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梦”的艺术手法妙用之浅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家,总爱将“梦”写进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中。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表现,这种写“梦”或“梦幻”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反映。我们思骨肉,念朋友,怀家乡,忆旧游,往往形于梦寐。这么一件件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就会成为动人的形象。借助这种艺术手法来形象地反映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虚实相托,能够收到奇妙独特的艺术效果。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形式上描写的全是梦境,其实是借“梦”来抒发思想情感。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但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的游仙诗,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写出了自己只有在梦境中才能感受到的那种精神的自由、灵魂的无拘无束、心情的祥和与宁静。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诗人不是为想像而想像,诗人夸张想像仙境的美化,恰恰是为了暗批现实,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愤。这才是诗人身心愉悦的最高境界,在人间活得很累很苦而且倍受压抑的李白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界找到了解放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诗人正是运用用“梦”的表现手法,使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
  著名的现代作家魏巍在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一文中共写了七件事,最后一件事写的是“梦里寻找老师”。文中这样写道: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亲喊住了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吗?”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由于蔡老师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所以他在作者那童稚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放暑假老师返归故乡,本来在他收拾东西准备离校时,作者就默默地站在他的身边,那种依恋之心就不言而喻了。
  漫长的暑假,师生久未相见,思念之情就更难抑制,故而导致“梦里寻找老师”这一饱含深情的情结。当作者成了名家后,用他自己的话说:“至今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显而易见,作者把饱含热爱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用这一特殊形式给表现了出来。当然,这样写也从侧面烘托出了蔡老师的为人和他的那种温和质朴的品格。
  当代作家彭荆风在《驿路梨花》一文中这样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梦中作者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美丽的梨花林里漫步,这实际上是当晚刚进梨树林里,“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的再观。这种轻漫的举步犹如电影里高迷镜头摄下的景影,带着熟睡的香甜感,嗅着梦中梨花林里四溢的香气,见到了日夜思念而不得的哈尼小姑娘在那美丽的梨花丛中歌唱。歌是那样的甜,姑娘是那样的美,歌和形正反映了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多可爱的梦啊!
  由此,作者运用巧妙的手法,虚写了梦中梨花林的美景和梨花姑娘的可爱,着意以自然美来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使文章不落俗套、独具匠心,“学习雷峰”这一主题得到了升华。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杨朔的作品,总是充满诗情画意,结构也相当精巧,倍受读者青睐。《荔枝蜜》是他的名篇,在这篇散文的末尾,他也写了一个“梦”:“当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个奇怪的梦,是在提炼出蜜蜂精神后联想到劳动人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上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一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寄生出来的。作者用这个奇怪的梦做文章的结尾,既升化了文章的中心,也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决心学习蜜蜂精神,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良好心愿。
  由此看来,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将自己的特殊感情寄托在或“梦”或“梦幻”之中。巧妙地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更适于作者拓展时空、驰骋思绪、超脱现实,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使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刻能够得以实现;更便于塑造血肉丰满、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深刻而真挚地抒发内心情感,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突出中心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  关键词:贴近生活 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
期刊
一、英语报刊阅读的意义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其中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七级“读”的目标描述中指出: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九级“读” 的目标描述中指出: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人们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锻炼身体 心理素质 集体观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有的学生说了这样的话:“体育课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聊天、打瞌睡来
期刊
摘 要:一个人只有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身体练习,才有助于健康,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当今的中学体育教学?怎样让学校体育更好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笔者认为,只有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
期刊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51年,由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现有教学班42个,近1700名幼儿,在职教职工256人,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幼儿园。六十年的办园历程,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持久、艰巨的工程,家庭、幼儿园、社会同时承负着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取决于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和家长的家教能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努力做好
期刊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认为:每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真正有效地利用好教学反思,优质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学反思,优秀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学反思。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切实有效、事半功倍呢?    一、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根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学校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才的管理。科学地培养使用人才,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于充分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建设一支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加快学校现代化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激励机制的多元功能    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功能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的满足个体需要的功能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和
期刊
“师徒式教师学习模式”,也就是常说的“师徒结对”培训模式,有的学校也叫“青蓝工程”。这是多年来广大中小学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中广泛采取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它充分利用和发挥本校教师资源,通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结为师徒对子,从而实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和谐共赢。但在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实施“师徒式”学习模式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
期刊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很好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能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目前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以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鼓励合作学习,促
期刊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