种经典本构模型方程对测试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通过对比曲线拟合度发现,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非线性的Johnson-Cook修正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在此基础上,结合Swift模型和Hockett-Sherby模型,并引入应变速率强化项,构建了新的
由于传统扩口成形在加工长锥管精密零件时存在局限性,将增量成形技术引入金属管管端成形,针对304不锈钢管扩口变形的成形特点提出了一种长锥管增量成形扩口工艺,设计了合理的
针对体积大、形状复杂、相邻凸起形状高低变化频繁、零件两端有起伏翻边形状的后地板无法通过旋转零件的角度给出回弹角的问题,对后地板的成形工艺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零件特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制备了超细晶AZ31镁合金,研究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超细晶AZ31镁合金高温超塑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FSP制备的超细晶镁合金
为改善1D弯曲半径的LF2M薄壁铝合金管在推弯中的材料流动状态,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尺寸为Φ40 mm×1.0 mm的LF2M薄壁铝合金管在均匀润滑和差异化润滑方式下的冷推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润滑方式对管直端伸出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均匀润滑方式即减少管坯外表面的摩擦力可以增加成形弯管的直端推出量,改善管壁表面质量,但摩擦力过小会使材料流动过快,导致管壁难以贴模成形或弯曲内侧失稳起皱。差异化润滑方式可改变管坯不同区域的摩擦力大小,促进材料合理流动,增大弯管的直端推出量,改善弯
在2024铝合金基板上进行了6156铝合金侧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试验,研究了增材工具行进速度与旋转速度对增材区成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增材工具的行进速度与旋转速度会通过改变塑
采用结合热冲压、超塑气胀和正反胀形方法的均匀快速超塑成形技术进行了市域车铝合金车头蒙皮的试制。成形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5083-H111铝合金在高温下的最佳成形条件。根据零件特征设计了成形模具,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用4 mm厚的5083-H111铝合金板材成形我国首个市域车车头蒙皮件的超塑成形工艺参数,输出了反胀和正胀的压力-时间控制曲线,经试验,最终得到贴模良好、形状精度误差在2 mm之内、最大减薄率为22%、整体壁厚均匀的车头外板件,解决了开模方向型腔深(h≈800 mm)和局部内圆角小(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