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玉树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事件: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
  
  震后六个月,历尽干辛万苦我们终于到达了玉树结古镇。刚一进城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黑沉沉的挺吓人。站在镇中心了,却见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更不要说楼房了。街道两旁,搭设着一顶顶印着“民政救灾”的蓝色帐篷,开设有餐馆,商店甚至旅馆,这里就是玉树最繁华的商业街了。在大片堆满瓦砾的空地上,遍布着各种大型建筑机械,建筑工人们正在雨中作业。不时有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车呼啸而过,巨大的车轮卷起的泥浆和着雨水,溅得到处都是。
  一处快要倒塌的楼房让我们震惊,这是政府特地保存下来的,以后可能要在此地建一个地震遗址公园。这原本是一座三层楼高的藏式宾馆,现在看起来只有两层。四方形的楼体,两面已经完全倒塌,只剩下不足四分之一的部分。仅存两面只留下外层的墙体,虽没有倒,却已摇摇欲坠,靠一排圆木支撑着。如刚被毁坏的儿童搭的积木或破碎的薄火柴盒,扭曲着,倾斜着,仿佛一阵风吹来便会倒塌,让人捏把冷汗。二楼靠角楼的一个房间,竟就那样悬空挂着,恐怖又诡异,仿佛魔鬼邪恶的杰作。满地堆满了楼板、水泥块和砖石,弯曲的钢筋肆意伸展着爪臂。看着这一切,我们似乎仍能听到在那个可怖的凌晨从废墟中传来的呼喊和哀鸣。我们沉默着,心头如压着巨石,无法呼吸。
  
  玉树嘛呢石堆
  
  早在还没有这次玉树行之前,就久闻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堆的声名,一直在脑海里万千次的出现这个“堆”的模样。让人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目睹它的芳容,一场忽然来临的灾难就把它毁了。可我还是义无返顾地来了,来瞻仰我梦中的这方神秘之地。当我真正矗立在那场面宏大的嘛呢石堆旁时,尽管它已经受伤,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撼,它完全超乎了我所有曾经的想像。
  经历地震的劫难,嘛呢石堆依然庞大,依然聚集了所有朝拜者的瞩目。虔诚的信众围着嘛呢石堆转经,前夜的雨水还没干,转经路上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但是仍有藏民磕着长头的在这样的地面上磕行,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每个动作是都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他们不会因前有一个水凼绕道而行,也不会因地面的寒冷而不将额头碰于地面,就这样磕着等身长的头,一圈又一圈的围着这座由时间和历史堆砌出来的嘛呢石堆。跟在他们身后,目送他们完成一次次等身长的叩拜,我的心都为此震撼。
  一辆旧式的拖拉机突突的冒着黑烟,奋力地从石碓中间的一个缺口处往石碓里爬,尼玛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还有一个着僧袍的喇嘛跟在拖拉机后面吃力地推。我这才注意到,车上装了满满车刻着经文的石头。我好奇地跟了过去。尼玛五六岁大的小儿子达仁害羞地跑去追他妈妈了。这个缺口一直通往巨大的嘛呢石堆上面,也许是因为常有人和车从这里上去,所以压得很平坦。拖拉机停在了石碓上的一处经幡旁,尼玛一家开始从拖拉机上往嘛呢石堆上搬刻满了细小经文的嘛呢石,大大小小估计有几百来块。我问尼玛这些石头是他们自己刻的吗?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们家有羊和牦牛要照看,石头都是买来的。”“这些多少钱?”“四千。”看着尼玛安详的眼神,我心里微微一震。四千。对这家生活在高原牧区的牧民家庭来说,想必不是个小数目。看他们——家衣着都非常简朴。可是看他们的神情,却都是那样虔诚、满足、宁静。围着嘛呢石堆转了一圈,仔细端详着这座创造了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文字堆成的山,当初,嘉那活佛在这里创建它,会想到他的心血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吗?
  转到石碓后面,看到有几座白塔,可惜都因为地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石碓旁的寺庙也震开好多缝隙,但是依然香火袅绕,巨大的转经筒在转经的朝拜者的推动下慢慢旋转。寺庙门左边一口巨大的铁锅冒着滚滚热气。有几个转经的老阿妈拿着杯子在排队,一个红袍喇嘛从大锅里舀给他们热乎乎的施舍的奶茶。推着轮椅,背着乳娃,牵着蹒跚孩童,瘸着腿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朝拜者,他们都是那么神情安定地在朝拜之路上继续前行。或许真的有天堂,所以这些虔诚的藏民才会对此顶礼膜拜,才会穷其生,顷其所有换来心灵的慰籍,换来打开天堂之门的钥匙。
  
  玉树措桑小学
  
  车出玉树向西前行,路两旁的山脚下不时出现成片的或是零散的蓝色帐篷,有普通藏民的,也有军队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色的帐篷城里迎风高高飘扬。不远处的黄土坡上白茫茫一片,玉树县措桑村小学的更老师开着由北京市政府捐赠给学校的皮卡车,和我们聊着地震前后学校的变化,他看到我把羽绒服往脖子上拉,会意地把车窗关上了。“一会我们要爬到对面最高的那个垭口,那就是黄土坡垭口,海拔有四千六百多呢,而且今天早上又下了雪,肯定会感觉冷的!”更老师边开车边给我们介绍着这一路的状况。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一大片崭新的独户住房,是政府免费给藏民重建的新家,每户都是80平米,水电暖三通。最早新建的一批,今年春节前就能入住了。
  说着话就来到了高高在上的黄土坡垭口,五彩的经幡彩虹般的在垭口的路两旁翻飞,在青藏,只要是危险和信徒们膜拜的地方,都会挂满满含祈盼和祝福的经幡和哈达。“快到了,那片就是学校。”更老师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片帐篷说。目及之处,高高的雪山洁白一片,慢慢向下就过度成灰褐色的草原,几座蓝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开来,一群孩子站着整齐的队伍在帐篷前迎接我们。终于到了!
  “扎西德勒!”低头接过孩子们送上的洁白的哈达,和孩子们一起转身走向他们的教室。这里一共四个年级,也就只有四个老师,师生一共也就一百四十来人。每个老师都是要教全部科目的。他们现在就住在学校里,食宿和办公都在那几平米的帐篷里。当孩子们在这里上完四年级后就要到更远的隆宝镇中心寄校去读五年级。由于这里是牧区,住户比较分散。很多孩子每天都要来回步行十几公里,中午饭都是自己带的干粮。而现在,孩子们的午饭和四个老师一样,都是外界捐赠来的方便面。当看到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还在单层的帐篷学校里上课,也没有取暖。而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时间,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我觉得用什么样的言语,都无法表达我对孩子们的那分心疼。
  孩子们乖巧地排好队领取我们从北京为他们募捐的学习用品,书包,衣服。虽然他们中很多孩子根本不会说汉语,但是当他们微笑而羞涩地说“谢谢”的时候,我多希望我能为这些可爱的孩子做得更多,让他们能天真快乐地度过他们的童年。
  天空飘起了小雪花,我看到一个略大一点的女孩子远远的站在帐篷门口,我走过去叫她过来拿学习用品,她害羞地说她不是学生。她主动告诉我她是这学校外请来的老师,她是西宁汉族人,今年19岁,现在这里教三年级,因为以前三年级的那个老师生病了。我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娇小的姑娘,心里佩服得不行!
  和孩子们合完影后,我由于这些天一直感冒,出现了剧烈的咳嗽,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子走过来睁着明亮的眼睛问我:“阿姨,你生病了吗?是不是因为这里太冷?下次你们还会来吗?”我摸摸小女孩的头,看着她那有着高原红,还被风吹裂的小脸,笑着告诉她我没有生病,以后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一定会!小女孩抿着嘴巴点了点头。
其他文献
向未知进发  悬挂在三个塞子组成的固定点上,我暂栖在第十七个绳段的顶端,脚下的石块不时地晃动着,只得时时轻轻地踢踏着脚步以求心安。Josh在下方的某处沿着固定绳往上爬;Dave比画着下一个绳段,问我说:“你要爬这一段吗?”我怀疑地看着眼前五米的平滑、无法保护的岩面,以及接下来不知道是否有裂隙的内角。  “呃,还是你来吧!”我迟疑的语声带着呜咽。  “好吧,走一步算一步。”  我交给他保护的装备,设
空间够大吗?  当然,一个家庭攀岩场的理想建造场所是一个可以停放四辆汽车并且层高为六米的车库,有立式空调,隔壁就是淋浴房,每天早上小时工会把地板擦干净,酒瓶子收走,分门别类放好昨晚听过的CD……  “等我当上万科老板再说吧!”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你也许不可能像老外那样家家有一个宽大的车库或院子,但你丰富的想像力和对攀岩的狂热总能使你那一室一厅的贷款房变得更有魅力。如果哪个哥们儿父母的单位有一个
无障碍探险  马德民
倔强的理想  你现在已经牺牲得太多,走得太远,你已无路可退。你双腿的疼痛已经无法忍受,但你还在踟蹰前行,每向上一英寸你的视线都越来越狭窄,你已看不清,感觉不到你的双脚。你的身体颤抖着,徒劳地想提高体温,你与这一切战斗着,思索着别人对你此刻的看法。虽然你的身体已经透支,但你的意识还在不断告诉自己“要保持敏锐,保持清醒”。数着脚步的同时,在期望接近顶点的同时你的意识也好似即将冬眠的青蛙一般,一点点的模
雨崩是外界的叫法,雨崩人则自称为“鲁崩”。你若是问一个雨崩人:“你是哪个村的?”答曰:“我是鲁崩哇(鲁崩村人)。”  雨崩村的地名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堆放着经函的地方”,一种是“绿松石堆积的地方”。雨崩人则说“雨崩”这个地名来源于村中一个头顶着一很高的锥形“帽子”的叫做“些里崩”的石柱。些里崩意为“经箧”。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卡瓦格博地区建立了胜乐的净土世界(坛城)。这片净土世界分为内宫和外宫,
最近视点  突然之间,“裸辞去旅行”就变成一个话题了。  跟“辞职去旅行”相比,裸辞这件事情显得更加义无反顾。每次看到这个词,眼前的画面都是偶像剧里的模式:一个刚从大学毕业一两年的人把一叠文件摔在桌上,对那个70后的未老先衰老总说:“老子来这里不是为了干这些鸡毛蒜皮事的,老子不干了!”第一季结束,请看第二季。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工资要不要结?社保怎么办?下一个工作在哪里?……考虑这些事情就不
刚刚结束的古典公路赛季,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报环赛(Omloop Het Nieuwsblad)、根特-韦弗尔海姆赛(Gent – Wevelgem)、E3-哈雷尔贝克赛(E3 Prijs Vlaanderen – Harelbeke)、穿越法兰德斯赛(Dwars door Vlaanderen)、环法兰德斯赛(Ronde van Vlaanderen)、布拉班特之箭赛(De Brabantse P
在写我这篇总结文章的时候,2012全国汽车越野系列赛(China Cross-Country Rally,简称为CCR)收官之战—环塔拉力赛刚好结束了一个月,此时的北疆已经飘起了雪花,而彩云之南的东川,依旧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从春节刚过的漠河冰雪赛、到5月的东川泥石流、8月的巴丹吉林沙漠赛,再到环塔拉力赛,四站比赛也恰好经历了春夏秋冬,在这“四季”的轮转里,中国的分站式长距离越野拉力赛,似乎并没有
无论老少,户外这件小事永远都在迎来一茬茬春草般的突破。小小少年滑顺了双黑,年轻的岩友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条V13线路,伤退的单板选手勇战户外摄影……只要有爱,没什么突破不可完成。  本刊编辑陈霞在贵州紫云格凸观摩国际攀岩节期间,在安顺市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格凸河景区遇上了一位苗族阿妈,她告诉我们她家就住在景区旁边,从阿妈的服饰可以看出她是青苗族。在紫云县主要居住的是布依族和苗族,而苗族又细分为白苗、青
褐凤蝶的发现使我对这里的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按海拔高度对高黎贡山的蝴蝶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在高黎贡山百花岭保护站,我先顺着山路向下,沿着一条沟谷采集标本。一路上,不时见到红缘斑粉蝶,奥古斑粉蝶、报喜斑粉蝶、红腋斑粉蝶等热带地区标志性的蝶种,虽然它们的族群密度不是很高。但这已经足够说明南北走向的大河谷使一些原本生活在热带的蝴蝶沿着它分布到了高黎贡山脚下。这些粉蝶科的蝴蝶与温带地区的同类相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