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阅读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掘,真正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评判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阅读探究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照因素,尤其是在信息资讯数量呈几何式增加的时代,拥有较高的阅读技能、良好的阅读素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阶段高中语文的教学情况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远远无法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师尝试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决以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问题,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的探究,教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拥有公平、自由的提问机会,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基本条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价值。
   例如:教师在教学《离骚》一课知识的过程中,在新课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要求班级同学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确保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他们的阅读探究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培养,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能得以有效激发,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问题创设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外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也在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依据学生的阅读深度合理创设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祝福》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正式开始阅读之前就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学生初读文章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本课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针对本课课文讲述的故事,你还存在哪些疑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二次阅读课文,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二次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探究深度,在此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细节引领促进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要实现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细节引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能夠得到全面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根据文本中的细节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动物游戏之谜》一课知识的过程中,针对文本中的细节问题就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篇文章的哪些细节问题最能打动你?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哪些细节描写最精彩?文章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学生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加强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深度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本课文章的内涵,除此之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能掌握更多阅读方法,实现自身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全面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后续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思想的角度加强对教学创新问题的重视,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如此,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升,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实现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原油生产区、炼化企业、销售企业所处地域多与地质灾害多发地域重合,增加了石油行业HSE宏观管理的难度。建立与地质灾害管理相匹配的宏观风险管理系统,将对HSE所需资源的
<正>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是塑造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成长轨迹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阅读之后,细
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原则和策略进行粗浅的分析探究。   一、课堂有效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
"后扶贫时代"面临着扶贫主体监督考核机制不尽完善、贫困群体思想懈怠与行为滞后、脱贫与返贫并存等困境。根据返贫治理链条中的角色定位,从扶贫主体、扶贫客体和扶贫载体3个
关羽"失荆州",不失在未能执行"联吴"策略,而失在攻襄樊未克.但这个失误,是执行刘备的战役计划造成的.在明知孙、刘关系不洽的情况下,刘备坐看关羽以一地之兵抗二国之师,应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整本书”这一阅读教学思想逐渐渗透到语文教师的脑海和心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已经成为语文阅读的一大趋势,它让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更加深入、多元,避免了以往阅读的表面化、浅显化、盲目性与碎片化,是阅读的一大进步。本文阐述了“读整本书”思想的内涵,并探究了初中“读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语文课程改革让阅读课堂如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对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