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中介性”剖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功能日趋复杂化和综合化,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承担着结构构成中介体,内外部空间使用交流中介体的作用。高层建筑与城市的中介体具有两个特点:过渡性与不确定性,即一方面在连续的时间内它又能反映出与时间变化相对应的渐变形态,另一方面在瞬时状态下它具有空间的双向包容与演化。
  关键词: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中介性;过渡空间;环境生态;视觉感知;心理体验;不确定性
  
   1引言
  底部空间是高层建筑向城市的过渡空间,是实现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相互渗透、转换,避免建筑与城市环境脱节的空间,因而具有中介性。底部空间的中介性主要反映在视觉感知中介、心理体验中介、环境生态中介三个方面。
  2视觉感知中介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在介入城市空间过程中,在视觉感知上要与城市空间环境形成"中介性",并且这种"中介"须在视觉感知中传达一定的意义,这意义就包含在与周围环境"对话"的语言之中,即底部空间实体界面与周围界面对话、与空间的对话中。视觉只有把对象作为统一结构或整体来把握时,才能创造或欣赏艺术,从视觉感知中介角度分析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这种"整体"首先意味着城市空间和街区环境及其中的连续性,底部空间在介入城市空间环境中,在视觉层面上要与空间环境形成"连续性",即底部空间实体界面与周围城市空间界面的连续容易实现视觉上的统一、连贯性,从而加强整体的识别性和形象性,起着良好的中介过度作用。
  如位于纽约的HEARST MAGAZINE BUILDING,其所在街区的建筑都是古典风格形式,因此为了使底部空间界面与城市空间界面形成视觉连续性,使人们易于认知和感知而产生心理力场,在底部空间的设计上同样采用了古典风格形式,由此形成连贯、悦目的视觉感知连续性。
  视觉感知连续,在形体空间环境中,首要体现在构成空间的界面之间的连续。作为外部空间的边界因素,底部空间界面与城市空间界面的连续性是形成外部空间视觉连续性的重要方法。从中介性角度出发,要求底部空间界面自身以及与相邻建筑对应部分具有形式上的连续性,籍此形成连贯、悦目的街道连续性,以缓解高层建筑带来的压力,连续界面的生成是通过界面中相关联的形式、色彩、符号、比例等要素及它们所表达的语义间的"对话"来实现的。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视觉感知中介属性在不同的场合中体现出兼容、模糊、双向认同的中介特色。兼容指的是空间属性上的含混,如内外空间的渗透、穿插、叠加等。模糊指的是边界的含混,如室内外地面的同质、同色、同标高;立面上洞口位置、大小、形状与闭合程度的不确定与弱化等。双向认同指的是环境意义与场所感的含混,如尺度的交叉与转换、符号意义的多重译码以及场所感的随机转化等。视觉感知的中介要求了空间的可变性、生长性与包容性,从而使空间具有强适应能力,因此其兼容、模糊、双向认同的中介特色应需得到加强。
  要使视觉感知中介得到加强,使其更具可变性、生长性与包容性,就必须要求空间闭合感得到增强。它主要依靠接近性建筑和建筑构件形成的物质边界的界定,以及依靠其产生连续的环境边界的界定。界面之间的连续与统一,可保证视觉空间延续方向性及封闭性。一个具有明确方向感和统一的界面,"给在喧闹的街道中沉浮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坐标系"。
  3心理体验中介
  高层建筑不仅应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而且还应满足人们的心理体验需求。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设计离不开人们心理体验上的考虑,这要求空间不仅能用、好用,更让人们乐于使用。现今人们要求空间设计需表达包括人的主观愿望在内的一切现实形态、赋予人类更广泛的感知范围,从而维持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应在空间组织中,通过艺术化和情感化手法,打破过去均质空间的单一模式,创造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更高层次满足人们心理与情感需要的空间环境。底部空间的心理体验中介性表现在空间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地完成特定功能的同时还能获得心情上的愉悦。这就要求在空间整合过程中注意营造人与空间之间的和谐。
  "心理体验中介"空间可以通过材料的不同质感给予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主体空间可起到一个对比、烘托、暗示的作用。例如:"心理体验中介"空间粗犷的质感对比主体空间精细的环境:富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置于空间内,暗示主体空间的主题特色。当人们从一个功能空间进入另一个功能空间,由于前者多种感知刺激与人的记忆,心理便会受到前者的影响。对下一个行为或干扰或控制。"心理体验中介"空间便以削弱或加强这种影响为目的,使人们的心理得以过渡。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心理体验中介性",使人们心理在整个空间序列的行程中得到调整、过渡和缓冲,从而为适宜的空间氛围的塑造创造了条件。心理体验中介的价值体现在其意象形态抽象混茫,内外空间穿插、渗透,表现出暧昧、朦胧的混沌感。使用者体验底部空间时,通过特定环境的引导和暗示,分析特定底部空间所建构的寓意。而寓意的挖掘层次越多,意义指向的途径就越广越发散,美学意境也就越加强。
  4环境生态中介
  对环境的协调对比、对城市生活的净化和丰富以及对环境意义的抽象与具体是底部空间在环境生态中介性上具有的属性。高层建筑作为包容、开放、多元的建筑形态,其能与环境发生接触的通常是底部空间。底部空间既可以把场地或城市中的景观纳入其间,也可以把高层建筑中的中庭环境引入室外,从而能使建筑与城市在自然生态层面达到和谐共生。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是整个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一部分,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建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微气候,建造的目标在于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具备环境生态中介性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应为在其间活动的公众提供较为适宜的小气候的同时还应具有生态方面的缓冲、过渡作用,成为高层建筑人工环境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空间的"过滤器"。它可以抑制直射的阳光、炎热的空气、寒冷的风雨、嘈杂的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因素对主体空间的直接施加,可以改善室内小气候,减少空调等设备耗能。在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中合理布置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点相吻合的绿地、花草树木等,并充分考虑其与阳光、风向、水面的关系,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的目的。
  5结语
  底部空间在环境生态中介性上具有的设计可以影响建筑物的日照、周围气流、温度、湿度等微气候因素。比如,在寒冷的气候里,阻挡寒风可以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也可以在室外形成屏蔽创造宜人的户外空间。以建筑物作为屏蔽,可以在其背面五至七倍建筑高度的区域内形成风速大幅度衰减的区域。无风,有温暖阳光的入口广场成为建筑良好的气候缓冲区。
  
  参考文献:
  [1] 杨杨. 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方可. 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王富臣. 形态完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罗兰·巴特编著,孙乃修译. 符号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常怀生. 建筑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431)
  作者简介:黄建华(1978-),男,回族,宁夏银川人,2000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工程师,现在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assesses supplier sele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blockchain tracing anti-counter
摘 要: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加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合力育人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和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研究生特长,设立辅导员和班主任助理岗位;充分发挥学术和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关注研究生心理状况,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
摘要: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始终与城市空间发生关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将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内"、"外"结合,并其纳入到城市空间的网络中,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需要,加强其城市化设计,才能加快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建设形体设计;多态共生;空间环境;城市空间;协调统一;绿化设置;历史文脉    1引言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多态共生"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态"势互补、"态"间支持、多"态"耦合等,
Medical crowdfunding platform helps numerous patients access enthusiastic donors and addres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ut many crowdfunding projects fail to reac
摘要:赫兹伯格在《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中提到"多义性","很多物件和形式几乎都只有一个单一的目的一一通常是科技产品,而它们必然功能简单,它们必须恰如其分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多也不少,但是大多数物件和形式,除了它们被设计所赋予的,并且因此被命名的单一功能外,还具有附加的价值和潜力,因而功效很大。这一较大的功效,我们称之为"多义性"。从字面上讲,"多义"是指多种意义,"多义空间"则是指具有多种功能意
摘要: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学术上属于材料的强度理论范畴,其扩展程度是材料破损程度的标志,它的存在是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种物理性质。按照外观特点,混凝土裂缝有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之分,微观裂缝(简称"微裂")是指宽度小于0.05mm、肉眼不可见的裂缝,宽度大于等于0.05mm的裂缝则称为"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微裂扩展的结果。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微裂对使用(防水、防腐、承重)大都不具有危
As iron ore is the fundamental steel production resource, predicting its price is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for risk management at related enterprises and project
近年来,生态护坡作为生态建设的一种可持续途径备受关注和重视,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加。  本文提出植生带作为盐渍化边坡的护坡方式,选用芦苇、碱茅和高羊茅作为植生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