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生成发展活动的几种类型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群体和教师群体均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同样的课程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和不同班级实施都会产生较大差别。许多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与幼儿不断互动,共同成为生成发展课程的主体。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和幼儿互动生成的课程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
  
  一、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
  
  教师和幼儿在使用教材开展互动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然生成一些新的活动,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基本上是个别的、独立的,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兴趣的随机拓展,具有自然引入新的学习经验和内容的功能。这些生成的活动往往可以成为原有课程生长树上的一个个“果子”。
  有些生成活动具有较明显的“即兴”特征。例如,“惊奇一线”课程单元有许多有关“线”的互动活动。在寻找“线在哪里”的时候,幼儿发现了许多生活中存在的“线”,生成了“神奇的网”的活动;在“和线玩游戏”的时候,他们发展出“长龙跑”“卷炮仗”和“玩圈”的游戏。这些生成的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有关学习经验,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生成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比如,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开展了大班“特别的我”主题活动,幼儿在学习和形成有关人的差异的经验时,引发了“胆大好还是胆小好”和“老人和小孩相同的地方多还是不同的地方多”的争论。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有效地加以引导和推动,于是幼儿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比较,开展了一些新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方式是:
  1.讨论话题——针对有的幼儿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请幼儿摆出各自的观点,但是教师不解答。
  2.画出想法——让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把自己想说的话画成简单的图画。
  3.讲述见解——幼儿讲解自己的图画所表示的想法,由教师将他们的想法分别用文字简要地记录在图画旁。
  4.展示双方观点——教师和幼儿一起对不同观点进行归类,然后展示在活动室墙面上。
  5.家长参与——家长积极参与讨论,用文字或图像表达意见,也展示在活动室墙上,适时讲给幼儿听。
  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的经验表明,教师及时抓住活动生成点可以酝酿更大范围的活动。例如,幼儿园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时,有些幼儿出于对动物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认为“做动物多好啊,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好安逸哦”。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想法,引导幼儿生成了“做人开心还是做动物开心”的活动。在幼儿形成相悖观点并讨论、表达后,教师又让幼儿在园里征求其他班孩子和家长的意见。于是,该活动引发了全园大讨论。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对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有了较深的感悟。
  研究发现,主题内容对幼儿和教师能否生成活动有较明显的影响。有些主题生成活动的可能较小,而有些主题生成活动的可能较大。例如围绕“各行各业”课程单元,各个幼儿园均有不同的生成活动,如“我来设计我的家”“帮助我们的人”“走进麦当劳”“驾驶飞船去旅行”“参观电视台”“我们的广告”,等等。
  有趣的是,当我们把这些来自不同幼儿园的个别活动归纳起来时,我们发现了更为丰富的扩展了的课题单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成为教师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
  
  二、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
  
  在一定条件下,整合课程可以生成一系列活动,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这种生成发展的特点是:(1)具有与主题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系列性特点。(2)具有延伸和扩展幼儿有关生活经验的延续性特点。(3)具有引导幼儿将学习内容与个体建立联系的逻辑性特点。
  以小班课程单元“彩色世界”为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各种颜色的相关经验,他们积极参与预设的活动“今天是×颜色的节日”。江苏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发现,幼儿对颜色的兴趣有差异,于是组织幼儿进行了“我最喜欢的颜色”投票活动,结果发现51%的幼儿喜欢红色。教师联想到中国文化对于幼儿颜色喜好的影响,决定沿着幼儿的兴趣开展“今天是红色的节日”活动。
  在这个系列活动中,课程生成发展了一条新的线索,即围绕某一种颜色来引导幼儿深入探讨有关颜色的不同层面的经验,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彩色世界”的构成。
  
  类似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同一主题在不同幼儿园也会出现不同的生成线索。同是“彩色世界“课程单元,浙江舟山警备区八一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生成发展的系列活动是“好吃的绿色植物”,包括“参观菜市场”“蔬菜造型”“蔬菜拼盘”“蔬菜小报”等活动,其中“参观菜市场”又生成发展了“农贸市场大调查”“精挑细选买好菜”“我家的晚餐”“天天广告”等活动。
  在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不同班级里,“车子叭叭叭”课程单元生成了“汽车城”和“大马路”两种系列活动。“汽车城”包括“我最喜欢的小汽车”“小汽车展览会”“洗车厂”“汽车品牌知多少”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小汽车”又生成发展了“小小汽车设计师”“我们的汽车制造厂”“汽车比赛”等活动。“大马路”系列活动的线索如下。
  
  “各行各业”课程单元也在不同的班级生成发展了“蓝猫书店”“贝贝影楼”“鞋店”等不同课程线索。其中“蓝猫书店”有“书店格局设计”“图书大集中”(包括“快乐图书节”“我最喜欢的书”)等活动;“贝贝影楼”有“我了解的摄像工具”“成长照片展”“小小摄影师”(包括“个人摄影展”)等活动;“鞋店”有“奶奶的鞋子”“鞋子设计大赛”“鞋子世界”(包括“童鞋大家庭”)等活动。
  “好吃的食物”课程单元则生成发展了“甜甜的糖果”“香香的饼干”“好吃的早餐”等系列活动。其中“好吃的早餐”有“早餐大调查”“健康的早餐”“早餐对对碰”等活动;“香香的饼干”有“饼干饼干我爱你”“饼干大集合”“我最爱吃的饼干”“多吃饼干健康吗”等活动;“甜甜的糖果”有“糖果知多少”“糖果纸展览会”“糖果吃多少才健康”等活动。
  
  三、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
  
  在课程生成发展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生成发展课程主题”的现象。即从一个主题开始,幼儿与教师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个新的完整的主题。这个“从A走向B”的学习过程有幼儿兴趣引导的因素,也有教师经验加入的因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从“叶子”到“茶馆”的生成发展。在大班开展“叶子”课程单元活动时,幼儿对于“茶”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沿着“茶叶”发展了“不同的茶叶”“采茶制茶”“茶叶的包装”“茶的泡制”“茶壶茶杯”“喝茶的地方”等系列活动,不同分支的系列活动构成了完整的课程单元,并散发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见右上图)。
  
  对于“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个特征:
  1.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一般在中班下学期和大班阶段出现,与幼儿年龄、经验和能力相关
  经过几年整合课程的学习,幼儿已经基本具备了在情境中思考和联想的习惯,新的问题和新的探索活动不断产生。例如,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幼儿在学习“特别的我”主题时,产生了“为什么人的血是红色的”和“动物的血也都是红色的吗”等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经历检索信息、验证辨误等过程。有个幼儿谈到自己的经历:哥哥踩伤了一只蜗牛,蜗牛流出的血是蓝色的。之后,教师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最后孩子们找到了答案。这个过程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新的主题——“为什么蜗牛的血是蓝色的”。
  
  2.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一般与幼儿自身经验密切相关
  大班的“特别的我”是出现生成主题最多的课程单元(见下图)。我们访谈了幼儿园教师,他们认为“特别的我”涉及幼儿自身发展内容,而大班幼儿恰好对自身成长变化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生发的许多问题对于发展课程内容具有激发作用。
  3.由阅读故事书引发生成新的课程主题
  
  生成发展新的课程主题,主要源泉是原有的主题活动,但也有例外。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在开展“梦幻西游记”的课程单元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图画故事书《我家是动物园》作为配套的早期阅读材料。幼儿对书中用动物形象比拟人物特征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思考身边的同伴特点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联系。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我们班是动物园”的活动(见表格)。沿着这个活动思路,幼儿与教师互动生成了新的主题,延伸出“我们班是奇妙的动物园”“我们班是友好的动物园”和“我们班是快乐的动物园”等活动。这一新的课程主题使幼儿对自己所处的班级集体有了更深的体验,对同伴关系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对友谊有了初步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生成发展受到儿童兴趣、儿童经验、教师倾向和家长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如前所述,幼儿园整合课程生成发展是由教师和幼儿互动完成的。在每一个课程单元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应保持平等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热情、好奇和自信的态度,从不同角度和更广阔的视野看问题,同时不断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这样,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甚至新的课程主题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病因。方法对 117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病因分析并分类。结果内科原因呕吐 96例 ,占 82 .1% ,其中感染性疾病为致呕吐的主要疾病 ;外科原因呕吐 2 1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