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教育在职业意识中的渗透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单位。现在,无论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来说,开展德育工作应摆在首要位置,再加上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毕业后可以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无缝对接”,那么,在德育中渗透和提高职业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建立体制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侧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培养专门的职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职业意识;体制机制;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251-02
  一、引言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高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它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空间,保证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道:“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可见,国家层面对德育是相当重视的。然而,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要求教师不单单只重视德育,应该将德育渗透进职业意识培养中,确保每位学生毕业后都能够具备完善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因此,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不仅利于学校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也是惠及整个行业以及社会的教育工程。尤其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多毕业生是进入轨道类相关国有企业单位,就要更加注重培养道德高尚、技术过硬并能够遵守轨道类半军事化管理的专门性人才。
  二、当前德育面临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看来,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教师更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容易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道德引导,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还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以及自我反省。从学生自身情况看,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往往因为不适应大学自主模式缺乏自我管理,缺失目标而过于放纵自己,没有学习激情。同时,这一时期的青年发展特点在思维以及理念上也存在许多不成熟的现象。另外,对于一些城市的学生来说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影响,这些都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也是我们开展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教育和职业之间为学生铺设一条联通的桥梁,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实现学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较好地让学生转变为准职业人,在角色转变中实现良好发展。
  三、建立健全德育以及日常管理机制以提升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它是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章制度、企业条文来体现的。职业意识有社会共性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它是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岗位上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那么,怎样通过日常德育以及管理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准职业人身份的认定呢?
  1.以课堂教育为基点。德育的课堂主阵地有两个,一个是思想政治教师完成的思想政治课;一个是辅导员完成的主题班会。教师作为思想道德的传播者以及课堂纪律的管理者,自然要承担起职责,但是课堂主体不只有教师,学生也要加入课堂行列。他们不仅是课堂主体之一,更是课堂教学的受益者。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正为范,这既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衡量,更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基础。学生逐渐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也会反躬自省,从而树立约束意识。其次,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商定课堂规则与秩序,在共同商定的基础上共同遵守,并不断渗透职业意识,做到言行一致,规定好赏罚分明的制度,逐渐建立起意识行为。最后,注重和学生间的互动。多频度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被教师关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他们会获得从未有过的感受,从而积极回应教师。记住,任何时候都应该以教育为本,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2.以课外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1)建立健全完善的考勤制度,不仅仅针对课堂考勤,也将早升旗、早操以及早集队纳入日常行为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有原则、有实效性的制度。比如,结合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对旷课节数达到一定量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三次迟到、早退等现象就视为一次缺勤行为,同样纳入纪律处分管理办法,并且将三年下来的考核评价汇总入就业生推荐表,让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学生三年的一系列日常行为表现,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增加违纪成本,达到制约的效果。制定赏罚分明的体制机制进行后期保障,让这一考核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一纸空文,让学生在管理制度的制约下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职业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职业意识。(2)增加沟通交流,这一项大多由辅导员完成。沟通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学生中,还要与各专业课教师交流,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才能尽快掌握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在沟通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在沟通交流过程中逐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责任意识,提升职业意识。辅导员要学习并且了解心理咨询技巧,掌握心理学知识,只有自己的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建设,指导学生提升职业意识。(3)进宿舍。宿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第一主阵地,多进宿舍是基础工作也是必要的,只有经常进入宿舍,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习惯、宿舍内部情况、班级情况以及学生思想情绪波动和突发紧急情况等,把握学生思想的主脉。那么,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周进一次宿舍,很好地把握班级情况,在管理班集体的时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4)下课堂。课堂作为在校期间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另一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窗口。高职生普遍有学习自我约束力不强的特点,课堂上很容易养成疲软松散的习惯,久而久之成为班级风气,连带整个班级的大多数同学,造成后期班级难管,学习成绩跟不上,行为规范疲软。所以,辅导员一定要抓好课堂这一个学习的主阵地,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例如,要求辅导员每天下课堂,及时掌握课堂动态,对约束力不强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数,逐个进行思想教育,保障班级风气。学生同时感受到教师的重视程度,加强自我约束。
  综上,只有建立健全多维度、多角度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德育体制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准职业人的身份,为今后的角色转化做好准备。
  四、结束语
  大学生德育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对实现素质教育以及推动职业意识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和价值。高职院校以及高校辅导员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德育管理机制,不断采取创造性的管理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职业,促成其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鹂.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J].思政教育,2018,(9).
  [2]吴雪莹.浅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现代德育,2018,(4).
  [3]孟妹.新时代下思政课融入职业意识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5).
  [4]孔孟.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研究[J],长江丛刊,2018,(9).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为例,论述了“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义。我院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构建了技工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能力递进、工学结合、职业素养全程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强化素质教育,突显“工匠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航空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微课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催生的一个新型教学方法,其较传统的授课方式具有鲜明优势。文章以《实验针灸学》中针刺镇痛的章节为例,阐述微课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步骤,以期抛砖引玉,推广微课。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187-02   近年来,本研究团队通过制作微课对传统《实验针灸学》教学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现况,并以该课程自身建设规律为前提,就实施“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改革的策略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该门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
摘要:茶叶加工技术是高职院校茶学类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本文将课程结合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后进行教学改革,应用“岗课证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方式,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与实现,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内涵建设,并更好地满足福建现代茶产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取得一定成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茶叶加工技术;教学改革;实践研
摘要:推进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国际化是实施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的主要任务。文章以2015年辽宁省第一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改革试点专业之一的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引导机制和师资培养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最后讨论执行效果及下一步研究预想。  关键词:课程体系国际化;CS2013;ABET
摘要:了解高等医药院校保险学人才专业的培养现状及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以供教学参考。采用自编“保险学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对保险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利用文献分析及描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等医药院校;保险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5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老百姓对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茶叶产品销售提供了新途径。文章基于互联网 ,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核桃坝村荼产业的生产销售进行调研,得到核桃坝村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对核桃坝村茶产业的销售发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茶产业;政策建议;电商销售  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054-02  一、“互联网 ”背景下核桃坝村茶产
摘要:上海建桥学院在2017级部分学生中实行了分级教学,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介绍了上海建桥学院分级教学的实施情况,总结和反思了分级教学的成绩和问题,以期给同类型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154-02   作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特殊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表现为行为失范、学习困难、心理脆弱和困惑等,但目前高职院校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普遍是发现问题后的被动响应,缺乏系统的帮扶机制。因此,正确评估和判断“特殊学生群体”类型,建立精准化的帮扶系统,对于“特殊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化帮扶和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
摘要:药学文献检索是培养药学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真正转变,是向理想课堂的“六维度”和“七指标”迈近的探索,笔者根据从事药学文献检索课堂教学的经验谈谈几点思考,为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