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最大的一批“90后”年满20岁,这是一个已经到了可以主导某些话语走向的年龄,也是—个可以影响—些事情的年龄。
这些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听着欧美日韩摇滚嘻哈、泡着互联网、个性特立独行的新一代,已经不是面对各种责骂、误会只会流露出无助和无辜眼神的“小P孩”,他们的犀利和尖锐,屡屡戳得很多人疼痛不止,看着你眦牙咧嘴欲语不得的难受劲,看着你捂着腰或心脏想遮掩一些痛感的样子,实际上,这让他们感觉很爽!
他们曾经一直“被鄙视”很多年,穿着骚锐、公然早恋、自以为是、各种“门”事件的主角、网虫一代……这基本上是现在人们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其中唯独缺少了“90后”自己的真实声音。
2010年上半年,搜狐娱乐进行了一次“90后的娱乐选择”大型在线调查,基本涵盖了现在“90后”的生活和娱乐状态。如果你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许多人对“90后”的原有刻板记忆中,那你真是OUT得不是一般的OUT了!
这次调查显示,这些“90后”新生代不再被别人代表,他1门所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他们宣称:“我们有内涵,偶们不‘脑残’,咱的娱乐文化很多元。”他们新鲜而不乏有点生猛的势头,正在快速改变着这个世界的很多旧有秩序,他们的高歌猛进,让很多曾经高高在上的人和事,一个一个“死”在了他们的脚下!
长大的“90后”,已经拒绝成为无数口水和偏见娱乐的对象,他们正在用属于自己的特有方式,娱乐着这个世界!
就如—位“90后”所言:“一代人正在成长,不用多长时间,主宰这个时代的终究是他们,流言蜚语只是序幕罢了!”
大调查:“90后”最真实的生活面目
A“90后”的自我认知:我们不脑残,更需多关注
性格关键词:依赖网络、反传统、喜欢被关注、脆弱
一长大就赶上了网络迅猛发展的好时候,对于“90后”来说,网络是跟空气、水、食物相提并论的生活必需品。网络化生存看似自由、不羁、反传统,但其实“90后”的内心深处也很孤独,所以才更加渴望被爱、被关注。
“90后”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25.41%的“90后”认为自己是“被网络影响的一代”,有28.47%的“90后”把自己归为“宅男宅女”一族,认为“90后” “脆弱”的,占到了13.06%。而普遍被认为是“90后”特征的”非主流”和“脑残”,却并不被“90后”广泛认同和接受,支持率只有6.21%和4.19%。
有51.66%的“90后”在“最得意的一项发明创造”的调查中,并没有选择“玩劲舞团、噘嘴握拳自拍、画视觉系大浓妆、火星文”等选项,或许这些饱受争议的元素仅仅只能说明他们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有别于前人。
B“90后”的“择偶”观:要如秋叶般静美,要像夏花般绚烂
标志性选择:白嫩纤细的日韩系美少年
“90后”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文娱信息更多更丰富,互联网的兴起也让他们在选择信息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看过了太多俊男靓女,对于偶像的选择有着自己的一套:国籍不重要、个性不重要、身高不重要,“美”才最重要。
在针对11岁到20岁之间“90后”的调查中发现,“90后”的审美观更加偏日韩系。其中有42.38%表示自己不喜欢那些重金属、重口味、重咆哮的偶像,有33.53%表示喜欢白嫩纤细的日韩系美少年。
C“90后”电影观:谈情说爱好无聊,降妖打怪才是正经事
标志性选择:《暮光之城》《画皮》等魔幻题材影片
如果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在讲一对痴男怨女的情情爱爱,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90后”对银幕爱情不热衷,如果其中一方是个吸血鬼才有趣。在他们的心里,也许在电影院看的是震撼视听的大制作才能够赚回票值。
通过网络接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90后”们,48.03%认为谈情说爱的电影已经很难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他们喜欢的是那种带有魔幻、神活色彩的影片。有19.9%的“90后”喜欢那部以吸血鬼题材大红的《暮光之城》,还有19.22%的“90后”喜欢凄美的《画皮》。如果电影里的情节成真,22.97%的“90后”很希望能跟吸血鬼谈一场恋爱。
D“90后”电视观:让爆料和帅哥来得更猛烈点
标志性选择:综艺节目、偶像剧
“综艺大观,群众联欢”,拜托,这是上个世纪的电视娱乐方式好不好?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烦恼,“90后”需要的是更嗨更带劲的节目体验。听主持人爆料、观JP蹦瓞、看型男耍帅,做到以上这些才够好玩。
“90后”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各类综艺节目。有10.35%的“90后”表示,所了解到的娱乐资讯都来自于《康熙来了》这类时常有爆点的节目。
在电视剧方面,如果将其关在房间里一周时间,29.5%的“90后”会选择看《蜗居》和《奋斗》打发时间,因为这两部电视剧比较接近现实,又比较偏偶像化。此外,选择看韩剧和日剧的“90后”占投票人数的20.63%,选择“杀了我也不看肥皂剧”的“90后”则达到了20.38%。
E“90后”阅读观:爱慕扫瑞,其实我们真的不太爱看书
标志性选择:网络小说
纸质书对于“90后”来说,是一种有点遥远的记忆。除了流行杂志和教辅读物, “90后”主动购买的书并不多。与预想的不同,其实他们既不太喜欢韩寒,也不热爱郭敬明。网络化生存的“90后”们更熟悉的方式是在线阅读,网络文学才是他们的心头好。
在文坛偶像一栏的调查中,62.1%的“90后”表示,对韩寒和郭敬明都不感冒。如果硬要他们在其中选择一个来作为自锯的偶像,他们更愿意接受郭敬明。这种说法可以理解,韩寒早就脱离了偶像作家的行列。比起“80后”曾经奉为经典的《三重门》和《零下一度》,网上大量耽美文、同人文、穿越文更容易受到“90后”的青睐。
F“90后”网络娱乐观:“哥哥”“姐姐”闯江湖,江山代有爷们出
标志性选择:犀利哥
对待“娱乐”这两个字,“90后”更喜欢主动出击。主动热捧那些网络上“惊鸿一瞥”的“哥哥”、“姐姐”,用点击量制造人气,犀利哥就是如此的风头无敌。但热血往往不过三分钟,试问一周后,谁管“凤姐”爱嫁什么郎。
录像厅和VCD让“80后”的偶像定格在屏幕上,网络的发达则让“90后”的偶像出现在论坛中。当从众意识达到鼎盛, “哥”文化于是无孔不入地对“90后”产生着影响。在“最喜爱的网络红人”调查中,已经淡出江湖的“犀利哥”获得了63.47%的支持率, “春哥”和“凤姐”的支持率暂时只有19.79%和10.15%。当然,随着网络红人的不断涌现, “犀利哥”也早晚将成为过去时。
G“90后”的怀旧观:“怀旧”是什么?周星驰的新片么?
标志性选择:周星驰和徐克的电影
和许多已经开始感叹自己“老了”的“80后“相比,“90后”如同刚出炉的包子般正热气腾腾。“怀旧是什 么?我们还没到岁数呢!”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有的是新奇事情要关心。如果实在想做“怀旧”状,那就看看周星星他们的电影吧。
2000年以后,周星驰的作品有且仅有《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三部——随着作品的减产,不少“90后”甚至开始对他感到陌生。在“怀旧时会做什么”这项调查中,虽然43.52%的网友表示还没到怀旧的年龄,但仍然有18.71%的网友表示,如果要怀旧,会去看周星驰和老怪徐克的电影。
H“90后”的参与感:选秀这回事,重在参观嘛
标志性心态:张扬、开放
有这样的舞台,去凑凑热闹又有什么大不了?跟凑热闹相比,看热闹好像更加好玩。敢秀爱秀的“90后”报名参赛,有趣,但是坐在台下看秀、讨论,也很不错。
“花儿朵朵”、 “快乐男生”选秀比赛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相比以往的选秀,“90后”选手的表现更令人期待。对于这个现象,有13.7%的“90后”认为“还是看‘80后’选手比较热闹”,46.63%的“90后”则抱着纯娱乐的心态,调侃“选啥选啊,不管“80后”还是“90后”选出来的都是纯爷们”。这也正符合了“90后”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希望通过种种方式引起大家关注的族群个性。
Super Star:“90后”明星抽样调查
曾几何日寸在人们眼中还是一群“小P孩”的“90后”,现在已经用生猛的姿态闯进了这个世界。从20岁的曾轶可到11岁的林妙可,越来越多的“90后”通过选秀等方式冲进了娱乐圈,成了万众瞩目的当红炸子鸡。
曾经影响过—代人的周星驰们,已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视为“怀旧的产物”,对韩寒和郭敬明已提不起兴趣,奚落在2010年春晚上以一首《传奇》艳惊四座的王菲“并没有把握到非主流的精髓”,而由网络衍生出来的草根偶像正被他们奉为新的经典,一如“80后”当年在录像厅对周星驰的五体投地,他们“信犀利哥更胜春哥和曾哥”,而且还特别喜欢凤姐,觉得她太牛了,每句话都超级经典。
看着犯晕吧?这就是真实的“90后”!每—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偶像,这些有着缤纷而独特个性的“小P孩”们,已经成为了拒绝“被鄙视”、“被偏见”的主,对他们来说,也许还不太懂得很多的所谓规则,但是他们有的是自信与活力,有的是自己就是Super Star的范!你若不待见,他们只需轻飘飘的三个字,就能让你胸中的汹涌波涛顿时静若止水:“偶稀饭!”
看看这些“当红炸子鸡”,也许能帮助你普及一点和“90后”相关的常识性话题。
曾轶可:“90后”文艺小青年的代表人物
她的娱乐选择:喜欢小众,口味不重
她的“90后”特质:勇敢、坚持
她眼中的“90后”一代:大家都是“新新人类”
2009年的快乐女声舞台上,犹抱吉他半遮面的曾轶可横空出世。爱其者,赞其才思敏捷、灵光闪烁,憎其者,斥其声如绵羊、风格单一。不管是爱也好,憎也罢,至少她敢于直面残酷的舞台,展示了她独特的小世界。
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文艺小青年,她的娱乐生活离“80后”最近,离“90后”最远。
扛着把吉他走天下的曾轶可,被她的粉丝们当成是“90后”文艺小青年的代表人物。声称自己娱乐生活很丰富的她,平时都是用看电影、打电玩、逛街、散步、打羽毛球作为消遣——等一下,这不是和普通人都一样吗?曾轶可的娱乐爱好、生活方式,显得极为乖巧:什么音乐都听、喜欢的偶像都是老少成宜型、有心事的时候自个儿闷着。她眼中的娱乐圈和她想象的差不多,也不认为传说中名声很坏的前辈艺人真有什么坏,几乎所有的时尚风格她都接受。她最大的叛逆也只不过是想和吸血鬼搞搞对象,喜欢小众设计师、小众电影、小众杂志,就连吃饭都要去冷门的餐厅——曾轶可的口味,真的很不重。
说到自身具备的“90后”特质,曾轶可的选择是“勇敢”。意料之外闯进娱乐圈的她,看重的是“坚持”。如果别人说你是“花瓶”,那就“开开心心,继续努力”——和许多“80后”艺人想尽办法折腾、迎合大众审美口味相比较,这个“90后”的娱乐圈新丁的风格是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要为“90后”贴上标签,曾轶可的选择是“新新人类”。她的眼里, “90后”和“80后”都挺有娱乐精神,选秀节目“90后”不是已经成为主流参赛人群了嘛。
蒋梦婕:不葬花只K歌的“林妹妹”哈欧美
她的娱乐选择:赐予我力量吧,我是魔法骑士!
她的“90后”特质:自由、活力
她眼中的“90后”一代:热爱自由,拒绝“被偏见”
能够成为新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大家主观臆断蒋梦婕一定是个古典派,但是一对似蹙未蹙眉之下,却是颗“90后”的典型灵魂。她的自我评价是“年轻、活力”,与吟诗作对相比,她更喜欢打扮好了和闺蜜逛逛街聊聊天、看看电影唱唱歌。有理由相信,如果“林妹妹”活在当下,比起葬花来,可 能唱K会更让她开心。
看外表,蒋梦婕挺古典美,但是就算是这样一个长得挺古典的姑娘,喜欢的音乐却都是HIP-POP、JAZZ、BLUEZ、ROCK和CLASlC。 “90后”的娱乐选择很多元,不管是欧美韩日,都有自己喜欢的范儿,她支持的个性女星就是把中文歌唱得雷声滚滚的Avril Lavigne。如果把她关在小黑屋里一个礼拜,她说请给她美剧,其余免谈。比起春节、端午、中秋,她认为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些洋节更热闹也更哈皮。《暮光之城》这种魔幻类的电影也是她的至爱,如果能够自由选择, “林妹妹”很想当回“灰姑娘”,做“魔法骑士”也挺好!
说到自己身上有哪些“90后”的特质,蒋梦婕的答案是“自由、随性、年轻、活力、感染力。”年轻的她怀旧的顶点也就是听陈奕迅的歌。
对于长辈们一听到“娱乐圈”就觉得“太乱了”的偏见,她也不陌生,现在自己也算圈中人了,感觉是“进入后发现一切都靠自己的选择”。
非主流、脑残、宅男宅女……外界加在“90后”一代身上的标签,蒋梦婕都不认同,她认为这“都是不公平的”偏见。在她眼中的同辈人,年轻又有活力,大家都热爱自由。
张一山:埋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纳闷去吧
他的娱乐选择:都是很传统的方式
他的“90后”特质:未知
他眼中的“90后”一代:别用不公平的眼光看待我们
每次评选内地娱乐圈最有潜力的“90后”小演员,张一山总能名列前茅。《家有儿女》里的“刘星”是那样讨人喜欢,几乎人人都想家里有这么个宝贝儿子。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张一山同学却显得很神秘也很低调,基本上没透露出他的喜好与观点。也许这个看上去总是古灵精怪的“90后”红人,比较信奉“埋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纳闷去吧”这样的人生格言。
本以为看上去活泼外向的“刘星”同学会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但是事实证明这也是“偏见”,张一山的娱乐生活很简单,他的偶像一直是成龙,他的业余时间多半是在和朋友聊天、打台球中度过的,他听的歌也是那荚、罗大佑、李宗盛这些老人家的,他甚至说自己不怎么上网I他所有的回答之中,也只有这个答案符合我们对他的想象,他喜欢潮流先锋型如藤原浩Clat。
但凡事都有例外,张一山就是这个“例外”,他也没有总结出自己身上的“90后”特征是什么。只知道如果有时光机的话,他会选择回到过去。看起来热情活跃的他,似乎很擅长玩“神秘”。
论及对于“90后”的看法,张一山和很多“90后”一样,都拒绝种种主观臆断的看法,同样认为那些扣在“90后”头上的帽子很不公平,他们不是只会用火星文、只爱打劲舞团、只喜欢黑丝袜戴假发的“脑残非主流”。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这些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听着欧美日韩摇滚嘻哈、泡着互联网、个性特立独行的新一代,已经不是面对各种责骂、误会只会流露出无助和无辜眼神的“小P孩”,他们的犀利和尖锐,屡屡戳得很多人疼痛不止,看着你眦牙咧嘴欲语不得的难受劲,看着你捂着腰或心脏想遮掩一些痛感的样子,实际上,这让他们感觉很爽!
他们曾经一直“被鄙视”很多年,穿着骚锐、公然早恋、自以为是、各种“门”事件的主角、网虫一代……这基本上是现在人们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其中唯独缺少了“90后”自己的真实声音。
2010年上半年,搜狐娱乐进行了一次“90后的娱乐选择”大型在线调查,基本涵盖了现在“90后”的生活和娱乐状态。如果你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许多人对“90后”的原有刻板记忆中,那你真是OUT得不是一般的OUT了!
这次调查显示,这些“90后”新生代不再被别人代表,他1门所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他们宣称:“我们有内涵,偶们不‘脑残’,咱的娱乐文化很多元。”他们新鲜而不乏有点生猛的势头,正在快速改变着这个世界的很多旧有秩序,他们的高歌猛进,让很多曾经高高在上的人和事,一个一个“死”在了他们的脚下!
长大的“90后”,已经拒绝成为无数口水和偏见娱乐的对象,他们正在用属于自己的特有方式,娱乐着这个世界!
就如—位“90后”所言:“一代人正在成长,不用多长时间,主宰这个时代的终究是他们,流言蜚语只是序幕罢了!”
大调查:“90后”最真实的生活面目
A“90后”的自我认知:我们不脑残,更需多关注
性格关键词:依赖网络、反传统、喜欢被关注、脆弱
一长大就赶上了网络迅猛发展的好时候,对于“90后”来说,网络是跟空气、水、食物相提并论的生活必需品。网络化生存看似自由、不羁、反传统,但其实“90后”的内心深处也很孤独,所以才更加渴望被爱、被关注。
“90后”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25.41%的“90后”认为自己是“被网络影响的一代”,有28.47%的“90后”把自己归为“宅男宅女”一族,认为“90后” “脆弱”的,占到了13.06%。而普遍被认为是“90后”特征的”非主流”和“脑残”,却并不被“90后”广泛认同和接受,支持率只有6.21%和4.19%。
有51.66%的“90后”在“最得意的一项发明创造”的调查中,并没有选择“玩劲舞团、噘嘴握拳自拍、画视觉系大浓妆、火星文”等选项,或许这些饱受争议的元素仅仅只能说明他们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有别于前人。
B“90后”的“择偶”观:要如秋叶般静美,要像夏花般绚烂
标志性选择:白嫩纤细的日韩系美少年
“90后”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文娱信息更多更丰富,互联网的兴起也让他们在选择信息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看过了太多俊男靓女,对于偶像的选择有着自己的一套:国籍不重要、个性不重要、身高不重要,“美”才最重要。
在针对11岁到20岁之间“90后”的调查中发现,“90后”的审美观更加偏日韩系。其中有42.38%表示自己不喜欢那些重金属、重口味、重咆哮的偶像,有33.53%表示喜欢白嫩纤细的日韩系美少年。
C“90后”电影观:谈情说爱好无聊,降妖打怪才是正经事
标志性选择:《暮光之城》《画皮》等魔幻题材影片
如果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在讲一对痴男怨女的情情爱爱,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90后”对银幕爱情不热衷,如果其中一方是个吸血鬼才有趣。在他们的心里,也许在电影院看的是震撼视听的大制作才能够赚回票值。
通过网络接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90后”们,48.03%认为谈情说爱的电影已经很难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他们喜欢的是那种带有魔幻、神活色彩的影片。有19.9%的“90后”喜欢那部以吸血鬼题材大红的《暮光之城》,还有19.22%的“90后”喜欢凄美的《画皮》。如果电影里的情节成真,22.97%的“90后”很希望能跟吸血鬼谈一场恋爱。
D“90后”电视观:让爆料和帅哥来得更猛烈点
标志性选择:综艺节目、偶像剧
“综艺大观,群众联欢”,拜托,这是上个世纪的电视娱乐方式好不好?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烦恼,“90后”需要的是更嗨更带劲的节目体验。听主持人爆料、观JP蹦瓞、看型男耍帅,做到以上这些才够好玩。
“90后”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各类综艺节目。有10.35%的“90后”表示,所了解到的娱乐资讯都来自于《康熙来了》这类时常有爆点的节目。
在电视剧方面,如果将其关在房间里一周时间,29.5%的“90后”会选择看《蜗居》和《奋斗》打发时间,因为这两部电视剧比较接近现实,又比较偏偶像化。此外,选择看韩剧和日剧的“90后”占投票人数的20.63%,选择“杀了我也不看肥皂剧”的“90后”则达到了20.38%。
E“90后”阅读观:爱慕扫瑞,其实我们真的不太爱看书
标志性选择:网络小说
纸质书对于“90后”来说,是一种有点遥远的记忆。除了流行杂志和教辅读物, “90后”主动购买的书并不多。与预想的不同,其实他们既不太喜欢韩寒,也不热爱郭敬明。网络化生存的“90后”们更熟悉的方式是在线阅读,网络文学才是他们的心头好。
在文坛偶像一栏的调查中,62.1%的“90后”表示,对韩寒和郭敬明都不感冒。如果硬要他们在其中选择一个来作为自锯的偶像,他们更愿意接受郭敬明。这种说法可以理解,韩寒早就脱离了偶像作家的行列。比起“80后”曾经奉为经典的《三重门》和《零下一度》,网上大量耽美文、同人文、穿越文更容易受到“90后”的青睐。
F“90后”网络娱乐观:“哥哥”“姐姐”闯江湖,江山代有爷们出
标志性选择:犀利哥
对待“娱乐”这两个字,“90后”更喜欢主动出击。主动热捧那些网络上“惊鸿一瞥”的“哥哥”、“姐姐”,用点击量制造人气,犀利哥就是如此的风头无敌。但热血往往不过三分钟,试问一周后,谁管“凤姐”爱嫁什么郎。
录像厅和VCD让“80后”的偶像定格在屏幕上,网络的发达则让“90后”的偶像出现在论坛中。当从众意识达到鼎盛, “哥”文化于是无孔不入地对“90后”产生着影响。在“最喜爱的网络红人”调查中,已经淡出江湖的“犀利哥”获得了63.47%的支持率, “春哥”和“凤姐”的支持率暂时只有19.79%和10.15%。当然,随着网络红人的不断涌现, “犀利哥”也早晚将成为过去时。
G“90后”的怀旧观:“怀旧”是什么?周星驰的新片么?
标志性选择:周星驰和徐克的电影
和许多已经开始感叹自己“老了”的“80后“相比,“90后”如同刚出炉的包子般正热气腾腾。“怀旧是什 么?我们还没到岁数呢!”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有的是新奇事情要关心。如果实在想做“怀旧”状,那就看看周星星他们的电影吧。
2000年以后,周星驰的作品有且仅有《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三部——随着作品的减产,不少“90后”甚至开始对他感到陌生。在“怀旧时会做什么”这项调查中,虽然43.52%的网友表示还没到怀旧的年龄,但仍然有18.71%的网友表示,如果要怀旧,会去看周星驰和老怪徐克的电影。
H“90后”的参与感:选秀这回事,重在参观嘛
标志性心态:张扬、开放
有这样的舞台,去凑凑热闹又有什么大不了?跟凑热闹相比,看热闹好像更加好玩。敢秀爱秀的“90后”报名参赛,有趣,但是坐在台下看秀、讨论,也很不错。
“花儿朵朵”、 “快乐男生”选秀比赛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相比以往的选秀,“90后”选手的表现更令人期待。对于这个现象,有13.7%的“90后”认为“还是看‘80后’选手比较热闹”,46.63%的“90后”则抱着纯娱乐的心态,调侃“选啥选啊,不管“80后”还是“90后”选出来的都是纯爷们”。这也正符合了“90后”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希望通过种种方式引起大家关注的族群个性。
Super Star:“90后”明星抽样调查
曾几何日寸在人们眼中还是一群“小P孩”的“90后”,现在已经用生猛的姿态闯进了这个世界。从20岁的曾轶可到11岁的林妙可,越来越多的“90后”通过选秀等方式冲进了娱乐圈,成了万众瞩目的当红炸子鸡。
曾经影响过—代人的周星驰们,已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视为“怀旧的产物”,对韩寒和郭敬明已提不起兴趣,奚落在2010年春晚上以一首《传奇》艳惊四座的王菲“并没有把握到非主流的精髓”,而由网络衍生出来的草根偶像正被他们奉为新的经典,一如“80后”当年在录像厅对周星驰的五体投地,他们“信犀利哥更胜春哥和曾哥”,而且还特别喜欢凤姐,觉得她太牛了,每句话都超级经典。
看着犯晕吧?这就是真实的“90后”!每—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偶像,这些有着缤纷而独特个性的“小P孩”们,已经成为了拒绝“被鄙视”、“被偏见”的主,对他们来说,也许还不太懂得很多的所谓规则,但是他们有的是自信与活力,有的是自己就是Super Star的范!你若不待见,他们只需轻飘飘的三个字,就能让你胸中的汹涌波涛顿时静若止水:“偶稀饭!”
看看这些“当红炸子鸡”,也许能帮助你普及一点和“90后”相关的常识性话题。
曾轶可:“90后”文艺小青年的代表人物
她的娱乐选择:喜欢小众,口味不重
她的“90后”特质:勇敢、坚持
她眼中的“90后”一代:大家都是“新新人类”
2009年的快乐女声舞台上,犹抱吉他半遮面的曾轶可横空出世。爱其者,赞其才思敏捷、灵光闪烁,憎其者,斥其声如绵羊、风格单一。不管是爱也好,憎也罢,至少她敢于直面残酷的舞台,展示了她独特的小世界。
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文艺小青年,她的娱乐生活离“80后”最近,离“90后”最远。
扛着把吉他走天下的曾轶可,被她的粉丝们当成是“90后”文艺小青年的代表人物。声称自己娱乐生活很丰富的她,平时都是用看电影、打电玩、逛街、散步、打羽毛球作为消遣——等一下,这不是和普通人都一样吗?曾轶可的娱乐爱好、生活方式,显得极为乖巧:什么音乐都听、喜欢的偶像都是老少成宜型、有心事的时候自个儿闷着。她眼中的娱乐圈和她想象的差不多,也不认为传说中名声很坏的前辈艺人真有什么坏,几乎所有的时尚风格她都接受。她最大的叛逆也只不过是想和吸血鬼搞搞对象,喜欢小众设计师、小众电影、小众杂志,就连吃饭都要去冷门的餐厅——曾轶可的口味,真的很不重。
说到自身具备的“90后”特质,曾轶可的选择是“勇敢”。意料之外闯进娱乐圈的她,看重的是“坚持”。如果别人说你是“花瓶”,那就“开开心心,继续努力”——和许多“80后”艺人想尽办法折腾、迎合大众审美口味相比较,这个“90后”的娱乐圈新丁的风格是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要为“90后”贴上标签,曾轶可的选择是“新新人类”。她的眼里, “90后”和“80后”都挺有娱乐精神,选秀节目“90后”不是已经成为主流参赛人群了嘛。
蒋梦婕:不葬花只K歌的“林妹妹”哈欧美
她的娱乐选择:赐予我力量吧,我是魔法骑士!
她的“90后”特质:自由、活力
她眼中的“90后”一代:热爱自由,拒绝“被偏见”
能够成为新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大家主观臆断蒋梦婕一定是个古典派,但是一对似蹙未蹙眉之下,却是颗“90后”的典型灵魂。她的自我评价是“年轻、活力”,与吟诗作对相比,她更喜欢打扮好了和闺蜜逛逛街聊聊天、看看电影唱唱歌。有理由相信,如果“林妹妹”活在当下,比起葬花来,可 能唱K会更让她开心。
看外表,蒋梦婕挺古典美,但是就算是这样一个长得挺古典的姑娘,喜欢的音乐却都是HIP-POP、JAZZ、BLUEZ、ROCK和CLASlC。 “90后”的娱乐选择很多元,不管是欧美韩日,都有自己喜欢的范儿,她支持的个性女星就是把中文歌唱得雷声滚滚的Avril Lavigne。如果把她关在小黑屋里一个礼拜,她说请给她美剧,其余免谈。比起春节、端午、中秋,她认为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些洋节更热闹也更哈皮。《暮光之城》这种魔幻类的电影也是她的至爱,如果能够自由选择, “林妹妹”很想当回“灰姑娘”,做“魔法骑士”也挺好!
说到自己身上有哪些“90后”的特质,蒋梦婕的答案是“自由、随性、年轻、活力、感染力。”年轻的她怀旧的顶点也就是听陈奕迅的歌。
对于长辈们一听到“娱乐圈”就觉得“太乱了”的偏见,她也不陌生,现在自己也算圈中人了,感觉是“进入后发现一切都靠自己的选择”。
非主流、脑残、宅男宅女……外界加在“90后”一代身上的标签,蒋梦婕都不认同,她认为这“都是不公平的”偏见。在她眼中的同辈人,年轻又有活力,大家都热爱自由。
张一山:埋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纳闷去吧
他的娱乐选择:都是很传统的方式
他的“90后”特质:未知
他眼中的“90后”一代:别用不公平的眼光看待我们
每次评选内地娱乐圈最有潜力的“90后”小演员,张一山总能名列前茅。《家有儿女》里的“刘星”是那样讨人喜欢,几乎人人都想家里有这么个宝贝儿子。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张一山同学却显得很神秘也很低调,基本上没透露出他的喜好与观点。也许这个看上去总是古灵精怪的“90后”红人,比较信奉“埋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纳闷去吧”这样的人生格言。
本以为看上去活泼外向的“刘星”同学会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但是事实证明这也是“偏见”,张一山的娱乐生活很简单,他的偶像一直是成龙,他的业余时间多半是在和朋友聊天、打台球中度过的,他听的歌也是那荚、罗大佑、李宗盛这些老人家的,他甚至说自己不怎么上网I他所有的回答之中,也只有这个答案符合我们对他的想象,他喜欢潮流先锋型如藤原浩Clat。
但凡事都有例外,张一山就是这个“例外”,他也没有总结出自己身上的“90后”特征是什么。只知道如果有时光机的话,他会选择回到过去。看起来热情活跃的他,似乎很擅长玩“神秘”。
论及对于“90后”的看法,张一山和很多“90后”一样,都拒绝种种主观臆断的看法,同样认为那些扣在“90后”头上的帽子很不公平,他们不是只会用火星文、只爱打劲舞团、只喜欢黑丝袜戴假发的“脑残非主流”。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