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操作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学生体验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方式,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了解职业、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转换的重要环节。
为培养较高的纺纱操作能力,笔者所在学院纺织技术专业的每届学生都要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在学生的配合下,笔者和车间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认真讲解相关实习知识以使学生顺利实习,获得良好实习教学效果。通过纺纱实习和同行的建议,笔者现总结纺纱实习教学的两点体会与经验。
一、安全第一,积极实践
由于本次为期一周的实习在校外进行,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安全问题是:实习安全、上下班路上的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等等。
本次实习的单位是齐赛纺织厂,该厂位与齐赛科技城相邻,人流量大、车速快,现场状况复杂,学生交通安全时刻不容忽视。而学生住宿统一安排在齐赛社区内,由于社区社会化程度较高,部分房间对外出租,住宿人员复杂。特别是晚上,有一段路灯光较暗,对于外来人员特别是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有安全隐患,针对这种问题,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做好第一道思想防线——提高自身警惕性,这是最关键的防线;第二道防线是具体的措施:要求学生在天黑之前(晚6:30)务必到宿舍,每天一清点,在落实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宿舍活动,若有不到宿舍的个别学生,让同班同学抓紧联系、查清原因;第三是晚上8:30实习学生签字,不到者记录下来。制定这三条防线的宗旨是保护每一个实习学生的安全。
学生的实习安全更是不可忽视。让学生动手就有危险,不让学生动手,他们难得以锻炼。车间噪声很大,不可能像在教室里那样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讲只有身边的三四个学生能听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思路是安全第一、学习第二,一定要保证实习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习。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现代纺织技术纺纱实习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实践技能教学。实践教学的精神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呢?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实习教师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实习教学
(1)对实习学生准确地示范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实习生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就纺纱实习来说,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2)要求实习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纺纱技能。一般情况,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3)给实习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反馈。一般来说,反馈来自两个方面: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的反馈,也就是“结果反馈”。反馈在实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最为重要。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的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操作。
2.提高实习效果主要采取三种措施
目前纺织车间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噪声大、温湿度高,针对这种现状,主要采取三种措施提高实习效果:一是对学生分组,分成七组,联系上七个工段,请工厂的师傅介绍这一工段的主要知识;二是定点召集学生去会议室统一讲解重点、难点等;三是发动每个学生的力量,让学生逐一口传知识点。
实习时积极和厂方交流沟通,邀请工厂技术骨干为学生举办讲座。厂方乐意给学生讲课,这样有利宣传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特色产品,有利于师徒交流;学生听厂方的介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公司,有利于掌握公司的技术资料、关键操作。纺纱厂厂长还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讲课,现场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山东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
为培养较高的纺纱操作能力,笔者所在学院纺织技术专业的每届学生都要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在学生的配合下,笔者和车间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认真讲解相关实习知识以使学生顺利实习,获得良好实习教学效果。通过纺纱实习和同行的建议,笔者现总结纺纱实习教学的两点体会与经验。
一、安全第一,积极实践
由于本次为期一周的实习在校外进行,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安全问题是:实习安全、上下班路上的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等等。
本次实习的单位是齐赛纺织厂,该厂位与齐赛科技城相邻,人流量大、车速快,现场状况复杂,学生交通安全时刻不容忽视。而学生住宿统一安排在齐赛社区内,由于社区社会化程度较高,部分房间对外出租,住宿人员复杂。特别是晚上,有一段路灯光较暗,对于外来人员特别是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有安全隐患,针对这种问题,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做好第一道思想防线——提高自身警惕性,这是最关键的防线;第二道防线是具体的措施:要求学生在天黑之前(晚6:30)务必到宿舍,每天一清点,在落实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宿舍活动,若有不到宿舍的个别学生,让同班同学抓紧联系、查清原因;第三是晚上8:30实习学生签字,不到者记录下来。制定这三条防线的宗旨是保护每一个实习学生的安全。
学生的实习安全更是不可忽视。让学生动手就有危险,不让学生动手,他们难得以锻炼。车间噪声很大,不可能像在教室里那样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讲只有身边的三四个学生能听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思路是安全第一、学习第二,一定要保证实习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习。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现代纺织技术纺纱实习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实践技能教学。实践教学的精神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呢?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实习教师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实习教学
(1)对实习学生准确地示范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实习生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就纺纱实习来说,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2)要求实习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纺纱技能。一般情况,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3)给实习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反馈。一般来说,反馈来自两个方面: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的反馈,也就是“结果反馈”。反馈在实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最为重要。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的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操作。
2.提高实习效果主要采取三种措施
目前纺织车间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噪声大、温湿度高,针对这种现状,主要采取三种措施提高实习效果:一是对学生分组,分成七组,联系上七个工段,请工厂的师傅介绍这一工段的主要知识;二是定点召集学生去会议室统一讲解重点、难点等;三是发动每个学生的力量,让学生逐一口传知识点。
实习时积极和厂方交流沟通,邀请工厂技术骨干为学生举办讲座。厂方乐意给学生讲课,这样有利宣传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特色产品,有利于师徒交流;学生听厂方的介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公司,有利于掌握公司的技术资料、关键操作。纺纱厂厂长还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讲课,现场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山东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