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地理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况比较普遍。作为任课教师确实感到着急。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得法。在教改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之时,我们教师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科学,是不是适合学生的需要。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我在十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要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地理知识是对我们生活有帮助的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都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因而引导学生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国为什么有些地方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另一些地方却生产落后,人民生活困难?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避害趋利发展各地经济,合理利用资源等等都是中学生应该认真探讨、关心的问题。再如,为什么有些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另一些地方却荒山岭秃河水污浊?这些年的中考试卷中,有很多科目的试题都涉及到关于植被遭到破坏、沙尘肆虐,侵害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将如何面对事实,改变现状呢?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地理>与这些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对地理知识就会缺乏亲切感。对地理环境缺乏责任感,就很难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个体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个体未来。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活跃,爱因斯坦从科学创造的角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创新思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障碍、迷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我有一次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保护生态平衡时。许多同学发言说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森林资源衰竭,草场退化,沙漠扩张,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等,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人类必须保护而不能破坏各类生态系统。这时,有位同学说,对人类不利的生态平衡,如大沙漠,我们就要打破它,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发展,人类正是打破了三江平原的沼泽地,才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可见这个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也就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也就调动起来了。
  
  三、注意运用新颖、生动的事实材料和学习情景来防止学生学习疲劳
  
  疲劳是学生学习注意的大敌,长时间地学习,会使学生大脑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抵制,造成疲劳。学生过度疲劳时,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导致对学习的厌倦。这时,教师就要改变方法,适当增加有趣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故事,新颖的地理资料和地理新发现,生动描述地理实况的文字作品,景观画面、录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赶跑学习疲劳,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理想的。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此,教师尽量地去选择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科学性、趣味性强的材料在学生学习疲劳的时候作为一支突袭的奇兵,用来力求保证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可以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
  
  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初中生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专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例如:假期时,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街道进行访问,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还可组织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课题还有很多,只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去做,相信他们会喜欢上地理的。
其他文献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概念的内涵。因此,概念教学成为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关。笔者从小学生的年龄出发。将“童话”巧妙引入教学中,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容易接受“概念”这一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巧用“童话”导入概念    一堂成功
活用教材让学生乐学语文  陈小霞    语文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融“趣味性、美术性、生活性”于一体。教学中,本人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特点,不断实践,力求上好每节课,让学生乐学《语文>。  一、让教材的“趣味性”成为学生“乐”的动力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较难坚持不懈地学习。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抓住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如在教学复韵母"ai ei ui"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 NAFLD 患者急速攀升,据统计,成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的发展也日益繁荣,焊接技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培养高素质的焊接技术工人渐已成为中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济发展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客观上对中职院校的焊接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从中职院校焊接专业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国内外的焊接现状,分析了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建设中的一些状况,并提出简要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焊接技术
播音员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这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准备、酝酿,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行之于声,传之于意,达到以事省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