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的实施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文章从化学课例研究的实施和建议两方面阐述了对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例研究 校本教研
  
  为了使教师的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笔者认为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最便捷的成功之路。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它以课堂案例为载体,以专业教师共同擦边与研究为保证,以解决当前的课堂教学问题为价值取向。加强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化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及示例
  1. 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
  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某个课例,经过充分备课后,在多次教学体验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调整、完善教学设计,从而改进教学的研究活动。这种课例研究简单实用,便于个体研究操作。它要求教师一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二是有自我发展的长期计划;三是有针对课例开展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如修改教案、写教学后记等;四是对一些重要课例需请其他教师的听课指导和专业引领。学校要创造条件推进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如教师平行班的课最好不连排,以便教师有时间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备课本上应设计教学反思栏目,以便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再教设想;学校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教学探索过程中带来的成绩上的波动,对教师的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
  【案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中,一位年轻教师引导学生在回顾实验制取氧气的知识后,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之后师生共同设计方案、验证方案,得出结论。整堂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实践充裕,但听课教师指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明显不够,与新课程理念有一定差距。
  在另一平行班上课,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课堂不再枯燥沉闷,而是新奇有趣。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小组交流汇报出现了混乱情况;二是教学时间不够,下课铃响了,小组交流汇报还在进行,教师没来得及小结。
  针对以上问题,全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反思,提出了修改意见。要解决汇报混乱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小组设计好实验探究的项目表格,其次要指导合作小组内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合理分工。要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除需要精炼教师语言外,一要解决开篇占用时间较多的问题,建议用多媒体直观对比教学;二要将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改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第三次上课,情况大为改观,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课堂轻松自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显著。
  2. 多人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
  多人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是指同年级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班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在深入理解三维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侧重点创造性地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一般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课,然后在统一进行比较分析研讨的活动。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助,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同样是执教“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边实验边讲授法,其教学结构是:教师讲授化学史作为课题的引出,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白磷的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蜡烛的燃烧、镁条的燃烧来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质量守律的微观解释,最后小结练习。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实验探究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其教学结构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波义耳实验、拉瓦锡实验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由此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提出探究课题: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师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后,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教师用数码相机来拍摄学生的小组实验,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实验装置清晰直观地显示在大屏幕上,然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交流并得出结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子的分解,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微观解释,最后学生小结练习。
  3. 多人同课同构的课例研究
  多人同课同构的课例研究是教研组选定共同的课题,采用集体备课,即共同确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执教,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课评课活动。多人同课同构的课例研究是建立在集体智慧上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就课堂教学的宏观过程而言,是否存在问题仍需关注,但不是关注的重点,这种课例研究的亮点是对教师执行教学设计能力的对比,对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特征的对比。看谁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强;看谁对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理解把握更准;看谁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更高;看谁的语言精练、板书合理等。
  【案例: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这节怎么教?一些教师认为内容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反而难教,虽然开展了教学也是草草而过。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位老教师的陈说利弊下开展了一次集体研讨活动,并指定两名骨干教师按组内讨论的方案执行,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课后进行了交流研讨,纠正了一些错误做法,大家一致认为受益匪浅。这节课集体形成的方案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搜集材料→交流汇报、梳理板书→师生互辨、归纳总结→展示例题、应用练习。总体来看,两位教师比较好的执行了教学方案,一位教师在最后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表现了较强的概括能力,对学生理解内容帮助很大;另一位教师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
  4. 跟踪式听课的课例研究
  跟踪式听课的课例研究是指所有专业教师对某一具体调查或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的跟踪式听课、评课、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它的活动模式是听课→反思→再听课→再反思,直至问题解决。它可以是针对某个专题问题(如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对全体教师进行的跟踪式调查,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个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口头禅问题)进行跟踪式听课。由于跟踪式的课例研究是教师在他人的帮助下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授课教师要真实地表现自我,这样听课教师才能观察到真实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授课教师进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问题情景创设】 创设恰当新颖的问题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也能诱发学生探究本源的动机。2010年我县在教研活动中,以问题情景创设作为研究课题,开展跟踪式听课的课例研究。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导线、橙子和电流表等常见仪器和用品演示“水果电池”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展开有关原电池的学习活动。通过一年的努力,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且做了详细记录,之后通过整理并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总结了六种创设问题情景的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教研成果,印发到教室手中,随时可以参考。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二、化学课例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常态课是课例研究的基础
  课例研究中的案例应该是常态课,而不是公开课,更不是多次演练过的作秀课。因为只有把平时教学的真实课堂展示出来,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才能切实解决问题,课例研究才有一定的价值。这样的课例研究总结出的经验、方法,才适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2. 全员参与是课例研究的保证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研究的主体性。每位教师的理论知识、生活素材、实践经验不同,但他们都是课例研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要以集体备课为起点,以课堂实施为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对问题开展研讨,寻求改进的方法,并落实在再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为了学生发展是课例研究的目的
  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到课堂就是充分关注、尊重学生,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加强课例研究,促进教师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赏心悦目的课堂,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剥夺了学生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都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教学。教学研究中,教师心中装的应是学生,而不是自己。
  4. 县域联动可以有效提升课例研究的质量
  由于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在推进课例研究时容易使活动在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受限于本校的整体水平,也难于解决一些教育教学中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可借助县域内不同学校教师的智慧和教研员、专家级教师的专业引领,拓宽教研思路,提升课例校本教研的质量。
  
  【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 教育研究,2005(12).
  [2]潘涌. 论“科研兴校”的着力点——校本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3]王洁. 教师怎样做课例研究[J]. 江西教育,2005(18).
  [4]石利. 新课程下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式与保障策略[J]. 教育探索,2006(8).
其他文献
Overall Operation ConditionsrnIn the first half year, the realized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t current price of the whole industry had a yearon-year (the s
期刊
The output and sale data in the first half year published by CRIA Rubber Chemicals Specialized Committee shows, affected by domestic and overseas epidemic, the
期刊
摘要:以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全面的阐述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并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系统的讲述了如何从设计理念方面开展绿色建筑,最后简要的讲述了绿色建筑几项节能的建议。  关键字:设计 绿色建筑  前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来源。因此,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21世纪可持续发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我国高层住宅的主要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显著,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地迅速崛起,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已进入到住宅领域。但是,高层住宅的遮光、影响通风及热岛效应等问题,仍然只待解决。因此,对于高层住宅施工技术的分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此作出了论述,希望可以为我国高层住宅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习惯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当前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引发一系列“习惯”的正面效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终身受益。
【摘要】本文拟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简要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展各种智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 小学数学教学    一、引言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
期刊
On August 13, the kick-off meeting for establishing the “Coated Puncture Self-sealing Tire Evaluation Standards” organized by the Rubber Testing Committee of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五省职业院校师生在武术课认识和兴趣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对适应职业院校、可操作性强的改善武术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武术 教学质量    1 前言  武术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增强大中专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民族自尊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武术作为一项活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