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和耕作深度对稻田耕层土壤的影响

来源 :农业开发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秸秆还田和耕作深度对土壤肥力以及碳含量的影响,借助了两块试验田在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深度的稻作田间试验,探讨了浅耕、深耕、无秸秆还田、有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和深耕有秸秆还田等处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具体数据。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等含量,深耕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率,增强透水、透气性能,提高持水能力等良好的作用。未来在农作物生产种植过程中采用秸秆还田并且结合适宜的耕作深度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肥力,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其他文献
【正】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刊发拙稿《杨升庵的泸州山水诗》一文,意尤未尽,用得复而言之,并谨此候教于大方之家.(一)嘉靖三年(1521),升庵以议礼得罪,谪戍云南永
伴随着全国各地课程改革的风起云涌,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也正在这片雉水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教师,我从怀疑、迷惘到现在的坚定,一路走来,颇有几份感触和收获。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活动单导学”贵在“导”。那么如何有效地“导”呢?我个人认为可以抓住以下三方面:  一、以活动单“导”学  如皋课改推出的“活动单导学模式”顾名思义,“活动单”首当其冲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