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乡村社区资本活化的村庄规划编制应从社会和空间两个维度充分挖掘村庄整体价值、科学认识村庄规划要素、全方位整合规划内容,以真正切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本文提出湖南大湘西地区生态保护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的规划编制重点、村庄发展逻辑和资本比较优势,主张遵循摸底评估、资本识别、规划统筹和成果共谋的活化式编制技术路线,以确保成果的“多规合一”与实用性.以景区周边自然特色保护类村庄中的自下而上型自觉营造与自上而下型规划引领两类案例为例说明规划编制中应从资本增值的角度,突破流程式的现状表象罗列和问题发现模式
【机 构】
: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张家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空间艺术设计室;湖南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文化艺术创作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乡村社区资本活化的村庄规划编制应从社会和空间两个维度充分挖掘村庄整体价值、科学认识村庄规划要素、全方位整合规划内容,以真正切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本文提出湖南大湘西地区生态保护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的规划编制重点、村庄发展逻辑和资本比较优势,主张遵循摸底评估、资本识别、规划统筹和成果共谋的活化式编制技术路线,以确保成果的“多规合一”与实用性.以景区周边自然特色保护类村庄中的自下而上型自觉营造与自上而下型规划引领两类案例为例说明规划编制中应从资本增值的角度,突破流程式的现状表象罗列和问题发现模式,更广更深地整合社会与空间资源.
其他文献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指标分配本质上是省际、府际、县市发展权的博弈,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推进“增减挂钩”“增存挂钩”.本文梳理回顾增减挂钩及指标交易政策的演变,剖析不同类型用地指标的差异;并针对指标交易从经济人、社会人、城市人等不同利益视角进行分析,结合撤村并居等政策现实实施情况,通过分析增减挂钩节余有偿交易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正负外部性特征,以及对我国已执行的跨省、跨市、城市内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交易规模、交易金额、交易主体等交易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在增减挂钩及有偿交易过
比叶面积(SLA)能够反映植物自身生长对策、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对可利用资源的分配策略,对植物的生境适应状况和群落的自然演替程度也起到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深入了解温带森林植物SLA随空间变化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跨越1200 km选取中国东北部12个典型温带森林(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温带红松针阔混交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栎林),通过对样地内物种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分析了植物SLA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中国温带森林植物SLA范围为2.02-99.65 m2/kg(
混农林产业是兼顾生态环境修复、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将生态系统服务与混农林实践相结合既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前沿之一,也是推进石漠化治理向生态产业振兴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阶段转变的具体路径.研究系统回顾了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与特征,揭示了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与喀斯特地区产业振兴的内在关系,从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认知、评估与决策三个层面探讨了喀斯特地区产业振兴的方向,强调未来喀斯特地区应围绕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级联机理、供需关系、权衡协同及影响因素等层面为混农林
本文以夯实乡村保护责任、尊重乡村发展权利、保障乡村利益为核心视角,将乡村农用地、生态用地为代表的非建设空间和以宅基地、产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为主的建设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乡村规划管控思路,并明确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责任方面,将安全保护责任落实到与空间相关的主体,配合指标管控和管理模式创新予以夯实;权利方面,借鉴飞地概念,弥补乡村在区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的短板,保障乡村产业发展权利;利益方面,重视宅基地合法取得和公共服务供给背后的利益保护,强调通过增退结合渐进式实现一户一宅目标,以及重内涵轻物质的设
土壤种子库作为地上植被更新的重要的种源储备库,在植被自然恢复和演替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河西走廊不同区域沙漠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沙漠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共出现27种植物,分属8科22属,以藜科植物最多,生活型以草本植物种子比例最高,占到90.6%-95.06%;土壤种子库密度介于19.29粒/m2-858.57粒/m2之间,从东到西呈水平地带性分布,土壤种子库分布主要集中在0-2cm土层中,不同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呈明显的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