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特点与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并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合作学习具体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助、互动、讨论交流、沟通等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达到团队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并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有以下特点。第一,合作学习是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转变班级教学结构。小组的组建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第二,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学生在个人掌握所要求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伙伴获得成功,从而达到小组目标的达成。第三,合作学习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罚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消除了学生个人竞争的焦虑心态,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促进组内伙伴的互助与合作,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理论的实施是学生有效地进行第二语言或英语学习的关键。小组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更能获得语言能力、更能创造丰富、健康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语言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活动。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能增加同伴间的积极互动,而且能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同伴在彼此帮助下能欣赏、赞美别人且能提供学生较多的学习上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在情感支持和成功满足中自我接纳并获得较高的自尊心。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其实效性。为确保这一实质,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时应注意其形式的多样化。
  1.小组的形式
  (1)双人合作。两人一组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主角”,这样活动开展较为简便易行,如可进行问与答的练习或分角色朗读。
  (2)三至四人合作。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形式。组员需要发挥各自的智慧,在内容选取、表演、口才等方面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班级组际合作。这种方式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实践证明,组际辩论是一种好形式。
  (4)年级班际合作。班际交流能建立“组内是合作,班际有竞争”的机制,能更好地发挥合作的功效。各小组组员充分准备,无论是担任考生、甲主考、乙主考,还是计时点评员的同学都能表现出更大积极性,从组内协调到班际的交流都显示出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极大热情,同时让全体同学分享喜悦与成功感。
  2.激励的形式
  (1)物质激励。小组合作中介入适当的物质奖励是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合作,学生体验到协作及成功的喜悦,适时颁发奖品受到学生的欢迎。
  (2)任务激励。在合作学习中组员充当不同的角色,在良性竞争机制中增强目标是值得尝试的。
  (3)荣誉激励。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小组内的和谐配合,相互间的扶持、帮助可以增进集体凝聚力,让学生明白小组的活动结果是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的。
  (4)情感激励。学生必须了解或熟知合作伙伴的脾气、品位和爱好,才能成功合作。这样,除了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关注性格各异的伙伴,当学科问题令学生感到乏味时,合作伙伴会使他们快乐起来,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和谐交流。
  3.活动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相互问答、采访、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及书面作业批改和评议等形式来完成,最后达到小组资源(词典、参考书、语言知识、各自所持的观点等)的共享以及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促进。
  此外,打破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而适当调整成“T形”或“U形”摆放,以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是值得尝试的。
  
  三、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观教学实践,尽管时下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时尚,但由于我们对合作学习的内涵领悟不到位,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偏差和问题。
  问题一:有形无实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下的活动出现了形式化,“为活动而活动”,教师错将手段当作教学目的,没有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忽略了教学内容和主题设计,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问题二: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无序,分工不明确。小组活动中任务不明确,小组长不能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伙伴的作用,学生常“合”而不“作”。
  问题三:合作学习时间不合理。教师往往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和任务,学生活动时间单凭教师的愿望,没有合理调节,最终或是浪费或是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讨论时间不充分,浅尝辄止,就匆匆进入下一环节,学生缺少潜心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问题四: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忽略了对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学生间缺乏相互倾听的习惯和自觉配合的意识,不懂彼此欣赏和尊重,缺乏积极的参与思维,不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问题五:少数优秀生垄断了活动。在合作过程 中少数优秀生垄断了活动,而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教师未起调控作用,未能给学困生必要的帮助,致使学困生在活动中收益甚少,达不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问题六:教师评价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探究的各种结果不做归纳和总结评价,或评语都是“很好”,放弃了教学指导应有的“肯定与否定”的责任;或是只对学生个体评价,忽略了对小组团体的评价,或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四、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加强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再仅仅是把合作学习看成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要改变消极态度和做法,促进合作学习向产生积极效果的方向转化。
  1.教师要提升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组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完成任务的主要角色,我们必须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明确讨论的目标,组织有效讨论通过合理分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随时起到点拨、提示、帮助和引导学生的作用。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协作技巧
  合作学习的方式表现为师生之间、小组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互动。适时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教学JEFC BOOK 2 Lesson72 What’s WrongWithMrsBrown 一课时,先根据预设的情景教学“fat”和“thin”,并口头提问“ Why is she so fat”,大部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Because she eats too much rich food and she doesn’t take enough exercise.”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地提出“What troubles do fat people have in their life?”安排四人组展开讨论,由于这个问题贴近身边人和事,学生有话可说且能说,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为肥胖者们开个“药方”,结果学生们给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
  3.教师要准确引导调控,适时点拨,合理评价
  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总导演”,教师的导演创意要靠学生来完成。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双方的角色应在不断交换和变化着,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开展社会交往活动,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氛围,有助于学习者正确地自我评价,提高自尊、自信,形成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合作学习代表了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开辟了英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相信只要不断探索、总结,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得到发展和完善,取得真正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马晶.外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
  [3]任智茹,李灵莉.合作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4]郭磊.我国大学生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2008(9).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化学教学;混合式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63—01  混合式学习是当前教学体系中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有机融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作为课堂的“主打戏”,不仅决定了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化学教育得到创新发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积极应用混合式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个系统工程。高效的学校管理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需要一套完整的有章可循的规则,需要一种暖暖的人文关怀,这才是理性与人性相统一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这样的学校管理必会出人才,出效益,因为它靠制度来运转,进行的是人性化管理。  一、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建立和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学校要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之成为系统的整体。好的制度能鼓舞干劲
一所学校的品位体现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及“举科学发展大旗,走内涵发展道路,携全体师生之力,创一流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和“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分校在构建特色品位校园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校容校貌大大改观。  一是构建文化校园,提高师生气质。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牢牢吸引在课堂上,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二中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和课堂上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聚焦课堂改革,努力改变师生的课堂生命状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结合“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题研究的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
一、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涌现出各种素质教育模式和成功的基础教育范例,成为广大中小学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现状到底怎么样呢?首先,由于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特别是中考、高考制度日益规范成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面临着在高起点上求发展的瓶颈;其
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努力以“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服务中心”为目标,强化培训机构的职能建设,创新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构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和培训格局,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立交桥”效应,为株洲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组织职能,构建“资源中心”  培训资源的好坏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大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