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不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就谈不上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步入到21世纪,在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背景之下,党政机关要加注重农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4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106-02
  一、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农业综合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最近几年时间来,国内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效。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一共具有实现了产业化的农业组织11.40万个,全国各种产业化的农业组织一共拉动8454万户的农村家庭,每户每年平均增加1202元的收入。我国国内在农业产业化上产生了由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80余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2000余家,基础型中小龙头企业4万余家所组成的新格局。在东部高速前进的同时,中西部也迅速崛起,使得整体的前进步伐保持同步。
  (二)农业产业化组织范畴不断拓宽
  农业产业化范畴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企业结构更加合理,逐步朝着一体化方向前进。产业化的农业组织依照产业的不同进行划分,种植行业的组织占到了44.80个百分点,畜牧类的组织占到了24.10个百分点,水产型的组织占到了8.20个百分点,林特产业的组织占到了10.40个百分点(如图1)。
  (三)龙头企业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
  在我国国内的600余万家龙头企业之中,年收益小于500万元的占42.23个百分点,年收益大于1亿元的占到6.55个百分点。
  (四)企业竞争力增强,农民收入增加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之中,龙头企业处在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他们利用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以及租赁承包等诸多方式持续提升自己所具有的活力,来直面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如表1)。
  通过上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以及最近几年的实践活动能够发现,农业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促进农村在经济方面的进步、推动农业在结构方面的优化以及实现农民增收上获得了巨大的效果。
  (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乡朝着一体化方向前进的趋势
  促使农村在经济方面得到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使得当前二元型的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大力促进城乡经济朝着一体化方向前进,作为今后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利用发展农业产业化,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减少同城市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另外一个方面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之中,利用企业同农户之间展开合作,使得农村大量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在持续和市场接洽以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时候,农民也使得自身的相关能力得到了提升。如此间接的强化了农村人口的素质,降低了城乡间在个人修养以及思想理念上的差距。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之中,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进步,大力的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利用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促使城乡之间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短,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发达国家通常在加工农产品的比率上都大于九成,加工农产品所获得的产值同农业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为3.4:1,可是我国过内加工农产品的比率仅达到了40%-50%,并且深不加工的比率仅为20%,加工农产品所获得的产值同农业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为0.80:1。除此之外,不具有很高的研发力,新产品的诞生极其缓慢,不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发达国家的加工农产品的相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着强有力的研发能力。我国国内的企业因为不具有很强的创新力,研发出新的产品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造成了诸多的机遇以及效益失去。
  (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农民利益难得到有效保障
  因为利益联合机制的不健全,有些企业同农户之间没有实施风险分摊以及贡献利益,依旧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未进行再次的分利,农民未获取加工以及经营环节上的相关利益。部分龙头企业尽管构建起了专业合作社,可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依旧未同专业合作社之间构建起有效的连接,维持生产的相关原料不通过专业合作社,依旧直接找农民购买,如此不但不能够保障农民的相关利益,而且还加大了企业维持生产所需的开支,也不能保证生产所需原料的质量。
  (三)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整体规划
  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农业领域之中不具有强大的科技投入;第二,对于专业合作社不具有强有的支持以及鼓励,协会大都是乡(镇)、村单位所自发组织起来的;第三,农业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针对西旱南涝而言,由于灌溉设施上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对发挥区域自身的自然优势造成了影响。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政府的制度性建设
  农业产业化作为系绕陛的一项工程,其关系到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各个领域中的利益,如此便要求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时候要着眼于长远,持续的强化制度方面的建设,构建起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高效机制。例如在土地方面的流转以及利用上,不仅要注重眼下的利益,并且还要看到在成长阶段所潜存的危险以及隐患。因此政府要在大力促进经济建设的时候,着眼于全局,制定起健全的保障制度,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实现农村与农业的平稳前进予以保障。
  (二)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担负着诸多的角色,不但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导者以及获利者,而且还作为监管者。农业同工业以及农民同企业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平等的产业以及群体,产业化旨在使农民实现富裕、促进农村进步,并且企业还会给农民让利,可是企业管理以及市场运作始终都是以利益作为导向的。因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化道路中政府必须要强化监管,避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来损坏农民的利益。
  (三)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根本目的便是实现产销结合,让农民不但在生产领域得到收益,并且还能够在加工以及经营环节执照获得利益,进而让农民实现富裕。可是当前农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之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小,并未充分的表现出来,而且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之中不利的一面,从一个方面来讲,是因为农民在意识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对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是因为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偏低,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自我利益的保护缺乏认知。所以,政府同龙头企业要着眼于农民的根本利益,利用再教育以及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的能力,并且持续的加强农民在权益方面的意识以及参与的水平,使得农民可以在参与以及管理的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推动农业实现产业化在利益方面的机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之所在。需要确保将产销一体化作为纽带,将服务作为沟通的介质,将利益方面的结合作为关键点,将机制方面的有机结合作为保障,确保龙头企业以及农户按照不同的生产活动,而选取相应的结合方式,使得订单农业能够得到规范化的发展,倡导基于龙头企业同农户之间签署相关合同以及订单之上,可以为农户予以种子、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援助。让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形成价格保障机制。
  (五)引导工商资本进入
  把工商型的企业引入到农业之中,使得发展农业产业化在资本方面的匮乏得到解决,重点是怎么调节好各利益之间的关系,构建可续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其顺利开展,这便需要:第一,加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的工商型企业要着眼于长远,主动为农民让利;第二,大力实施股份合作制,通过诸多的形式入股,不但能够实现风险分摊,而且能够让利润实现共享;第三,农民要主动提升自身的素养,来更好的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第四,签署有效的合同亦或是协议,逐渐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机制,来确保利益能够实现。
  (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发展,减少农业生产的开支要做到以下4个方面:第一,逐渐构建起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系统。第二,构建起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科技作为基础,让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起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实现高质、高效以及高产。第三,加大力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操作水平,逐渐构建起健全,标准化的农业机械服务市场,针对整个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第四,加速进行农业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依靠农业领域的信息网,快速打造出良好的全国性农业信息网,给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
  结束语
  农业产业化作为目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社会综合改革之中作为重要的一个课题,政府应利用产业化来为农业生产打造出一条良好的产业链,使得所有的农民在对市场风险进行规避的时候,能够在市场营销以及流通阶段获得利益,让农民实现增收、促进农村发展以及城乡同步前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我国农业良好的进步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2018年8月8日,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总结大会暨"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志海
<正>工程学中,冗余是指额外设计或复制关键的部件或者系统的主要功能,意图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容错是指系统的部分组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整个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冗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整体上升的动态特点。虽然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性仍然存在。本文通过1978-2009年统计年鉴中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得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白山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等战略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突出思想大解放、经济大转型、发展大提速,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着力实施“三动”战略,统筹推进“三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一、拼搏奋争,白山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  经济总
摘要:本文从我国实行“省管县”的改革入手,来研究权力的纵向配置。不以传统意义的单一制和联邦制为视角,而是跳出国家结构形式的框架,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角度来分析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进而提出“地方自治”是解决目前宪政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困境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省管县”;地方自治;中央与地方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