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矫正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立法是坚持非监禁型罪犯矫正理念的实践,是在社区矫正领域规范刑事执行工作的重要体现,探索性、慎重性、渐进性是指导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基本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历经了试点、试行、实行的阶段性演进,呈现出效力层级由低到高、立法资源逐渐丰富、法条可操作性不断增强等特点,取得了丰硕的立法成果。但同时也应看到社区矫正立法在社区矫正的智慧化建设、社区矫正机构的联合工作机制等方面仍需继续完善。
其他文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实行行为分为“提供型”与“非法获取型”两大类,但刑法却未明确上述两类行为的特征;同时,本罪作为典型的情节犯,其成立必须以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程度为前提,而何谓本罪的情节严重,刑法亦未作出具体的规定,这导致司法实务中在适用本罪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两高”出台的相关《解释》,对本罪的实行行为及情节要素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对指导本罪判决的标准化、规范化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中仍存在部分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其分析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展现,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和制度逻辑。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在新时代中国逐渐成为常态,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新发展阶段需要提供了重要支持。
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理论高度与操作效度相结合、整体性与系统性相协调、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补充的设计原则,把握好德、能、勤、绩、廉的维度和指标。应通过建立多元性评价机制、健全综合性评价机制、完善评价结果再运用机制和突出第三方评价机制,建构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发展。
在山西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山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侧的对接融合,对于加快推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对标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可以发现目前山西职业教育还存在布局散弱小、专业设置同产业发展匹配度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要通过优化职业院校布局、优化专业(群)设置、优化培养模式与科研管理、优化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等,进一步提高山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构建适应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