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又进入了倒计时,对存在学科缺陷的同学,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我们常对学生说:把优势学科从110分提高到130分是很困难的,但是要把劣势学科从60分提高到80分是较容易的.用大量精力在优势学科上,对提高总成绩的效果远不如用同等精力去攻克劣势学科.对化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争取突破:
一、立足课本
现在的高考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但课本仍是高考的根本.在复习时应弄清课本上所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为它们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概念不清也是许多考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应弄清课本上其它知识点,包括注释部分.新教材中每一章的引言就是复习的脉络,把握了脉络,才能找到提高成绩的突破口.
有些同学在复习中不重视课本,而是依赖于某些“名师”编写的复习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所购买的复习资料内容陈旧,甚至有很多错误.这是因为有些出版商把旧资料换上新封面就当新资料出售,甚至有一些不法印刷商印出的资料错误百出,误导了一批同学的学习.实际上,即使复习资料是新的,也没什么错误,复习资料也只能供同学们参考,因为编者受自身素质及篇幅等因素的影响,只能粗略地列举出课本上的部分知识点.依赖这样的资料就会使我们复习不全面,更不利于我们在复习中化学思维的进一步形成和提高.在新编化学课本中,除了介绍化学知识外,编有很多“资料”,介绍一些知识性的常识;编有很多“阅读”内容,介绍化学史料或联系实际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眼界;编有“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内容,可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这正和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我想建议广大考生还是要立足课本,先把课本上的内容弄清楚.另外,还要学习课本上规范化的表达方法、书写方法等.
二、理清知识网络
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掌握化学规律是学习化学的法宝,中学阶段要掌握的化学规律主要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勒夏特列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为基础,结合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知识去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记清特殊性就可以很好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于有机化学的复习,就象是拼积木,从含单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入手,先掌握代表性有机物的性质,据同系列原理就可以掌握一类有机物的性质,再结合有机反应规律、碳四键原理、官能团原理等,就可以掌握含多个官能团的有机物的性质,使有机化学知识也形成网络.例如,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①还原反应,乙醛可催化加氢.②氧化反应,乙醛可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弱氧化剂作用,也可与强氧化剂反应,如使 溴水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醛类的性质就类似于乙醛.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①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醇钠.②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③氧化反应④消去反应生成乙烯.⑤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⑥酯化反应生成酯类等.醇类的性质就类似于乙醇.葡萄糖结构中有醛基和醇羟基,所以它兼有醛和醇的通性.再例如:胺类官能团为胺基,胺类物质主要体现碱性.羧酸官能团为羧基,所以羧酸的性质主要是①酸性.②酯化反应.氨基酸结构中有羧基和胺基,因此氨基具有两性;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另外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二肽、多肽,甚至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蛋白质.
对于化学实验的复习,应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于十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从①发生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验.②反应原理.③气体净化与干燥.④气体的检验、收集与验满.⑤多余气体的处理等方面来归纳和总结.
对于化学计算的复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差量法、过量计算法、极端分析法、讨论法等.
三、提高能力
有些同学希望老师告诉他们学习上的捷径,要求多讲一些解题技巧,实际上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学习和复习掌握课本知识,使知识形成立体网络,再通过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定量的习题,认真听取老师对习题的讲解,你的解题能力自然会提高.如果说理解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的话,做题就是提高能力的根本保证,特别是要做基础题.我们只是要让劣势学科不拖腿,并非要考110分以上,所以难题可少做,中等题、基础题要多做.
总之,要突破高考化学的劣势,就必须立足课本,理清知识网络,通过练习,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取得高考化学劣势的突破.
我们常对学生说:把优势学科从110分提高到130分是很困难的,但是要把劣势学科从60分提高到80分是较容易的.用大量精力在优势学科上,对提高总成绩的效果远不如用同等精力去攻克劣势学科.对化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争取突破:
一、立足课本
现在的高考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但课本仍是高考的根本.在复习时应弄清课本上所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为它们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概念不清也是许多考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应弄清课本上其它知识点,包括注释部分.新教材中每一章的引言就是复习的脉络,把握了脉络,才能找到提高成绩的突破口.
有些同学在复习中不重视课本,而是依赖于某些“名师”编写的复习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所购买的复习资料内容陈旧,甚至有很多错误.这是因为有些出版商把旧资料换上新封面就当新资料出售,甚至有一些不法印刷商印出的资料错误百出,误导了一批同学的学习.实际上,即使复习资料是新的,也没什么错误,复习资料也只能供同学们参考,因为编者受自身素质及篇幅等因素的影响,只能粗略地列举出课本上的部分知识点.依赖这样的资料就会使我们复习不全面,更不利于我们在复习中化学思维的进一步形成和提高.在新编化学课本中,除了介绍化学知识外,编有很多“资料”,介绍一些知识性的常识;编有很多“阅读”内容,介绍化学史料或联系实际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眼界;编有“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内容,可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这正和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我想建议广大考生还是要立足课本,先把课本上的内容弄清楚.另外,还要学习课本上规范化的表达方法、书写方法等.
二、理清知识网络
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掌握化学规律是学习化学的法宝,中学阶段要掌握的化学规律主要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勒夏特列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为基础,结合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知识去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记清特殊性就可以很好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于有机化学的复习,就象是拼积木,从含单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入手,先掌握代表性有机物的性质,据同系列原理就可以掌握一类有机物的性质,再结合有机反应规律、碳四键原理、官能团原理等,就可以掌握含多个官能团的有机物的性质,使有机化学知识也形成网络.例如,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①还原反应,乙醛可催化加氢.②氧化反应,乙醛可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弱氧化剂作用,也可与强氧化剂反应,如使 溴水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醛类的性质就类似于乙醛.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①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醇钠.②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③氧化反应④消去反应生成乙烯.⑤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⑥酯化反应生成酯类等.醇类的性质就类似于乙醇.葡萄糖结构中有醛基和醇羟基,所以它兼有醛和醇的通性.再例如:胺类官能团为胺基,胺类物质主要体现碱性.羧酸官能团为羧基,所以羧酸的性质主要是①酸性.②酯化反应.氨基酸结构中有羧基和胺基,因此氨基具有两性;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另外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二肽、多肽,甚至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蛋白质.
对于化学实验的复习,应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于十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从①发生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验.②反应原理.③气体净化与干燥.④气体的检验、收集与验满.⑤多余气体的处理等方面来归纳和总结.
对于化学计算的复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差量法、过量计算法、极端分析法、讨论法等.
三、提高能力
有些同学希望老师告诉他们学习上的捷径,要求多讲一些解题技巧,实际上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学习和复习掌握课本知识,使知识形成立体网络,再通过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定量的习题,认真听取老师对习题的讲解,你的解题能力自然会提高.如果说理解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的话,做题就是提高能力的根本保证,特别是要做基础题.我们只是要让劣势学科不拖腿,并非要考110分以上,所以难题可少做,中等题、基础题要多做.
总之,要突破高考化学的劣势,就必须立足课本,理清知识网络,通过练习,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取得高考化学劣势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