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育的策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uji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的生态美学观关系到未来生态环境的发展,学校教育中渗透生态美学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美的角度看待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家园意识。但是目前有许多中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生态美,对生态环境的情感表现淡漠。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育的四方面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态美学观 策略
  引言
  当代中学生是否具有生态美学观关系到未来的生态环境变化。然而目前有些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美的意义,他们对生态美的理解比较片面,缺乏从美的角度欣赏生态环境的意识。有些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表现很淡漠,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很随意。所以我们应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生态美学观教育的途径,培养中学生的生态美学观念。学生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所以生态美学观培养更应从初中做起。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育的策略。
  1.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生的直观感受
  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随意注意。在对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时,学生可能很难一下子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笔者运用生动的动画,色彩绚丽的生物图片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生动的图片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学生呈现具体直观的形象,鲜明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常在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时,有些学生的表现是欣赏、赞叹,也有的学生显得麻木和无动于衷,但是在紧接着呈现一幅具有强烈对比的画面时,几乎所有学生的反应都是惋惜甚至更为强烈的情绪。笔者在第五章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呈现了美丽的太湖风光之后紧接着呈现蓝藻爆发的太湖图片,很多学生都大声叹息;在第四章第2节“食物网”中先呈现了善良的路能悠闲行走的画面,然后立刻呈现被狩猎者伤害的伤痕累累的路蛇,学生的反应更加强烈。播放视频展现自然界的神奇壮观之美,通过视听的结合,丰富学生对生态美的情感体验。
  2.古典诗词的渗透陶冶学生情操
  生态美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相似的内涵,尤其是许多古代的诗词将生态美表现得淋滴尽致。例如笔者在讲到生物生存的环境时,以美丽的千岛湖为例,千岛湖之水源自浙江省的新安江,南宋学者沈约曾赋诗一首:“洞彻随清浅,皎镜无冬春。千初写乔树,百丈见游麟。”形容其水之清澈。千岛湖盛产鲈鱼、鲢鱼、鳙鱼等多种鱼类,但由于鲈鱼身价高好赚钱,所以当地大量养殖鲈鱼,结果导致湖中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大量减少,随即湖水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整个湖面都变成了碧绿色,而湖水也变得恶臭不堪。例如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朗读诗词:“明月别枝惊鹤,清风半夜鸣姆。稻花香里说丰田,听取蛙声一片”,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这首诗中所体现的生态元素,诗中不仅描写了“稻田”,还描写了动物"昔鸟”和“蛙”,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领会到动静兼有的美感,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也受到诗人舒畅、喜悦之情的感染。这首《西江月》是辛弃疾在江西生活时所作,它描写了诗人在夜晚的田间行路时所感受到的农村自然风光,当时的月亮刚刚出来,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天气很热,所以虽然已是夜晚,但是树上的知了还在鸣叫,可是诗人还是感受到了丝丝的清风。
  3.生态情境的核拟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与现实生活问题相联系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例如在阳光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形成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许多学生表示从未见过这种情景。于是,教师带领学生在遮光的条件下培养了许多豆芽,豆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但是很少有学生观察过豆芽。先让学生观察在遮光条件下豆芽的颜色,然后将遮光物移开,仅两个小时左右,本来是白色的豆芽即变成了绿色,学生都惊讶于豆芽变绿的速度之快。生动的实验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光照可以促使叶绿素形成”这一内容,也让学生深深的感叹自然之神奇。实验设计应注重直观性。例如探究酸雨对吊兰生长的影响,实验地点就选择在教室后面的桌面上进行。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引起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和草拟实验计划。学生最后决定选取三盆长势大致相同的吊兰,分别编号①、②、③,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配制了两个浓度的模拟酸雨(PH=3,PH=5)。其中吊兰①潘自来水作为对照组,吊兰②绕PH=3的模拟酸雨,吊兰③绕PH=5的模拟酸雨。实验大概进行了两周,饶水频率平均三天一次,两周以后的结果令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吊兰②的叶子全部枯萎了,吊兰③也只剩下几颗一半绿色的叶子了,只有绕自来水的吊兰①长势很好,叶子繁茂碧绿。经过这一次的实验,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有的学生甚至主动搜集了酸雨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发现酸雨还会使人患上哮喘病和支气管疾病。笔者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宣传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加深学生的印象。
  4.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伯林特认为在环境当中,作为积极的参与者,我们不再与之分离而是融入。这种参与的审美方式不是只有看或听,而是一种全身心式的体验。例如在为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考察了校园生态系统,活动中学生要辨认校园的植物,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分析校园的生态结构。有的学生还给植物系上了简洁明了的标签,这即丰富了同学的知识,又为师生提供了欣赏的便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了解校园的生态结构,总结了校园绿化的特点,并为校园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还从情感上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
  5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美学观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美的角度看待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家园意识。美的事物能够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对美的欣赏和理解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生态美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光免.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初探[J].生命世界,2010,(10):106-108.
  [2]曾繁仁.生态美学一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05,(4):23-26.
其他文献
针对一种斯特林发动机组合式活塞环动密封结构,根据系统运行及气体密封泄漏机理,考虑密封结构的各个设计参数及密封材料的物理特性,结合密封摩擦副的工况条件,再基于一定的假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课堂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正确而巧妙地导入,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对完成教学任务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初中英语 新授课 课堂的导入  新授课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它為培养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弦,优化学生心境,以及新知识的探求、运用作了前期准备。它既是整
现行的高中音乐课程设计了六个模块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的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其中歌唱模块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它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选择这个模块的同学比较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演唱,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自信心等。  高中音乐课的歌唱模块与之前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的演唱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面
【摘要】物理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中职物理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有效实施中职物理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 教学现状 有效实施  中职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成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写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从素材积累的方法入手,分别从教材、课前活动、写作课三方面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作文写作 教材运用 课前活动 作文教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自然“无米下锅”。因此,要使学生不怕写作文,甚至喜欢写作文,首先就是让他们写作时有话可说,心中有素材做支撑,
介绍了空压机启、停时,冲击力过大而致使刚性悬臂传动的冷却风扇损坏等系列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单支点悬臂弹性联轴节在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时所起的关键作用。
分析了环境专业《CAD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等进行改革探索,增强了此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