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软基处理的数值模拟及变形特性研究

来源 :北方交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凭借其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沉降变形小、施工速度快且造价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但是其承载特性和设计方法尚不完善.以德阳中江至遂宁高速TJ4标段为例,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了CFG桩复合地基模型,并模拟了路堤的施工过程,研究了桩身长度和模量对CFG桩复合地基桩顶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桩身长度的增加,桩顶面最大沉降量不断减小,当桩端嵌入持力层2倍桩径后,桩长对沉降的控制幅度有所降低;桩体模量的增加会减小桩顶沉降量,当桩体模量超过15 GPa后,继续增大弹模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的锚固区受到预应力锚固集中力的作用,存在局部承压和应力扩散问题,是混凝土桥梁中的典型应力扰动区.通过力学分析后张法总体锚固区存在的劈裂力、剥裂力及边缘拉力,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对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锚固区不同预应力配束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的配束设计能有效降低锚固区的劈裂应力与剥裂应力.
为优化城市钢桥面铺装的设计,以广州从化文化项目钢箱系杆拱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全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桥面铺装参与主梁受力和桥面铺装作为恒载不参与主梁受力的主梁位移值进行比较,得到了桥面铺装参与主梁受力对主梁和全桥结构变形的影响;提出了设计方案、比选方案一和比选方案二这三种桥面铺装方案,分析了三种方案在各荷载及荷载组合下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了其受力特点,并从受力、造价和使用性能各方面进行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滨海环境下公路桥梁改扩建受限因素多,特别是因海域线的影响,桥梁改扩建难度较大.依托盐州大桥改扩建工程,详细介绍了旧桥加固方案及新桥扩建方案,为滨海环境下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预制箱梁的裂缝,不仅会削弱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会加速钢筋锈蚀,破坏混凝土的受力性能,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和桥梁的承载能力.通过对某高速简支变连续预制小箱梁裂缝的情况进行调查,从材料、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产生的裂缝进行分析,找出裂缝形成的原因,并对后续预制箱梁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跟踪观测采取措施的箱梁预制情况.结果表明,预制箱梁设计预应力端头布置方式是箱梁端头出现斜向裂缝的重要原因,增加垂直裂缝方向的斜向钢筋后预制箱梁梁端腹板未出现前期的裂缝,此施工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此类箱梁
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裂性能影响,进行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并掺入水性环氧树脂、硅灰、乳化沥青等外掺剂对水泥砂浆进行性能优化,制备有特殊性能的水泥砂浆.研究表明,水泥砂浆类型、基体空隙率、基体沥青类型、基体集料类型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抗裂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体空隙率对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基体沥青类型和水泥砂浆类型次之,集料类型影响程度最低.
为获得一种较经济快捷的桥梁桩基础修复加固施工工艺,将国内外桩基础修复加固施工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国内的水下玻纤套筒修复加固系统,又称“夹克法”施工工艺,除了引入国外成熟可靠的施工流程以外,还对主要的工程材料进行优化改良,实现了国产化.“夹克法”施工工艺是基桩外表面包裹着玻纤套筒,通过一个特定的限位器来控制环氧树脂灌浆料厚度的,而这种限位器是按照截面损失率来设计的.该施工工艺相较于传统修复加固方法,具有快捷、经济等优点,而且施工过程可以做到可视化,施工质量能得到保障,具有极好的社会经济价值,值得推广.
采用K-mediods法(K中心点法)以及SSE(组内平方误差)评判法,将1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所分为4类,其小时交通量分布分别呈现单峰型、双峰型、全峰型以及多峰型,将分类结果与收费站所周边5km范围的POI(兴趣点)数量进行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显示高速公路收费站所小时交通量分布特征与其周边用地属性显著相关,单峰型站所周边以工业用地为主,双峰型站所周边以工业、居住用地为主,全峰型、多峰型站所则靠近或处于城区,用地较为复杂.
为了实现寿命周期养护效益最大化,对高速公路交通量和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和交通量增长趋势,采用寿命周期养护环境影响及费用测算方法,计算了不同养护阈值条件下寿命周期内综合效益值,为实现寿命周期内最优养护时机提供数据支撑.
为考察冻融作用对路基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定小应变剪切模量作为考察指标,以弯曲元剪切波速试验为考察手段,定量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路基黏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黏土的小应变剪切模量在冻融次数达到7次之后衰减幅度趋于平缓,与未冻融相比,路基黏土的小应变剪切模量的衰减量达到了46.8%~60.4%,该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力学的角度揭示冻融循环作用对土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从路基沉降曲线的代表性描述方程和路基沉降容许值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对于基础沉降控制标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一套完善的路基沉降容许值计算流程.认为当前路基沉降控制标准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道路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但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广泛开展,面临的建设环境越发复杂,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工程状况提出一套完善的路基沉降容许值计算流程,进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稳定性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