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并正确地理解中西文化的一些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理解能力,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前人们把英语当做一门工具性课程,而现在的新课标中,在强调它是一门工具性课程的同时,还强调它是一门人文性课程。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强调文化教育的目的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对生活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这种信息主要包括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文化又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层面。对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形态学生可能容易理解并接受,但是对于制度和价值层面的文化形态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在价值观层面,我们强调集体主义,通常把国与家联系起来,国就是家,家就是国,而西方人则认为country是country,nation就是nation,更不用说国和家的关系,他们对于国家概念的价值取向与我们有本质上的差异。因此,文化意识是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得体的重要条件。
  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树立世界意识。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掌握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英语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词语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因此,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必须学习语言。
  二、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常见的一些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常常发生下列一些情况: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即使所讲的话准确无误,也有可能使对方产生误会;一句毫无恶意的话有可能使对方不高兴甚至愤怒。
  还有“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相径庭。在中国,“知识分子”通常意义上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等其他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甚至中小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的一些偏僻的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此外,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再如,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课文中,大部分教师都从我们本族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出发,把Shylock单纯看做是一个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奸商代表,否认了西方人对金钱所持的肯定的价值观念,以及西方国家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显然有失偏颇。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比较的方式是我们经常采用的。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的策略
  中西方文化由于历史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要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差异并不代表优劣,各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土壤,有其不同的特色。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时,还要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是一种羡慕的态度,也不是一种批判的或抵制的态度,学习西方文化主要是理解、包容,进而来完善我们自身的文化,因为文化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既要注意文化的差异,又要注意它的共同性。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如何把西方国家的文化恰当地介绍给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需要通过和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强化学生的祖国意识。如在谈到中西方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问题时,不能完全绝对地说西方国家学生的课业有多么的轻松,中国学生学习任务有多繁重;当我们感叹西方宗教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以和为贵、和为美的和谐文化思想。我们应在引导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正确了解、比较差异来达到对西方文化态度的正确认识。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祖国意识,这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态度、跨文化的意识,而不是一味地认同某一种文化。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性来开展文化教育。
  文化教学要通过两个层面来开展,第一个层面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文化,课文本身对于文化教学是一个素材,我们可以就此而展开。但不要刻意去讨论某一种文化现象,而是把某种文化现象的学习贯穿在课文的学习中。第二个层面就是通过课外阅读、看电视、英语国家的电影、网络资源等来开展。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主渠道为课堂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挖掘文化素材,再去捕捉各种重要的资源。利用不同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教学,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形成自己的文化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才进行文化教学,而并不是针对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文化教学,很多文化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通过体验建构起来的文化意识要更强一些,尤其是情感层面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文化感知者,我们的文化意识必须是合理的,不能出现不合理的文化价值取向。
  教师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更多地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自觉意识,让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逐渐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曲爱娟,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科教文汇,2009(9).
  [2]刘伟强.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2).
  (通渭县常河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除课程学习外应该阅读不少于30万词的词汇量,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英文类报刊资源则是学生接受和掌握现代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
体育学科是一门强调技能的技术教育,将创新教育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找到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川黄口服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始建于1947年,学校前身是通化铁路实验小学,2004年8月由于铁路改革,学校整体移交到东昌区,实行了属地化管理。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126名学生,68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7人,本科毕业生36人,专科毕业生16人。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尊重差异,彰显个性,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
一、案例背景  音乐是一种“动”的艺术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多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掌握知识的快乐,教师与学生可以一同分享。《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在心理上的认同,在行为上的配合。”没有合作,音乐就不能产生和存在。而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互动效应。那么,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这种互动观呢?在学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前概念在教学心理学中一般被认为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自发产生的朴素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来自于生活体验者的直接经验。以及自身追求事物关系的本能。当
台湾台北县淡江大学校区内有一座海事博物馆,其前身是淡江大学于1978年和长荣公司合建的商船学馆,主要功能是培养航海人才,1989年该大学最后一届航海系学生毕业后,商船学馆被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