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蒲城店遗址东周墓葬及相关问题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顶山市蒲城店遗址2004、2005年发掘了14座东周时期墓葬,10座出有随葬品,依据随葬陶器器型、组合差异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以圜底鼎、簋、罍、盘、匜、舟为组合;第二类以鬲、盂、豆、罐为组合;第三类以圜底鼎、圜底敦、壶为组合;第四类以圜底鼎、盒、壶、盘、匿为组合;第五类以圜底鼎、合碗、壶、盘、匜为组合;第六类以平底鼎、平底敦、壶、盘、匜为组合.年代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末期,文化属性上大致经历了郑(春秋晚期)、楚(春秋晚期—战国早期)、韩(战国晚期)、秦(战国末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周时期豫中南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动历程.
其他文献
文庙“庙产兴学”是民国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究其根本,是为儒家文化丧失其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所致.虽然制度化儒学在民国时期宣告解体,但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网络依旧
期刊
“六字刀”是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一种大刀币,对于该刀币的铭文释读及年代学判断,学界历来争议颇多.目前,“六字刀”主要铭文的释读以“返邦”“拓邦”两种说法为主流意见,其
东阳西周墓地可划分为不同族属的两类四个墓区,包含殷遗民与东阳主体族群,后者可能原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西土古族,或因灭商有功,于周初改封畿内,并被分赐以殷遗民.墓地内
民军编练遣散问题是辛亥革命后秩序恢复的地方要务.陈炯明希望能够招抚、引渡、制服这些境外民军首领,其在民军遣散处置问题上一向采取的是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灵活策略.逃
《翁方纲题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轴原题《清法式善画李东阳像罗聘补竹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图在翁方纲举行纪念苏轼生日的寿苏会至少展示过两次(1794年、1797年),在法
明清时期的武陵地区是古代中国推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区域,该地的社会治理对整个土司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社会治理的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王朝国家权力相关的制度体系;一是与土司地方文化、传统相关的社会组织系统.王朝任命的各级土司与土司的佐贰官共同构成了土司地区一套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在社会组织系统中,土司、宗族大姓首领身份合二为一,土司制度和宗族制度对接,构成对民众日常生活控制的基础;地方神灵、国家信仰等,在身份认同及价值观念上向土司地区注入了王朝国家的背景,从而达到整合与教化民众的目的.可见,土司地
2018年8-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对位于三门峡市后川村的黄河嘉园基建项目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在该项目工地内
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1和M10是该墓地经发掘的两座“甲”字型墓葬,这两座墓葬尽管被盗严重,但墓葬形制、随葬车辆、祭祀坑、残留遗物都表明了这是该墓地中级别最高的墓葬,时代为
左光斗,明末东林党重要成员,“天启六君子”之一.一生为官清廉,被誉为“铁面御史”,因弹劾阉党,被诬获罪,惨死狱中.左光斗在狱中曾写下若干家书,关于这些家书,以往研究者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