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史上的鹊巢鸠居——乡礼的礼义及其历史演变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代乡礼的礼义,经由分析《仪礼·乡饮酒礼》所载仪节设置,可抽绎为三个层面:宾主之间,礼让致敬;长幼之间,尊长身教;全乡官民,和乐凝聚.由乡长亲自主持的乡饮酒礼,是西周春秋以来乡治精神的高度凝结,是乡里官民会聚的公共空间.乡礼的礼义能否充分体现,取决于乡治的运作是否良善,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执牛耳人物,就是乡大夫和乡老.乡治,乃是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天子、诸侯分封制的另外一条路径,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社会自发组织模式.学界长期以来对此认识不清,段玉裁亦误释乡礼本义.西汉成帝以来逐渐重建乡饮酒礼,至《大唐开元礼》形成了新的体系,即分列为皇帝养老、刺史乡饮酒和县令正齿位三项仪式近似的礼典.这一历史演变,乃是秦汉以来地方社会组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动的结果,而乡礼的礼义内核则在东汉至西晋渐为养老尚齿所寄居,至隋唐以后再一次被乡贡尊贤所占据.乡饮酒礼就像鹊巢之被鸠居,礼制史上的这一演变可称之为“礼仪的鸠占化”.明清以降,尊长、尚齿的礼义与中央集权进一步共振,乡礼再度变质.
其他文献
好生活是人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不断得到好的满足的生活.好生活可以划分为底线层次、基础层次、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好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即幸福生活,这四个层次的好生活都有不同的维度:底线层次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两个维度;基础层次有对所属的共同体有归属感、得到他人的爱、得到他人的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三个维度.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的维度是相同的,主要有观念、知识、能力和品质四个维度.好生活有不同领域,可划分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场生活、社会生活和个性生活五个基本领域.幸福或至善是好生活的
绩效问责是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为了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必须找准绩效问责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生成的方向和关键着力点.绩效问责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行动逻辑是对协同治理绩效问责何以产生、沿着何种规律发展以及产生何种问责结果的规律性问题的解释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性、统一性、有序性和一致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本质逻辑特征,有效约束着治理实践中各级治理主体的自主性张力,二者之间的内在互动构成了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实践的行动逻辑.从跨行政区生态
收入分配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呈现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收入分配问题十分突出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在社会发展的另一些阶段,收入分配则并未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当下的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突显出消费的重要性,收入和收入分配问题变得十分重要.然而,中国 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消费的增长.收入分配这种阶段性的地位,自然需要用新的角度去研究它.梳理和分析收入分配演变并发现其规律或趋势,是理解当代收入分配现象的重要思路,也是探索解决收入差距途径的重要出发点,据此来发现收入分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革命和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学习运动”到“学习型政党”再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形塑时期(1921-1948年)、初步发展时期(1949-1977年)、恢复完善时期(1978-2012年)和成熟稳定时期(2013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学习理论与学习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应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提升学习主体的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
国民获得感的测量是了解发展成效、促进社会改革和提高人民获得感的基础,本研究基于“两层十维”的获得感理论结构,构建了信度和效度良好的国民获得感量表,并根据因子载荷高低形成了 70题、30题和10题三个版本的国民获得感量表,不但从学术视角拓展了对国民获得感的测度研究,还从实践视角为打造及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发展与治理格局的成效衡量和质量呈现提供了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的工具.
阿多诺认为,人在文明史上都需要征服自然,而征服自然就需要按照同一性逻辑,需要征服内在自然,这是人的自我持存所必须的,但是当人类把这种自我持存推向极端的时候,精神和肉体、理性和感性就绝对地对立起来.启蒙时代的二元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这种二元论就是把生存竞争的原则固化为形而上学,而这种固化了的形而上学会阻碍人形成一种形而上学经验.只有有了形而上学经验,一个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肉体上的体验解放出来,把个人的肉体体验转换为对他人的同情和关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新的道德命令——“让奥斯维辛不再发生”才能得到贯
从“新闻采编”“内容生产”到“内容建设”,主流媒体的内容层经历了历时性的话语变迁.主流媒体加强内容建设是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核心问题.主流媒体内容建设受到技术、政治、市场等多重逻辑建构的影响,而各重逻辑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也将共同构成深度融合时期主流媒体发展的媒介发展逻辑.未来如何在媒介逻辑的观照下思考各重逻辑的互动关系,是主流媒体内容建设取得创新突破的关键所在.
周边外交处于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的首要位置,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载体和中介,周边国际组织对于实现多边与周边互动、多边促进周边和周边带动多边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理应成为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对象和内容.中国拥有广阔的陆海地缘带,与之相应存在众多类型的周边国际组织,并呈现出不同特点.从中国的周边外交实践来看,中国既是周边国际组织的倡导者和主导者,也是周边国际组织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新生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发起者和缔造者.周边国际组织在推动构建周边新型国际关系和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康德看来,无论在经验层面还是在先验层面,他与笛卡尔都是彼此对立的,他把自己归为“先验观念论”和“经验实在论”,而把笛卡尔归为“先验实在论”和“经验观念论”.然而,笛卡尔和康德的哲学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础和构架,即经验实体二元论和先验本体一元论,只是在先验本体的可知论或不可知论方面,二人各执一端,失之偏颇.笔者揭示了两个悖论,即“自在之物悖论”和“自我悖论”,以此表明作为先验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先验客体的物质之间具有某种不对称性,并以先验的主体-客体非对称论取代笛卡尔和康德的
交流合作学习的典型特征在于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性,表现为交流学习者间知识、思想的彼此碰撞和不断融合,即交流合作学习认知“冲突-协调”的转换过程.本文重点归纳和阐述了交流合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性、语言媒介特征以及非语言媒介特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交流合作学习认知协调性的程度取决于哪些一般性交流因素、交流合作学习情境中资源丰富性和利用效率间的关系、语言参照惯例认知特征的现实特征、听者设计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表情交流认知的独立性特征以及如何引导交流合作学习者克服知识情境表面线索的干扰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