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英格兰》的主题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1946—)的代表作《英格兰,英格兰》是一部蕴含多重主题的作品,而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英国性”与“真实”和“虚构”两大主题,表面看来似乎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主题,然而其存在着内在的辩证联系。本文以《英格兰,英格兰》为研究对象,对其双重主题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英格兰;英国性;真实;虚构
  作者简介:牛乾(1991.10-),男,河北邢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
  一、英国性的主题意蕴
  19世纪至一战前夕,英国可谓是真正的世界霸主,赢得了日不落帝国之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极大加强,而二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势不可挡,英国虽仍居发达国家之列,却丧失了其超级强国的地位,伴随经济衰落而来的是整个民族意识的觉醒,英国的诸多作家在其作品中都表达了对英国未来发展路径的担忧,究竟英国该何去何从?谁也给不出完美的答案,然而人们的共识是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朱利安·巴恩斯在《英格兰,英格兰》中便体现了其对英国性(Englishness)的关注,那何为英国性?什么能够代表英国?英国该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在其小说中都有所关照,巴恩斯企图使读者重新审视英国的民族身份。
  英国性指的是英国的民族身份,是人们对于自己身份的确认和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归属感,一种不管何种身份地位,但都共同享有的精神。而民族身份的形成又直接来源于,比如:民族象征,一个国家的语言,民族历史,民族意识,血缘关系,文化,音乐,菜肴等等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英国性本身遵守了多样性原则。[1]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借皮特曼爵士之手打造了一个能呈现英国所有典型特征的主题公园 “英格兰,英格兰”,这个公园其实是对英国的精简版复制,岛上的复制物如皇室、大本钟、曼联足球俱乐部、罗宾汉和他的逍遥帮、板球、莎士比亚等都无不体现了英国性,因为这些事物是英国人共知共享的,也是其他国家对英国代表物的典型印象。“英格兰,英格兰”这个主题公园是作者对英国性的重新建构,然而这一建构过程中不无辛辣的讽刺,而最为辛辣的讽刺莫过于小小的怀特岛被复制了极具英国性的典型事物,从而由一个类像 (Simulacrum)完完全全地取代了英国大陆的地位。小说情节表面有些荒诞不经,然而却发人深省,倘若一个国家都可以被仿造出来,那英国性不过是可以随意复制的事物罢了?
  二、一个真实与虚构的世界
  在巴恩斯笔下,体现英国性的事物不一定便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构的。正如作者在其作品如《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中所宣扬的那样,历史是可以被重新书写的,所以历史真实性受到质疑。在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作者运用了“原始(original)”及“复制(replica)”两词作为真实与虚构的代名词,而這也恰恰是折射了新的千禧年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何为真,何为假?何为原始物,何为复制物?当下社会中,倘若有人散布了一则虚假新闻,听者的态度自然也会因人而异,并不会对其一味肯定或否定,所以新闻尚且如此,那历史呢?总也是存有争议的,因其存在不确定性,其源头亦无人知晓。作者借小说中一个法国知识分子之口,强调了复制物在社会中的发展趋势,“我喜欢复制艺术品,而不喜欢艺术品本身,喜欢激光唱片的完美音效和幽静,不喜欢不断听到咳嗽声的交响音乐会,喜欢录在磁带上的书,不喜欢捧在手上的书本”。(62) [2]小说的主角皮特曼爵士试图把怀特岛打造成一个具有英国所有典型特色的主题公园,可以说他和他的智囊团成功地复制出了一个“新英国”,在这里有国王,也有国会,其甚至在国际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旧英国(Old England)却逐渐走向了衰落,甚至连欧盟都抛弃了它。当玛莎成为项目CEO后,她的威严竟使得国王对其俯首称臣,在这里连英国国王都成了一个傀儡。虽然怀特岛成了一个极具英国特色的缩小版英国,但岛上的很多事物其实都只是商业巨头皮特曼爵士独断专行的结果,比如在设计岛的标识(Logo)时,他觉得历史学家迈克斯(Max)编的故事很有趣味,所以一个标识被赋予了一段虚构的历史;历史学家在描绘本地的神话时,根本没有关注神话的出处和实际的文化意义。迈克斯这位官方的历史学家深谙后现代语境,他认为没有最初的原始场景,一切都是对现有事物的复制,一切都是建构的。在这个真假难辨,亦真亦幻的后现代世界里,现代人在发展经济的商业利益驱动下主观地利用和篡改历史。[3]这种重塑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得历史失去其本来面目,沦为当代人的奴隶。[4]当玛莎质问麦克斯博士是否他觉得一个“赝品”项目就应该有一个“赝品”标识时,麦克斯博士回答,“在我看来,所谓赝品,指的是遭到了背叛的真实性。可是,我问我自己,目前的这个案例是吗?难道这个真实性的理念本身不是某种程度上的赝品吗”(157)?麦克斯博士把真假问题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他入木三分的见解让玛莎成了他忠实的粉丝。由此看来,真实本身便是个伪命题,而虚构却也必然带着真实的影子。
  结语:
  朱利安·巴恩斯在一次访谈中坦言《英格兰,英国兰》在千禧年到来之际写给英格兰全体国人的一封信[5],表现了其对英国将来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民族身份问题的担忧。英国能否在当今社会仍能保持其英国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其能否拨开“虚构”的迷雾找到“真实”的自己呢?在小说的中,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在小说第三部分把衰落的“旧英国”刻画成一个荒凉的农耕社会,然而作者认为这并非英国的未来。“英格兰,英格兰”这个主题公园实际上是以杰克爵士为代表的英格兰人民族身份的投射,即将步入21世纪的英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已经呈衰退的趋势,其以何种方式才能再次吸引世人对英格兰的关注?[5]
  参考文献:
  [1]谢丽琴.对英国性的重新构想——主题解读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英格兰,英格兰》[J],2012.
  [2]朱利安·巴恩斯.英格兰,英格兰[M].马红旗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15.
  [3]罗媛,历史反思与身份追寻——论《英格兰,英格兰》的主题意蕴[J].当代外国文学,2010.
  [4]赵胜杰.《英格兰,英格兰》的寓言叙事与虚幻的英国性[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
  [5]Guignery, Vanessa (2006).The Fiction of Julian Barnes. A reader’s guide to essential critici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其他文献
当期少年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极具可塑性,为了把今天的少年儿童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同
本刊讯 11月8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华小记者》正式创刊,中国少儿期刊又多了一支独具特色的生力军。 举办小记者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新创刊的《中华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一直是教师的教育难题,学生也纷纷抱怨应用题太难.怎样解决应用题教学难题是许多教师一直着重思考的问题.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小学应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发展的基础,而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准.数控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传感器、通信网络等现代电子技术而出现的典型
从数学的早期发展来看,数学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本身是人为的.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中国内地广告业界年度盛会—“第六届广州国际广告展”,日前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举行,参展企业包括美国、英国、日本 Mainland China annual advertising indus
摘 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儿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中通过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及难以理解又混乱不堪的各种情感交织来描述一家家族的伦理人常,看似是一个家族充满魔幻与现实纠葛的命运轮回,实则作者是在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来映射当时那个时代、国家、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该书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方式来展现整部小说晦涩难懂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各种人物特征、情感、关系、结局
摘 要:威廉·萨姆赛特·毛姆作为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其短篇小说独具特色,被誉为“英国莫泊桑”。《宝贝》是毛姆创作的著名的短篇著作之一,该作品以及其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冷漠,讽刺有闲阶级的荒唐行径。本文将从叙事角度和文体两个层面试析《宝贝》,以期展现毛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关键词:《宝贝》;叙事角度;叙事文体  作者简介:连俊俊(1994-),女,宁夏大學研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化学这门学科来说,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真正实现高效教
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将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会让学生在心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