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子拆了一间又一间,村民搬了一户又一户,偏偏就一棵老树阻挡了拆迁的脚步。
  树不是什么稀有树种,一棵乡下农家屋前屋后常见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冠大如伞,粗壮如柱,得两个成年人围抱方可。
  这棵树生长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主人非常珍惜。
  “它已经有一百多岁的高龄了。每年的五月,槐树开花时,一簇一簇的槐花挂满树枝,满院子都是淡淡的槐花香,甜到人的心里去了。而且,这可不是一棵简单的树,解放前不说,解放后的60年代那回闹饥荒,这棵树通人性,花开得格外多,槐花让饥饿的人采回家和着糠皮做成槐花饼。它救过我爷爷,救过我奶奶,还救过我爸和许多人的命。人得重感情,不能好了伤疤就忘记了痛,这棵树对我们是有恩的。”
  树的主人说出这番话来,开发商傻了眼。
  树不能砍,那就得移栽,可移栽工程耗资不菲,还找不到给这棵树安身立命的地方。议来议去,唯一可行的还是砍伐。
  末了,主人一声叹息,说:“砍就砍吧。”
  接下来就是谈补偿款,主人开口就要五十万。开发商找了几拨人,主人降价到三十万,少一分钱免谈。看着一树盛开的槐花,开发商愁肠百结,无以解忧。
  槐树下不见了开发商。
  这一日,老槐树下徐徐地开来一辆红艳艳的宝马轿车。轿车停稳,司机从驾驶座走下来,拉开后门,先是一双高跟鞋,接着是两条眩人眼目的大腿,然后就是一身华丽的锦绣旗袍,一个妙曼身材的美艳少婦出现在众人面前。
  少妇款款地走到槐树前停了下来,司机从车子的后厢里拿出一挂足有一万响的鞭炮。少妇合掌瞑目于树前,司机则在一旁不远处点燃了鞭炮。顿时烟雾弥漫,炮竹声响彻云霄。放完鞭炮,司机又从带来的包里拿出一方红绸缎布,恭恭敬敬地双手托于仍站在槐树前的少妇。少妇双手接过,闭目有时。待司机退至一旁的人群处,少妇手托绸缎,前走几步,极其虔诚地举过头顶,面朝槐树拜了又拜,而后系于树身枝节处。
  其时,旁观者中有人悄声地向司机打听少妇来历。司机也不隐瞒,告诉他人:“这是我们董事长的夫人,结婚十年了却一直怀不上,前日得人指点拜见一位大师,大师告诉她,说这里有一棵百年多的老槐树,是一棵神树,有求必应,所以我们就来了。”
  “啊?这大树还能求子啊?”
  “不仅求子,还带着求财运呢!”
  “真的?”
  “信不信由你,那个大师很灵验的。”
  一问一答间,少妇恰好完成了她的一套程序,转身走向轿车,司机见了赶紧跑过去替她打开车门。在一群围观者敬重的目光里,小轿车缓缓而去。
  以后,槐树下就热闹了起来。求子的、求财的、求官运的、求升学的等等,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远远观之,老槐树下烟雾弥漫,缭绕不断。
  老槐树是神树被传得神乎其神,身价自然不同以往,有人断言,开发商这回亏大了,看来他的项目只能给神树让路了。
  慕名而来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虔诚到骨子里的人,烧完香之后总要折一根或长或短的树枝带走,还有的剥块树皮回去。
  香火日益旺盛,神树日渐衰败。
  一日深夜,有人烧香时竟引发火灾……
  老槐树付之一炬。
  没有了老槐树拦道,开发商的项目得以顺利开工,特设私宴,请有功之人共聚,席间有一靓丽妇人,开发商尤为敬重,此人乃本市戏剧团的一个普通演员,也是那天坐宝马车去老槐树下烧香求子的第一人。
  选自《小说月刊》
其他文献
采采,听我讲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樵夫。樵夫每天上山打柴,都要经过一条小溪。小溪对面,一个二八少女,经常在溪边浣衣。少女的家,就在溪岸不远的一块平地上。  嗤,别告诉我樵夫爱上了少女!  呵呵。小溪并不宽,樵夫一个大跨步,就可以跃过去。但樵夫从来没有跃过去。即使火辣辣的太阳烤干了他,渴得要死,他也不敢去少女家讨碗凉茶喝。总是在看不到少女后,他才走到溪边,埋下头,牛饮水一样,咕嘟咕嘟喝
期刊
我在城乡结合部开着一个五金杂货店,隔壁住着个病恹恹的小伙子。为了治病,他负债累累,上门讨债的人经常不断。他穷得连电费都交不起,家里用电早就被停掉了。为了解决夜里照明问题,一天夜里,他到我这里买煤油。  “蜡烛花销高,我用玻璃瓶做了个煤油灯,点煤油会省些钱。”他说。  21世纪点煤油灯照明,这在全中国恐怕都难找了吧?  当我把10块钱的煤油交给他时,他却支支吾吾,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我……没现钱,
期刊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  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  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
期刊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踩在上面,一阵阵寒意从脚底一直传到指尖。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个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举起右手,嘴也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期刊
龙游少年阿才十六岁,一头黄色乱发,十六个耳洞,左耳九个,右耳七个。他对功课不感兴趣,他是网络高手,绝对的高手。全世界和他一样的人不超过十五个,他们志同道合,坚守秘密,玩一种违法的却是十分刺激的游戏。他们缔造了一个黑客帝国,自由进出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那些普通人称之为虚拟的世界。  关键是,阿才不再相信这个世界还存在秘密,比如龙游石窟,什么人造的?做什么用的?到底有多少个石窟?这个问题,阿才知道他易
期刊
南城有一画家,姓庄,人不知其名。  其妻早逝,并无子嗣。独居城东樵山,平日不露其踪。唯初一十五,布衣短褐,披蓑戴笠,至白云寺外,寻古柏虬枝,挂画三幅,待价而沽。偶有收获,尽数买酒,与人同醉,自得其乐。  白云寺声名远播,香火颇盛。寺外山势蜿蜒,林深涧幽。城中骚客达官,常结友携眷,到此许愿上香,游山玩水。  八月十五,一富家千金进香完毕,乘轿而归。忽觉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揭帘张望,只见柏树之间,彩蝶
期刊
在开满阳雀花的田间,父亲的吆牛声依然很有节奏。  父亲有两年不做农活了,他把时间用在了怀想母亲的那些往事上。  母亲走时,父亲满是疲惫,一脸的沧桑和悲凉。  在城里的这两年,父亲看着厌食的孙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现在的孩子挑食哩!”我无奈地解释道。  于是,當残雪消融时,父亲又回到了乡下。父亲说,家乡的春天属于他。  我知道,父亲的腿关节不好,他蹲下身子的姿势近似于跪拜。  好在家里还有一坛
期刊
老莫的面前,放着一个古炉,与电视里的一模一样。这个宝物,是老莫从白云寨淘来的。半年前,为了抓拍白云寨的云海奇观,老莫夜宿白云寨。在借宿的那户人家的香案上,老莫发现了一只积满香灰的古炉。老莫心下大喜。他试探着问户主卖不卖。户主捋着花白胡子,笑呵呵地说,那个东西不值钱的,你真想要的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他掏出六千块,户主硬是不收,连说太多了!最后好说歹说,收了三千块。  “宣德炉最妙处在色,其色内融,
期刊
奶奶,讲講爷爷的故事吧,村子里的老人都说爷爷真厉害,打死过两个日本鬼子。  你爷爷啊,胆小得要命。一片落叶掉到脑门上,他都要吓一大跳。  啊,那他怎么敢跟凶恶的鬼子拼?  那是1945年的春天。对,是春天,清明过后不久。你看啊,我们这里的春天多美丽!桃花粉,梨花白,菜花黄……就是这个时候,小鬼子来了。小鬼子踏平了路边的油菜田,小鬼子进村庄抢东西,小鬼子还强奸妇女,杀人放火。  那小鬼子有没有伤害我
期刊
战斗进行得很惨烈。  鬼子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还是在半山腰不能前进一步。从营长打响第一枪算起,已经是第3天了,山坡上堆满了鬼子的尸体。八路军的阵地上,一个营的兵,打得只剩下班长和二喜。  天黑下来,枪炮声停止了,天地跌入死一般的寂静。二喜再也熬不住了,垂下的眼皮有千斤重,眼前一黑睡了过去。班长想喊醒二喜,同他说一会儿话,嘴皮动了动没出声。二喜还不到16岁,个子刚好有枪高,参加八路军才3个多月,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