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识谱教学单调又枯燥的问题以及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培养学生识谱兴趣;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视听结合,重视“听”的教学,提高识谱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 有效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将改革的目光投向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提高教育质量重要途径之一的“有效教学”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走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成为教育工作者热切追求的目标。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不仅能够持续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了基础,对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因此,探索如何实施有效的识谱教学,对于改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增强学生识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谱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但同时也存在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等特点,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新课标要求,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几个方面展开:
一、采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众所周知,情绪和兴趣对一个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好玩好动,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只有学习兴趣强烈,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因而,提高识谱的教学质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
枯燥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谱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好玩、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识谱教学与学生爱玩的游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
1.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认识、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采用游戏《苹果树》:将乐谱写在各种鲜艳、可爱的苹果卡片上,把它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2.先认识唱名、音名 ,再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游戏: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各个音的前提下准备7张椅子,在7张卡纸上写上7个音,分别贴在椅子上;再用卡纸做7顶小帽子,帽子上分别写上7个唱名,选出7个学生,每人戴一顶帽子;游戏开始时放一小段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坐在与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后请学生逐个站起来介绍自己,如代表mi的同学说:“我叫mi用阿拉伯数字3来表示,mi mi mi。”其他同学跟着他唱“mi mi mi。”
二、灵活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熟悉歌曲旋律在先,识谱在后。
一般而言,学生听完歌曲,对歌曲旋律有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萌发出学唱的意愿。只要让学生多听几遍,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跟唱。让学生先会唱歌曲,再出示曲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曲谱上的音高位置。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先通过听范唱或教学光盘的演唱,熟悉歌曲,再让学生视唱曲谱。
2.掌握歌曲节奏在先,识谱在后。
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是识谱教学的重要内容。用听唱法让学生学习全曲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把握歌曲节奏以及节拍的强弱规律。教师在学生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再进行识谱教学会容易很多,而且学生也学得比较快。
3.突破歌曲难点在先,识谱在后。
在一首歌曲中,乐句的旋律有难有易,有些比较难的乐句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这些乐句就是整个识谱教学的难点,能否突破这些难点往往是识谱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把难点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之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效识谱。
三、视听结合,重视“听”的教学,提高识谱能力
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学唱乐谱的基础。听得多了,学生才能找到一些音高的感觉,更好地掌握音准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识谱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听”的教学,且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尤其是在教唱新歌前务必先让学生欣赏、聆听歌曲,对歌曲有初步感知。例如,学生进教室用的音乐就是本次教学的内容。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无意倾听只是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无意识印象,但实际上这种倾听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下开展的,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在正式学习歌曲前,再安排一次有意欣赏,诱导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从而了解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同时在脑中积累对旋律、节奏的一定印象,逐步熟悉旋律。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来说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他们掌握高深的乐谱理论,而应该帮助他们提高识谱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教师还必须突出重点,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有趣的视唱练习。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深刻把握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以及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将抽象、理性的识谱教学转化为生动、感性的识谱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入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充分利用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 有效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将改革的目光投向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提高教育质量重要途径之一的“有效教学”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走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成为教育工作者热切追求的目标。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不仅能够持续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了基础,对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因此,探索如何实施有效的识谱教学,对于改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增强学生识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谱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但同时也存在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等特点,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新课标要求,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几个方面展开:
一、采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众所周知,情绪和兴趣对一个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好玩好动,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只有学习兴趣强烈,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因而,提高识谱的教学质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
枯燥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谱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好玩、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识谱教学与学生爱玩的游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
1.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认识、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采用游戏《苹果树》:将乐谱写在各种鲜艳、可爱的苹果卡片上,把它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2.先认识唱名、音名 ,再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游戏: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各个音的前提下准备7张椅子,在7张卡纸上写上7个音,分别贴在椅子上;再用卡纸做7顶小帽子,帽子上分别写上7个唱名,选出7个学生,每人戴一顶帽子;游戏开始时放一小段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坐在与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后请学生逐个站起来介绍自己,如代表mi的同学说:“我叫mi用阿拉伯数字3来表示,mi mi mi。”其他同学跟着他唱“mi mi mi。”
二、灵活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熟悉歌曲旋律在先,识谱在后。
一般而言,学生听完歌曲,对歌曲旋律有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萌发出学唱的意愿。只要让学生多听几遍,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跟唱。让学生先会唱歌曲,再出示曲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曲谱上的音高位置。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先通过听范唱或教学光盘的演唱,熟悉歌曲,再让学生视唱曲谱。
2.掌握歌曲节奏在先,识谱在后。
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是识谱教学的重要内容。用听唱法让学生学习全曲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把握歌曲节奏以及节拍的强弱规律。教师在学生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再进行识谱教学会容易很多,而且学生也学得比较快。
3.突破歌曲难点在先,识谱在后。
在一首歌曲中,乐句的旋律有难有易,有些比较难的乐句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这些乐句就是整个识谱教学的难点,能否突破这些难点往往是识谱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把难点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之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效识谱。
三、视听结合,重视“听”的教学,提高识谱能力
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学唱乐谱的基础。听得多了,学生才能找到一些音高的感觉,更好地掌握音准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识谱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听”的教学,且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尤其是在教唱新歌前务必先让学生欣赏、聆听歌曲,对歌曲有初步感知。例如,学生进教室用的音乐就是本次教学的内容。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无意倾听只是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无意识印象,但实际上这种倾听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下开展的,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在正式学习歌曲前,再安排一次有意欣赏,诱导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从而了解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同时在脑中积累对旋律、节奏的一定印象,逐步熟悉旋律。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来说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他们掌握高深的乐谱理论,而应该帮助他们提高识谱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教师还必须突出重点,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有趣的视唱练习。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深刻把握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以及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将抽象、理性的识谱教学转化为生动、感性的识谱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入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充分利用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