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15日,一个凉爽的星期五下午,12岁的布鲁斯·马可走下校车,回到家。他的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安迪县的一座狭小的平房。
“嗨,妈妈。”这个六年级学生一边说,一边挤过厨房的桌子,在电脑边坐下。
索菲亚,马可微笑着看儿子从一个网页来到另一个网页,整个厨房里都回荡着电脑发出的“嘟嘟”声。索菲亚的丈夫是县里的劳务工作员,虽然生活比较拮据,但他们还是节衣缩食,买下了一部电脑。因为他们知道,对布鲁斯和他14岁的姐姐安妮塔来说,电脑水平与会读书写字是同等重要的。
“你在玩什么?”索菲亚问儿子。
“嗯,”布鲁斯耸耸肩。在鼠标垫上移动着鼠标。“我想去玩Tavern。”
Tavern是一个颇为流行的角色扮演的闲聊节目,融合了哥特式的异想天开与科幻小说的特色。布鲁斯为自己输入的名字是Bruce。当时网上并没有什么新面孔。所以他用鼠标点了电子伙伴的图标,聊了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下午6点左右,他正准备退出,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熟悉的新名字“玛丽”,她用黑体字发出了一条简短的英文信息:“有人能帮助我吗?”
“是个不懂规则的新手,”布鲁斯咕哝了一句,“出了什么事?”
过了一会儿,“玛丽”回答:“我无法呼吸了,救救我!”
布鲁斯皱了皱眉,这个新来的家伙一定是在想入非非了。还没等他做出反应,另一个人已经插入了一句:“我是Tavern的治疗师。喂,你被治好啦!”
可是屏幕上继续有字迹显现:“救救我!我的周围都被水泥楼板压着。呼吸十分困难,左边身子也失去了知觉!我无法离开椅子!”
“噢,小子。”布鲁斯哼了一声,“装扮成一个地震中被压瘫痪的人取乐实在太可恶了。”布鲁斯想:如果这个“玛丽”看到过两天前海地发生地震时真正瘫痪在椅子上的孩子,她就不会玩这种游戏了。
布鲁斯发现网上其他的人都已不再理她了,他也想退出,突然又停住了:万一她不是在骗人呢?如果她真的需要救援,我必须帮助她。
“妈妈,”他叫,“有个孩子病了。”
索菲亚走到电脑旁:“这不是游戏,是吗?”
“又来了……”
这个紧急呼叫确实不是恶作剧。“玛丽”实际上是20岁的莎拉·陈,她是海地大学牙科学院的华裔女大学生。在1月13日下午海地太子港发生地震时,莎拉·陈正在图书馆学习。在令人极度恐惧的地震中,这座图书馆瞬间成为一片废墟,莎拉·陈已被废墟掩埋了两天两夜,但是,她怀中抱着的笔记本电脑在天昏地暗的震荡中却没有受到损坏,现在她只能依赖这台笔记本电脑在网络上不停地发出呼救以寻求救援……这时,莎拉·陈在废墟中发出的救援信息受到了布鲁斯母子的重视,但是她们远在六千多千米以外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压在废墟中的莎拉·陈不能动弹,四周漆黑,只能斜坐在椅子上倚着一个断横梁抱着笔记本电脑上网,面对着屏幕等待有效的信息时,一种难忍的刺痛不可阻挡地上升到她的膝盖以上,她的双脚已经被一块半截水泥板与许多混凝土块压了两天两夜。
“它又来了。”她想。莎拉,陈估计压在水泥板下的双脚可能已经被砸烂,一阵阵灼热的刺痛会突然从双脚开始上升到腿上,有时会一直到脊椎……
脚部与腿部阵痛的发作把她钉在原先斜倚的位置,不能移动。在最严重的时候。疼痛会像老虎钳一样夹紧她的胸腔。令她呼吸困难。
今晚,莎拉,陈的双腿和臀部像遭到电击一样阵阵抽搐……她想:如再没人来救护她,她可能不久会失去生命……图书馆的这片废墟已经非常寂静,莎拉,陈意识到整个三层楼的图书馆只有她一个人还活着……于是,莎拉·陈以生命的期待希望通过互联网得到救援。
通常,莎拉,陈上网是在Tavem上练习英文与法文。现在。她用的是原来网上名字“玛丽”,她希望在Tavem中能够找到帮助。
“你在哪里?……”
“我觉得这不是玩笑,妈妈,”布鲁斯盯着“玛丽”的最后一条信息说,“或许她也是像我一样的哮喘病人,她独自在公寓里,也可能是在农场里。”布鲁斯想起自己小时候哮喘病发作的那些夜晚,冷汗湿透了被单,胸部和喉咙像着了火一样。
“你不能给911或EMT打电话吗?”布鲁斯键入。他和“玛丽”都在紧张地等待着。现在正是互联网最忙的时候,交流信息要等特别长的时间。她终于回答了:“什么是EMT?”
哪个孩子不知道EMT是紧急医疗技术人员的缩写?即使一年级的小孩都知道这些东西,布鲁斯开始怀疑这可能是一个6岁的小孩在胡闹了。“你几岁?”
“20岁。”
索菲亚在旁边不耐烦地跺着脚:“她不应该开这种玩笑,她会有麻烦的!”
“你在哪里?”布鲁斯问。
经过很长时间的停顿,黑体字才又出现了:“海地——太子港的海地大学图书馆……”
“海地——太子港!两天前那里发生了大地震呀!”索菲亚和儿子齐声叫起来,“她是不是在开玩笑?”索菲亚严肃地问。于是布鲁斯就键入:“这是个游戏吗?”
莎拉·陈把身子靠向那个断横梁右边,以缓解左边身子的麻木感。她的头很晕,但仍能读出Bmce的问题。她本来就担心别人会以为她的求救是个玩笑,所以她尽量清楚地回答:“我向你保证这不是开玩笑!我现在被埋在海地大学图书馆的废墟中!帮帮我!!!”
“被地震埋在废墟中的人还能上网求救……真是件怪事!”
布鲁斯瞪着屏幕,脑筋好像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在遥远的海地太子港的地震废墟里真的有一个女孩需要帮助吗?他和母亲似乎是唯一跟她有联系的人了,
“你想让我给县治安官打电话吗?”索菲亚问。
布鲁斯看着母亲,答道:“是的。因为县治安部是你退休前的工作单位。”
县治安部通讯官员艾丽丝,休斯顿正坐在办公室里。她很高兴上司路易斯,马丁今晚跟她一起值班。到目前为止,还一切正常。下午6点14分,她的耳机响了。“这是911,你有什么紧急情况?”
“我是索菲亚·马可。”
“哦——”艾丽丝很高兴老上司索菲亚,马可今晚打电话找她,因为索菲亚已经离岗一个月了。
“我儿子正在互联网上。”索菲亚说,“儿子说网上有个女孩子不能呼吸了。需要帮助!”
艾丽丝坐直身子,准备叫一辆救护车,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
“好的,她在哪里?”’
“海地——太子港!”索菲亚说。
“天哪!”艾丽丝叫道。这肯定是恶作剧,可她们必须把所有的电话都当作真的来处理。
艾丽丝要索菲亚问女孩的电话号码。“你不会相信的,”索菲亚对艾丽丝说,“海地有个女大学生被压在太子港海地大学图书馆的废墟中。”
艾丽丝打开监听开关,开始电脑记录这一事件。“真是件怪事,”她想。
“守着电话,”路易斯镇静地告诉艾丽丝,“美国赴海地的地震救援队与医疗队正是今天下午到达海地的,我去看看能做些什么。”
“需要有人及时去救援她,……不过,她能 告诉我们她的具体位置吗?”
布鲁斯几分钟前就问了女孩被埋的具体位置,却一直没有回音。他摇摇头,互联网在这个时候总是拥挤不堪。终于,来了一串文字——女孩的位置大约是图书馆大楼的东北角处。
“她现在的身体状态怎么样?”艾丽丝问索菲亚。
“她说腿动不了了,”
艾丽丝可以看到路易斯在点头,觉得这确实像真的了。女孩如果是在恶作剧。是不会在网上呆这么长时间的,
布鲁斯现在转达了艾丽丝的要求,并且将自己与母亲一同向县治安官求救的情况告诉给玛丽。可是她传来的信息却是:“我觉得头晕!”
“挺住!”布鲁斯告诉她,“我们已经求援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回答来了:“痛!情况更糟了。”
布鲁斯已经盯住屏幕长达两个小时了,他头痛欲裂,但是他想到“玛丽”在废墟中的处境,咬着牙告诉她要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这可真有意思,”路易斯想,拨通了赴海地的美国救援队的接线员。“这次很不寻常,”她说,“我还需要跟美国赴海地的医疗队联系,帮助一个与美国人在网络上联系的海地地震废墟中的女孩。”
接线员发出难以置信的笑声,
“我理解,”路易斯说,“可我没骗你!”
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路易斯一直在跟不同的接线员重复她的要求。终于,有个接线员让她等着跟一位美国救援队官员通话。
现在距“玛丽”第一次求救已经45分钟了。路易斯想:“千万不要让这个女孩在我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死去。”接线员终于把她的电话转到了美国赴海地急救站,路易斯又说了一遍具体情况,最后加上一句:“我们需要有人尽快去救救她!”
接电话的人向她保证马上就会派出救援人员。布鲁斯听到这个消息才松了一口气。“救援人员已经出发了!”他在键盘上敲击,“你要挺住,你一定会得救的!……”
莎拉·陈兴奋又欣慰地弯着身子靠在键盘上,不久,她听到图书馆废墟外有人跑动的脚步声和小声说话声。可还没等她喊叫,他们已经走了。
她面对笔记本屏幕对布鲁斯键出:“我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可他们从我旁边走过了!”
回答是:“别担心,他们会找到你的!”
不一会,莎拉·陈扭头看到后脑处有手电的光柱,然后她竭力大喊起来,几位美国急救员和三个特警用手搬运着废墟,刚到的专用大吊车也工作起来……十多分钟后,救援人员发现了莎拉·陈,立即从一个缝隙中递给她一瓶矿泉水……
当莎拉,陈又一次转过身来时,兴奋地用键盘告诉布鲁斯:“他们来了!谢谢你——布鲁斯!‘玛丽’是我的网名,我的真实姓名是莎拉·陈,再见!”
布鲁斯坐在椅子上,身旁围着他的父母和姐姐,他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屏幕上一闪一闪的字迹。“好啦。”布鲁斯笑着说,“她终于得救了……”
4天以后,县治安部收到联合国海地救援委员会与美国国家救援办公室的消息:“幸亏有她互联网上的朋友,海地太子港地震废墟中的女大学生莎拉·陈才得到了及时的救援与治疗。她现在已脱离危险。与她父亲一同回到中国进行康复治疗。”美国司法部长高度评价了艾丽丝·休斯顿和路易斯,马丁的“敬业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美国一位驻海地的记者在太子港的一家帐篷医院里采访莎拉,陈时,她的双脚已被截除,将回到中国北京配置新技术智能双脚,最后,她希望特别感谢布鲁斯和他很有教养的家人以及美国安迪县治安部的两位工作人员。
(王志成译自美国2010年第2期《互联网世界》)
“嗨,妈妈。”这个六年级学生一边说,一边挤过厨房的桌子,在电脑边坐下。
索菲亚,马可微笑着看儿子从一个网页来到另一个网页,整个厨房里都回荡着电脑发出的“嘟嘟”声。索菲亚的丈夫是县里的劳务工作员,虽然生活比较拮据,但他们还是节衣缩食,买下了一部电脑。因为他们知道,对布鲁斯和他14岁的姐姐安妮塔来说,电脑水平与会读书写字是同等重要的。
“你在玩什么?”索菲亚问儿子。
“嗯,”布鲁斯耸耸肩。在鼠标垫上移动着鼠标。“我想去玩Tavern。”
Tavern是一个颇为流行的角色扮演的闲聊节目,融合了哥特式的异想天开与科幻小说的特色。布鲁斯为自己输入的名字是Bruce。当时网上并没有什么新面孔。所以他用鼠标点了电子伙伴的图标,聊了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下午6点左右,他正准备退出,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熟悉的新名字“玛丽”,她用黑体字发出了一条简短的英文信息:“有人能帮助我吗?”
“是个不懂规则的新手,”布鲁斯咕哝了一句,“出了什么事?”
过了一会儿,“玛丽”回答:“我无法呼吸了,救救我!”
布鲁斯皱了皱眉,这个新来的家伙一定是在想入非非了。还没等他做出反应,另一个人已经插入了一句:“我是Tavern的治疗师。喂,你被治好啦!”
可是屏幕上继续有字迹显现:“救救我!我的周围都被水泥楼板压着。呼吸十分困难,左边身子也失去了知觉!我无法离开椅子!”
“噢,小子。”布鲁斯哼了一声,“装扮成一个地震中被压瘫痪的人取乐实在太可恶了。”布鲁斯想:如果这个“玛丽”看到过两天前海地发生地震时真正瘫痪在椅子上的孩子,她就不会玩这种游戏了。
布鲁斯发现网上其他的人都已不再理她了,他也想退出,突然又停住了:万一她不是在骗人呢?如果她真的需要救援,我必须帮助她。
“妈妈,”他叫,“有个孩子病了。”
索菲亚走到电脑旁:“这不是游戏,是吗?”
“又来了……”
这个紧急呼叫确实不是恶作剧。“玛丽”实际上是20岁的莎拉·陈,她是海地大学牙科学院的华裔女大学生。在1月13日下午海地太子港发生地震时,莎拉·陈正在图书馆学习。在令人极度恐惧的地震中,这座图书馆瞬间成为一片废墟,莎拉·陈已被废墟掩埋了两天两夜,但是,她怀中抱着的笔记本电脑在天昏地暗的震荡中却没有受到损坏,现在她只能依赖这台笔记本电脑在网络上不停地发出呼救以寻求救援……这时,莎拉·陈在废墟中发出的救援信息受到了布鲁斯母子的重视,但是她们远在六千多千米以外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压在废墟中的莎拉·陈不能动弹,四周漆黑,只能斜坐在椅子上倚着一个断横梁抱着笔记本电脑上网,面对着屏幕等待有效的信息时,一种难忍的刺痛不可阻挡地上升到她的膝盖以上,她的双脚已经被一块半截水泥板与许多混凝土块压了两天两夜。
“它又来了。”她想。莎拉,陈估计压在水泥板下的双脚可能已经被砸烂,一阵阵灼热的刺痛会突然从双脚开始上升到腿上,有时会一直到脊椎……
脚部与腿部阵痛的发作把她钉在原先斜倚的位置,不能移动。在最严重的时候。疼痛会像老虎钳一样夹紧她的胸腔。令她呼吸困难。
今晚,莎拉,陈的双腿和臀部像遭到电击一样阵阵抽搐……她想:如再没人来救护她,她可能不久会失去生命……图书馆的这片废墟已经非常寂静,莎拉,陈意识到整个三层楼的图书馆只有她一个人还活着……于是,莎拉·陈以生命的期待希望通过互联网得到救援。
通常,莎拉,陈上网是在Tavem上练习英文与法文。现在。她用的是原来网上名字“玛丽”,她希望在Tavem中能够找到帮助。
“你在哪里?……”
“我觉得这不是玩笑,妈妈,”布鲁斯盯着“玛丽”的最后一条信息说,“或许她也是像我一样的哮喘病人,她独自在公寓里,也可能是在农场里。”布鲁斯想起自己小时候哮喘病发作的那些夜晚,冷汗湿透了被单,胸部和喉咙像着了火一样。
“你不能给911或EMT打电话吗?”布鲁斯键入。他和“玛丽”都在紧张地等待着。现在正是互联网最忙的时候,交流信息要等特别长的时间。她终于回答了:“什么是EMT?”
哪个孩子不知道EMT是紧急医疗技术人员的缩写?即使一年级的小孩都知道这些东西,布鲁斯开始怀疑这可能是一个6岁的小孩在胡闹了。“你几岁?”
“20岁。”
索菲亚在旁边不耐烦地跺着脚:“她不应该开这种玩笑,她会有麻烦的!”
“你在哪里?”布鲁斯问。
经过很长时间的停顿,黑体字才又出现了:“海地——太子港的海地大学图书馆……”
“海地——太子港!两天前那里发生了大地震呀!”索菲亚和儿子齐声叫起来,“她是不是在开玩笑?”索菲亚严肃地问。于是布鲁斯就键入:“这是个游戏吗?”
莎拉·陈把身子靠向那个断横梁右边,以缓解左边身子的麻木感。她的头很晕,但仍能读出Bmce的问题。她本来就担心别人会以为她的求救是个玩笑,所以她尽量清楚地回答:“我向你保证这不是开玩笑!我现在被埋在海地大学图书馆的废墟中!帮帮我!!!”
“被地震埋在废墟中的人还能上网求救……真是件怪事!”
布鲁斯瞪着屏幕,脑筋好像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在遥远的海地太子港的地震废墟里真的有一个女孩需要帮助吗?他和母亲似乎是唯一跟她有联系的人了,
“你想让我给县治安官打电话吗?”索菲亚问。
布鲁斯看着母亲,答道:“是的。因为县治安部是你退休前的工作单位。”
县治安部通讯官员艾丽丝,休斯顿正坐在办公室里。她很高兴上司路易斯,马丁今晚跟她一起值班。到目前为止,还一切正常。下午6点14分,她的耳机响了。“这是911,你有什么紧急情况?”
“我是索菲亚·马可。”
“哦——”艾丽丝很高兴老上司索菲亚,马可今晚打电话找她,因为索菲亚已经离岗一个月了。
“我儿子正在互联网上。”索菲亚说,“儿子说网上有个女孩子不能呼吸了。需要帮助!”
艾丽丝坐直身子,准备叫一辆救护车,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
“好的,她在哪里?”’
“海地——太子港!”索菲亚说。
“天哪!”艾丽丝叫道。这肯定是恶作剧,可她们必须把所有的电话都当作真的来处理。
艾丽丝要索菲亚问女孩的电话号码。“你不会相信的,”索菲亚对艾丽丝说,“海地有个女大学生被压在太子港海地大学图书馆的废墟中。”
艾丽丝打开监听开关,开始电脑记录这一事件。“真是件怪事,”她想。
“守着电话,”路易斯镇静地告诉艾丽丝,“美国赴海地的地震救援队与医疗队正是今天下午到达海地的,我去看看能做些什么。”
“需要有人及时去救援她,……不过,她能 告诉我们她的具体位置吗?”
布鲁斯几分钟前就问了女孩被埋的具体位置,却一直没有回音。他摇摇头,互联网在这个时候总是拥挤不堪。终于,来了一串文字——女孩的位置大约是图书馆大楼的东北角处。
“她现在的身体状态怎么样?”艾丽丝问索菲亚。
“她说腿动不了了,”
艾丽丝可以看到路易斯在点头,觉得这确实像真的了。女孩如果是在恶作剧。是不会在网上呆这么长时间的,
布鲁斯现在转达了艾丽丝的要求,并且将自己与母亲一同向县治安官求救的情况告诉给玛丽。可是她传来的信息却是:“我觉得头晕!”
“挺住!”布鲁斯告诉她,“我们已经求援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回答来了:“痛!情况更糟了。”
布鲁斯已经盯住屏幕长达两个小时了,他头痛欲裂,但是他想到“玛丽”在废墟中的处境,咬着牙告诉她要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这可真有意思,”路易斯想,拨通了赴海地的美国救援队的接线员。“这次很不寻常,”她说,“我还需要跟美国赴海地的医疗队联系,帮助一个与美国人在网络上联系的海地地震废墟中的女孩。”
接线员发出难以置信的笑声,
“我理解,”路易斯说,“可我没骗你!”
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路易斯一直在跟不同的接线员重复她的要求。终于,有个接线员让她等着跟一位美国救援队官员通话。
现在距“玛丽”第一次求救已经45分钟了。路易斯想:“千万不要让这个女孩在我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死去。”接线员终于把她的电话转到了美国赴海地急救站,路易斯又说了一遍具体情况,最后加上一句:“我们需要有人尽快去救救她!”
接电话的人向她保证马上就会派出救援人员。布鲁斯听到这个消息才松了一口气。“救援人员已经出发了!”他在键盘上敲击,“你要挺住,你一定会得救的!……”
莎拉·陈兴奋又欣慰地弯着身子靠在键盘上,不久,她听到图书馆废墟外有人跑动的脚步声和小声说话声。可还没等她喊叫,他们已经走了。
她面对笔记本屏幕对布鲁斯键出:“我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可他们从我旁边走过了!”
回答是:“别担心,他们会找到你的!”
不一会,莎拉·陈扭头看到后脑处有手电的光柱,然后她竭力大喊起来,几位美国急救员和三个特警用手搬运着废墟,刚到的专用大吊车也工作起来……十多分钟后,救援人员发现了莎拉·陈,立即从一个缝隙中递给她一瓶矿泉水……
当莎拉,陈又一次转过身来时,兴奋地用键盘告诉布鲁斯:“他们来了!谢谢你——布鲁斯!‘玛丽’是我的网名,我的真实姓名是莎拉·陈,再见!”
布鲁斯坐在椅子上,身旁围着他的父母和姐姐,他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屏幕上一闪一闪的字迹。“好啦。”布鲁斯笑着说,“她终于得救了……”
4天以后,县治安部收到联合国海地救援委员会与美国国家救援办公室的消息:“幸亏有她互联网上的朋友,海地太子港地震废墟中的女大学生莎拉·陈才得到了及时的救援与治疗。她现在已脱离危险。与她父亲一同回到中国进行康复治疗。”美国司法部长高度评价了艾丽丝·休斯顿和路易斯,马丁的“敬业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美国一位驻海地的记者在太子港的一家帐篷医院里采访莎拉,陈时,她的双脚已被截除,将回到中国北京配置新技术智能双脚,最后,她希望特别感谢布鲁斯和他很有教养的家人以及美国安迪县治安部的两位工作人员。
(王志成译自美国2010年第2期《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