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蝶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凤蝶的发现使我对这里的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按海拔高度对高黎贡山的蝴蝶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在高黎贡山百花岭保护站,我先顺着山路向下,沿着一条沟谷采集标本。一路上,不时见到红缘斑粉蝶,奥古斑粉蝶、报喜斑粉蝶、红腋斑粉蝶等热带地区标志性的蝶种,虽然它们的族群密度不是很高。但这已经足够说明南北走向的大河谷使一些原本生活在热带的蝴蝶沿着它分布到了高黎贡山脚下。这些粉蝶科的蝴蝶与温带地区的同类相比,色彩特别艳丽,热烈的朱红、鲜艳的明黄、隽雅的洁白、浓厚的纯黑被它们毫不吝啬地在翅膀上激情挥洒,构成了一幅幅仿佛毕加索创作的印象派画面。
  
  
  山道求爱者
  
  雨后的太阳很快又使一切变得灼热,汗水在我的眼镜片上结成了一层薄雾。我埋着头,小心翼翼地顺着湿滑的山路向山顶爬去。随着路旁植被的渐渐丰茂原始,可以见到的蝴蝶种类也越来越多。往往在山路的一个拐弯处,刚一迈脚,一大群蝴蝶就被我惊飞起来。渐渐地我注意到个奇怪的特点,路上活动的蝴蝶明显比路周围的多,它们往往一大群围在大雨留在路上的水洼边,贪婪地吸水,可仅仅离路不过十几米的其他水洼,却几乎见不到吸水者。难道路上的水洼中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吸引它们吗?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一路仔细寻找答案。是那些渗入了水牛排泄物的水洼吸引了大批“食客”。我注意到这些食客中,主要是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十分常见的种类,一路上我还一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蝴蝶,不免感到了几丝失望。
  突然,一只雄性的网眼蝶闯入我的视野。这是一种色彩朴素的眼蝶,黑褐色的翅膀上散布着橙色的斑块。由于被我惊动,它惊慌地顺着狭窄的山道转来转去。终于,它安静下来,落在了山道边,看样子似乎是放下心来之后要休息一下。由于这不是种太稀少的蝴蝶,我没有太注意,继续向前走去。可当一个多小时后我返回经过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在那里。我见到它安静地立在那里,焦急地等待。有时它实在耐不住了,便激动而盲目地追赶路过这里的其他种类的蝴蝶,甚至蜻蜓有时还无聊地追赶落叶或一晃而过的鸟儿影子。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也许它感觉呆在地面上的视野实在有限,就飞到了离地面大约两米高处的一片宽大的叶片上。
  终于,一只雌蝶慢慢地飞进了它的视野范围。它立刻迫不及待地追了上去,雌蝶也马上发现了它的存在,心领神会地落到地上。这应该是它期盼已久的一种接受态度。因为刚才我已经发现,假如被追赶的飞行物不往地上落,那么这位急性子的求爱者追了一段路后,也就放弃了。雌蝶刚一落地,雄蝶马上亲热地落在雌蝶身旁,合起翅膀,爬到它面前。开始表演一种奇怪的求爱仪式:它站在雌蝶前面不停地颤动翅膀,然后将翅膀展开,平铺在身体两边,向心仪的姑娘展示黑色翅膀上美丽的橙斑。十几秒钟后,它又开始将翅膀有节奏地一张一合,触角也随着翅膀的开合,激动地摇晃着。这样表演了两三分钟,然后它突然摆出一副极优雅的动作——将两片前翅竭力向前伸展,并且撑起后腿,在雌蝶面前低下头去,那动作仿佛童话中的王子向公主求爱仪式上的深鞠躬。它接着再向前一步,保持低头的姿势,无限温存地用自己的触角轻轻摩擦着雌蝶的翅膀和身体。雌蝶看上去完全被它打动了,也微微低下头来,用自己的触角去蹭它翅膀的前沿。这个姿势恰好可以接触到多数种类雄蝶翅膀上的香鳞——一些专门散发气味引诱异性的鳞片。它们保持这个动作大约一分钟,然后,雄蝶放开对方的触角,扑打着翅膀,转过身去将尾部弯向雌蝶,尝试着进行交配。但腼腆的雌蝶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它转着圈,躲闪着心急的情郎。雄蝶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马上又在雌蝶面前跳起舞来,接着又围它着转来转去,大献殷勤。我正打算继续观看它们的缠绵场面,可是一只冒失的蜥蜴突然从它们旁边经过,这对受惊的情侣立刻逃之夭夭,飞入了树丛。
  
  桀骜的美丽
  
  早晨6点才过,一抹朝阳已经露出头来,我带上捕蝶网,照像机,水壶,轻装沿一条保护区内居民迁出后废弃的山道向山上爬去。和我在许多林区见到的一样,路两旁是原始森林被砍后留下的竹树杂生的次生林,山顶上则能见到一些幸存的大树,虬劲的树干像一株株巨大的天然盆景。由于天色尚早,蝴蝶基本未开始飞翔,只有一些早起者在进行“日光浴”。
  9点半左右,当阳光把露水蒸发干后,我已经登上了一座海拔大约在1800米左右的山峰,进入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我一面休息,一面打开镜头盖,用具有望远功能的长焦镜头漫无目的地观察。从山峰向下俯视,沟谷里已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林冠把谷中一切都严严实实地蔽挡起来,只有从隐隐传来的水声听出,谷中还有一条山涧。林冠上有一些蝴蝶在活动,但由于太远看不清是些什么,只能从飞行动作判断是些蛱蝶或凤蝶科种类。
  突然,我注意到,有一只色彩艳丽的大蝴蝶,正随着谷中上升的气流,缓慢地向山顶飘上来。它翅膀悠闲地平伸着,几乎动不动,像只风筝,任由气流带着它自由飘荡,一点点地向山顶盘旋着升上来。十几分钟后,它终于升到了离我几十米远的地方,在一丛野花上吸起蜜来。我悄悄地接近,在离它七八米远之处停下,调整焦距细看,这时我看清了它的尊容——它前翅狭长,近椭圆形黑褐色泛绒质光泽,上面均匀分布着七条波状的细白线,后翅下方宽大,呈梨形,镶嵌一块艳丽的猩红色大斑,红斑下方是一片深黑色区域,上面嵌着两枚蓝色小圆斑,下缘则装饰着金黄短带,后翅末端三条长短不一的尖细尾突像飘带一样拖在后面。褐凤蝶!我几乎叫出声来,可以肯定,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只被《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R级(即数量极少级)保护对象。仅在喜玛拉雅山区的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少数深山区有分布,我国云南四川两省虽有个别采集记录,但具体分布区域尚不明了的世界著名珍奇蝶种褐凤蝶!
  
  我细细地观察着这只过去只在国外图鉴上见到过的蝴蝶,感到兴奋无比。褐凤蝶在许多国外同行的记录中,被描写成一类美丽而桀骜的昆虫。它们似乎总是回避着人类的注意,隐藏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1500米以上渺无人烟的山麓中,每年至多出现两次,每次不过两三个星期。关于褐凤蝶的分类地位,存在很多争议,有的学者因它具有栉状触角,复眼上还长有鳞毛,翅脉简单,认为它是最原始的蝴蝶,把它列入了形态最原始的绢蝶科,而另一些却认为它有复杂的生殖器构造,应该是最进化的蝶种之一,并因它有长尾,而把它划入最进化的凤蝶科。
  
  蝴蝶的伊甸园
  
  以后的几天,我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蝴蝶分布特征也在迅速地变化。首先是同一种类的外形或色斑发生了变化。例如,海拔1000米以下河谷边活动的大凤蝶雌蝶,都拖着一对凤蝶科典型的尾突,而到了1500米以上区域,尾突就从这种蝴蝶身上消失了,后翅的白斑却变得发达。接着是种类的更替,2000米以上山道边,河谷蝶种中除适应性和生命力都极强的大绢斑蝶仍然悠然来往外,大风蝶、金裳凤蝶,斑粉蝶类等热带蝴蝶已经彻底地退出了舞台。面对这些充满生机的精灵,让人禁不住猜想,老迈的山神们一定早已经把这里让给了它们,归隐到列列群山中去了。
  我在高黎贡山山区仅呆了一周就采到了一百七十多种蝴蝶,其中有九种是在我国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的。我估计,高黎贡山地区应该有300种以上的蝴蝶,它兼具了寒冷的青藏高原和炎热的南亚次大陆两个截然不同的蝶系中的许多种类。
其他文献
提名理由:  林义杰在2011年4月至9月期间以跑步的方式穿越丝绸之路。他们于4月20日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发,途中经过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最终于9月中旬抵达中国西安,用时150天行程达一万公里。  怀揣梦想出发  “窗外的雨声滴答,似乎是明日漫长征途的倒计时。两年来一直在披星戴月地奔走,遗忘了擦身而过的许多故事。脑海中快速过滤这两年间的片段记忆,恍如快门闪过,用镜头暗淡光
向未知进发  悬挂在三个塞子组成的固定点上,我暂栖在第十七个绳段的顶端,脚下的石块不时地晃动着,只得时时轻轻地踢踏着脚步以求心安。Josh在下方的某处沿着固定绳往上爬;Dave比画着下一个绳段,问我说:“你要爬这一段吗?”我怀疑地看着眼前五米的平滑、无法保护的岩面,以及接下来不知道是否有裂隙的内角。  “呃,还是你来吧!”我迟疑的语声带着呜咽。  “好吧,走一步算一步。”  我交给他保护的装备,设
空间够大吗?  当然,一个家庭攀岩场的理想建造场所是一个可以停放四辆汽车并且层高为六米的车库,有立式空调,隔壁就是淋浴房,每天早上小时工会把地板擦干净,酒瓶子收走,分门别类放好昨晚听过的CD……  “等我当上万科老板再说吧!”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你也许不可能像老外那样家家有一个宽大的车库或院子,但你丰富的想像力和对攀岩的狂热总能使你那一室一厅的贷款房变得更有魅力。如果哪个哥们儿父母的单位有一个
无障碍探险  马德民
倔强的理想  你现在已经牺牲得太多,走得太远,你已无路可退。你双腿的疼痛已经无法忍受,但你还在踟蹰前行,每向上一英寸你的视线都越来越狭窄,你已看不清,感觉不到你的双脚。你的身体颤抖着,徒劳地想提高体温,你与这一切战斗着,思索着别人对你此刻的看法。虽然你的身体已经透支,但你的意识还在不断告诉自己“要保持敏锐,保持清醒”。数着脚步的同时,在期望接近顶点的同时你的意识也好似即将冬眠的青蛙一般,一点点的模
雨崩是外界的叫法,雨崩人则自称为“鲁崩”。你若是问一个雨崩人:“你是哪个村的?”答曰:“我是鲁崩哇(鲁崩村人)。”  雨崩村的地名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堆放着经函的地方”,一种是“绿松石堆积的地方”。雨崩人则说“雨崩”这个地名来源于村中一个头顶着一很高的锥形“帽子”的叫做“些里崩”的石柱。些里崩意为“经箧”。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卡瓦格博地区建立了胜乐的净土世界(坛城)。这片净土世界分为内宫和外宫,
最近视点  突然之间,“裸辞去旅行”就变成一个话题了。  跟“辞职去旅行”相比,裸辞这件事情显得更加义无反顾。每次看到这个词,眼前的画面都是偶像剧里的模式:一个刚从大学毕业一两年的人把一叠文件摔在桌上,对那个70后的未老先衰老总说:“老子来这里不是为了干这些鸡毛蒜皮事的,老子不干了!”第一季结束,请看第二季。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工资要不要结?社保怎么办?下一个工作在哪里?……考虑这些事情就不
刚刚结束的古典公路赛季,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报环赛(Omloop Het Nieuwsblad)、根特-韦弗尔海姆赛(Gent – Wevelgem)、E3-哈雷尔贝克赛(E3 Prijs Vlaanderen – Harelbeke)、穿越法兰德斯赛(Dwars door Vlaanderen)、环法兰德斯赛(Ronde van Vlaanderen)、布拉班特之箭赛(De Brabantse P
在写我这篇总结文章的时候,2012全国汽车越野系列赛(China Cross-Country Rally,简称为CCR)收官之战—环塔拉力赛刚好结束了一个月,此时的北疆已经飘起了雪花,而彩云之南的东川,依旧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从春节刚过的漠河冰雪赛、到5月的东川泥石流、8月的巴丹吉林沙漠赛,再到环塔拉力赛,四站比赛也恰好经历了春夏秋冬,在这“四季”的轮转里,中国的分站式长距离越野拉力赛,似乎并没有
无论老少,户外这件小事永远都在迎来一茬茬春草般的突破。小小少年滑顺了双黑,年轻的岩友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条V13线路,伤退的单板选手勇战户外摄影……只要有爱,没什么突破不可完成。  本刊编辑陈霞在贵州紫云格凸观摩国际攀岩节期间,在安顺市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格凸河景区遇上了一位苗族阿妈,她告诉我们她家就住在景区旁边,从阿妈的服饰可以看出她是青苗族。在紫云县主要居住的是布依族和苗族,而苗族又细分为白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