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UPLC-MS)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建立基于代谢物组的OPLS-DA模型,探讨潜在的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在天津市海河医院住院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166份(结核性胸腔积液83份,细菌性胸膜炎31份,肺癌30份,心力衰竭22份)进行代谢组学定量分析研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代
期刊
目的观察在缺氧和(或)血清饥饿环境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贝伐珠单抗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别置于4种环境培养,分别为营养环境(10%胎牛血清)、缺氧(1%氧气)+营养环境、饥饿环境(无胎牛血清)和缺氧+饥饿环境。在每种培养环境中,分别设空白组(未给予抗血管生成药物)、抑素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期刊
目的对浙江省中医院健康儿童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儿科体检的990名0~16岁健康儿童,应用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 I 800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使用Z检验验证年龄和性别分组后,计算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第2.5和97.5百分位值。结果正常儿童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为(双侧95%区间):婴儿期(0~1岁):3
目的分析术后化疗对≥60岁恶性肿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血红蛋白≥120 g/L、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0~2分的15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1、3、5个周期化疗后,以及肺癌患者1、2、3个周期化疗后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157例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为31.8%(50/157),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事件术语标准(C
目的分析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切除治疗2~4个病灶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间收集122例2~4个病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为1~7 cm,均行完全微波消融或根治性切除术。切除组根据临床特征与微波组患者匹配,选取行肝切除术的患者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微波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100.0%、73.0%和62.0%,切除组分别为80.0%、56.0%和41.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肝脏EH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5例肝脏EHE患者均为多发,共92个病灶。全组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2 cm区域内,28个病灶可见包膜凹陷征。3例行MRI检查的36个病灶中,77.8%的病灶T2压脂序列呈晕环征,91.7%的病灶增强扫描序列呈晕环征;91.
目的探讨下调转录因子Oct4表达水平对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分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的比例,小鼠皮下成瘤实验和紫杉醇抑制实验鉴定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获得的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