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侧重培养听的策略和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1. 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过于受课本束缚;其次,教师对《课程标准》听力要求理解不清,导致听力教学“目的定位”不明确。
1.2教师训练方法不当
其一,教师受应试思想指导,听力训练过程简单化,常以“放音、做题、对答案”测试方式代替训练。其二,学生接受听力材料受时间、空间限制,且形式单调,常以录音磁带或口语表达内容。其三,教师结合文本材料通过网络等媒体选择听力材料,但材料难度、教师设计目的不适宜。其四,教师对听力材料的教学设计活动形式单一。
1.3教师忽视听力是一种心理活动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的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觉、句子分析、应用。在听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需要同时或平行地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2. 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2.1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1) 选择“可理解的”多样化听力材料
在“大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向学生提供贴近其生活的真实语言材料,如情景喜剧、英语歌曲、广播、新闻等。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应确保听力材料的可理解性即学生接收的语言材料难度要略高于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但不能大大超过学生目前的语言知识和经验。对于有理解困难的内容,教师可提供一些语言、图表、图片等说明,帮助学生扫除有关语言、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
(2) 教师明确听力教学的“目的定位”
《课程标准》关于听力技能分级描述与上述的理解式、治疗式、评价式、欣赏式一致,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听力技能分级描述,教师能正确定位听力教学的“目的”,通过整体听听主旨,通过选择性听听细节、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其他知识、观点进行推论,在听的过程中更正语言发音,在听的过程中欣赏语言的美等。
2.2听力教学中教师丰富听力活动设计
⑴ 分类、排序活动
分类、排序活动指学生将所听的几段材料分类或排序。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一单元 “Advertisements”教师利用简短英文广告请学生根据广告种类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依据。
⑵ 匹配活动
匹配活动指根据所听内容确定主题,匹配图片或完成图表。学生听一系列的指令,在指令的帮助下完成一个平面图;教师向学生呈现不同主题的听力短文如关系、政治、工作等,学生给每个短文匹配合适主题。
⑶ 解决问题活动
解决问题活动指学生在听懂有关某个问题的描述后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在听力教学中,教师科学地有目的性地设计听力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融入听力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预测、捕捉信息、推测判断等听力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3教师为学生的信息构建提供“脚手架”
在听前,通过看图讨论、介绍生词、理解话题等热身活动帮助学生扫清词汇障碍,激活或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构建信息为听做好准备。在听中,根据学生反馈给予问题引导或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听信息完成相关听力任务。在听中是否提供帮助是听力教学与听力测试的本质区别。在听后,对学生的答案给出具体、全面的反馈,或利用在听中所获信息有效地结合听、说、写,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听力材料中的学习内容。
随着《课程标准》的公开发布和新课程改革,听力作为语言技能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当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仔细研读听力的分级描述更新观念,丰富课堂听力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听力策略提高学生听力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1. 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过于受课本束缚;其次,教师对《课程标准》听力要求理解不清,导致听力教学“目的定位”不明确。
1.2教师训练方法不当
其一,教师受应试思想指导,听力训练过程简单化,常以“放音、做题、对答案”测试方式代替训练。其二,学生接受听力材料受时间、空间限制,且形式单调,常以录音磁带或口语表达内容。其三,教师结合文本材料通过网络等媒体选择听力材料,但材料难度、教师设计目的不适宜。其四,教师对听力材料的教学设计活动形式单一。
1.3教师忽视听力是一种心理活动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的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觉、句子分析、应用。在听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需要同时或平行地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2. 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2.1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1) 选择“可理解的”多样化听力材料
在“大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向学生提供贴近其生活的真实语言材料,如情景喜剧、英语歌曲、广播、新闻等。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应确保听力材料的可理解性即学生接收的语言材料难度要略高于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但不能大大超过学生目前的语言知识和经验。对于有理解困难的内容,教师可提供一些语言、图表、图片等说明,帮助学生扫除有关语言、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
(2) 教师明确听力教学的“目的定位”
《课程标准》关于听力技能分级描述与上述的理解式、治疗式、评价式、欣赏式一致,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听力技能分级描述,教师能正确定位听力教学的“目的”,通过整体听听主旨,通过选择性听听细节、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其他知识、观点进行推论,在听的过程中更正语言发音,在听的过程中欣赏语言的美等。
2.2听力教学中教师丰富听力活动设计
⑴ 分类、排序活动
分类、排序活动指学生将所听的几段材料分类或排序。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一单元 “Advertisements”教师利用简短英文广告请学生根据广告种类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依据。
⑵ 匹配活动
匹配活动指根据所听内容确定主题,匹配图片或完成图表。学生听一系列的指令,在指令的帮助下完成一个平面图;教师向学生呈现不同主题的听力短文如关系、政治、工作等,学生给每个短文匹配合适主题。
⑶ 解决问题活动
解决问题活动指学生在听懂有关某个问题的描述后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在听力教学中,教师科学地有目的性地设计听力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融入听力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预测、捕捉信息、推测判断等听力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3教师为学生的信息构建提供“脚手架”
在听前,通过看图讨论、介绍生词、理解话题等热身活动帮助学生扫清词汇障碍,激活或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构建信息为听做好准备。在听中,根据学生反馈给予问题引导或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听信息完成相关听力任务。在听中是否提供帮助是听力教学与听力测试的本质区别。在听后,对学生的答案给出具体、全面的反馈,或利用在听中所获信息有效地结合听、说、写,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听力材料中的学习内容。
随着《课程标准》的公开发布和新课程改革,听力作为语言技能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当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仔细研读听力的分级描述更新观念,丰富课堂听力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听力策略提高学生听力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