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意识形态上的“新自由主义”也给高校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面对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化,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如何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功能,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入手,结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方向专业选修课程——轨道交通桥梁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探讨一些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为高校桥梁工程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轨道交通桥梁;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033-03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阵营对立,没有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进行较好的协调与联动[2]。在新时代,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应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高校就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始了积极探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的高校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课程思政便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轨道交通桥梁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有一些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投入科研项目申请、项目研究开展、论文撰写以及各种业绩考核之中,对思政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这与社会环境、高校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轨道交通桥梁课程旨在培养卓越的土木工程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和进步,为道路桥梁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在思政教学理念下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为使得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工作与学习,轨道交通桥梁课程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教学工程实例,以课程为平台,积极探索立足科研、因材施教的具有思政特色的教学方法,挖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选修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土木行业以及配套的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等嵌入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领中,提升学生的行业认同感。
  三、轨道交通桥梁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未来卓越的土木工程师不应仅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应兼具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尤其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坚定对文化的自信、对理论的自信、对道路的自信、对制度的自信。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带有课程内容的思政教育,全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才能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讲述学科发展历史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培养的未来土木工程师应当不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讲解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例如不同时期众多学术楷模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建立相应的理论、完善学科逻辑体系的。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制订特别的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讲解每一种理论的适用条件及发展历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学术志趣及专业归属感。在授课中,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适当添加思政教育内容,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以研究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例如我国当前轨道交通桥梁所采用的容许应力设计法较极限状态设计法更为保守,虽然增加了初期材料用量和建设成本,但是对百年工程的寿命周期健康服役有利。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容许应力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法等的发展过程和历史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开拓探索欲望,提升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工程案例讲解
  相比于公路桥梁,轨道交通桥梁普及面更窄,学生的认知范围更小,教师在课程中应该结合创新工程案例以及最新的轨道交通桥梁设计成果,同时适当添加职业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讲解重大创新技术与理论发展以及真实发生的案例和事迹,将思政内容完美融入专业知识当中,培养学生不满足于“可行”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教师应改变偏于保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创新案例作为媒介,选择适当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桥梁修建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之后如何克服困难,不断追求卓越等真实事迹,培养学生的开创思维、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促進学生全方面发展。
  (三)规范条文解读
  思政教育主要在于无声地熏陶学生,通过思想转变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如果教师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适当添加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则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讲述时也不会感觉空洞乏味。规范条文通常可以用相应的理论加以解释,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法,以规范条文作为媒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新颖的思政教育内容。教师不但要讲授规范条文及其蕴含的理论原理,而且还应分析条文制定过程中的真实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质疑规范条文的科学性、适用性,使得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先辈工程师的严谨认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与严谨求真的精神,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在授课时应该让学生理解到我国当前轨道交通桥梁方面直接引用欧美国家和日本的设计规范,相关规范条文需要结合我国工程实际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四)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现状
  课程思政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课程及课下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展示我国轨道交通工程在从无到有再到飞速发展的数十年建设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对祖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乃至于对整个国家发展的高度认同感,使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祖国建设事业的一腔热情。   在铁路轨道交通方面,2008年以来,我国在大规模铁路建设投资的带动下,铁路制造业呈逐年高速增长态势。全国电力机车、货车的保有量在5年内增长了50%,产值年均增幅近30%,远高于世界2%的平均增速;2013年末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超过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线路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4]。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5万公里。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运营速度领先全球,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
  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表现在铁路里程的突飞猛进,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以铁路运营速度为例,中国轨道交通行业从1997年4月至今,已经历了6次大提速。从第一次提速时只针对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到2007年第6次大提速时提速范围扩展至18条线路;旅客列车整体运行时速增加近30%,一大批慢车、落后火车被新式特快列车、动车组代替;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从140公里增长至每小时250公里,如今的磁悬浮列车更是达到每小时430公里。经过6次提速,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效率、运量和收入上有了极大增长[5-6]。
  取得如此辉煌而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在各地奋战的相关行业的工作者们。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可适当展示轨道交通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行业认同感。
  (五)总结工程建设经验
  大学生涯是塑造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思维逐渐向社会思维转变,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真实社会事例。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在专业课堂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在轨道交通桥梁建设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为了尽快追赶发达国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间经历了或多或少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这些阶段兴建的轨道桥梁很多都出现了诸如横向刚度过大、耐久性能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由于缺少建设经验或工程参考造成的。工程中的很多问题虽然可以用一定的理论加以解释,但一些具体操作却很难由理论推导直接得到,这就需要总结过往的工程经验教训。
  教师可以注意收集更新工程案例素材,向学生介绍过往反面工程案例或事故,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敬畏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向学生展现工程师们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之后在新设计的桥梁中扬长避短,有助于学生形成事物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观念,令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仍然能对后来的工作起到很大帮助。
  (六)结合形式与政策
  桥梁方向专业选修课难度大、要求高,教师讲述知识点时往往显得空洞,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打退堂鼓。这与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关,以致于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不知道为谁而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同步讲述诸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建设等,要让学生明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确切含义。这样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就有了明确而宏伟的目标作为支撑,空洞的说教也就变成了家国情怀的沉浸式熏陶。
  197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抵达东京,展开了为期8天的对日访问行程。根据行程安排,小平同志10月26日要从日本东京去京都。东京到京都的距离大约是370公里,比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稍远一点。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距离,坐飞机吧,太近了,刚起飞就该降落了;坐汽车吧,这个距离的旅行时间需要四五个小时,也很不舒服。于是,日方极力向中方推荐乘坐新干线。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方想在小平同志面前炫耀一下。于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小平同志最终选择乘坐日本的“光”号新干线去京都。在小平同志乘坐的“光—81号”新干线列车上,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小平同志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7]正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大力投入,如今我国的“复兴号”列车已经超越曾经的引领者。
  (七)引入工程基建前沿
  當今世界正在孕育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基建融合的步伐正在加速。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会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因此,大学课堂要适应科技革命,结合思政原理,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把这些最新工程基建成果引入课堂。例如,把城市地铁建设等我国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引入思政课程中,不仅能更形象地讲清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沿,还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城市交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此时发展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发展多样化城市交通刻不容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地铁这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尤其是上海、北京、成都、南京等城市地铁建设高速发展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种交通运输方式。截至2018年1月1日,我国内地总共有35个城市建成并投运了地铁,总运行轨道线路里程达到5027.36公里。此外,当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也在加紧修建铁路,随着这些城市地铁建设的推进,我国地铁总里程数会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地铁具有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发展条件,并且已经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积累了许多建设经验,未来国内其他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8]。
  教师上课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推动城市地铁可持续发展,促进地铁建设,从科学制订建设标准和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先进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从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取得的成就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专业工作的向往之情。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立德树人是大学教学必须秉持的内容,现在理工科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是课程难度大、课程要求高,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内生动力,无法主动、高效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性地改变理工科专业选修课讲授方式,在课程讲授中结合思政建设内容,将课程的建设与立德树人的目标联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理工科要对专业选修课进行思政教育改革,在讲述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思政建设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内生需求,尽量在课堂上积极融入一些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新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精神和内涵,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 43-46.
  [4]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阔步前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EB/OL].(2019-08-15)[2020-05-30]. http://www.gov.cn/xinwen/2019-08/15/content_5421382.htm.
  [5] 熊律,江伟,佟景泉.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概述[J].甘肃科技,2018(20):82-83+132.
  [6] 薛乃存.中国铁路提速效应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7] 小平同志,今日高铁如您所愿![EB/OL].(2017-06-25)[2020-05-29].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6/25/content_16228512.htm.
  [8] 任杰.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78-279.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20-05-31
  [基金项目]2019年“同济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李奇(1980-),男,湖南湘阴人,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桥梁教学和科研工作。通信作者:苏庆田(1974-),男,山东栖霞人,博士,教授,从事桥梁工程教学和科研。
其他文献
[摘 要]为积极响应全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号召,项目组将茶学必修课程茶树栽培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并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变革。即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专门增加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课程教学方式变革中,改变以前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引用“诱导式”及“讨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变革中,重视每章节蕴含的优秀精神文化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始终。专业课程与思政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针对农林类高校普通化学教育教学,河南农业大学普通化学教学团队分别从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期深化农林类高校普通化学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普通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期刊
[摘 要]中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支撑。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学为例,通过交互式实证性教学模式、环环相扣的“五个环节”、层层推进的五个阶段,有效地将抗疫素材融进高校思政课中,助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现“四化”和“四育合一”。从教学实践来看,成效显著、创新点突出,也积累了经验,明确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抗疫素材;高校思政课;唯物史观;案
期刊
[摘 要]问题导向教学法重在教学目标的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法重在教学过程的改革,在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两者相结合运用,可以实现以应用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教授为辅的“PBL+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此教学模式在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运用表明,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翻转课堂;专业课程;国际结算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当国家提出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出现时,由于其专业性和紧迫性,必然出现这一战略人才的急缺。湘潭大学联合长沙北斗产业以及湖南省部分高校对传统培养方案和过程进行改革,共同研究解决了北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薄弱、培养计划、资源共享及合作模式等四大关键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学业、产业、就业与创业深度融合的“产教强国”培养新模式,在湖南北斗产业与高校的北斗人才培养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语音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涉外护理专业对学生的语音水平要求较高,但部分学生因说不准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养成“哑巴英语”式英语习惯,这是语音教学的生态语境失衡所导致的。本研究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从英语语音教学实际出发,以涉外护理语音教学为例,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三个维度分析、探讨语音教学的生态规律,进而提出教学优化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鼓励,提升食品学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重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食品学科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普遍存在实践机会少、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实践和课程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了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产学研结合助推食品学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含义和运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实践;食品学科;创新创业  [中
期刊
[摘 要]孙艺风教授的《翻译异质他者:现代中国的跨文化交流》一书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将翻译中的他者问题与跨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系统地探讨了现代中国面对异质文化的焦虑情绪,并为正确纾解文化焦虑建言献策。此外,该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以全球化为视角,对翻译领域历来具有争议的一些概念,如翻译的权威与非权威、可译与不可译、异化与归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释,为培养全球视野下的翻译人才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英文诗“Slowly”为例,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和得到国际符号学界承认的“空符号”理论为交叉视角,从跨学科的角度对“Slowly”一诗做出新的诠释。文章以上述视角对“Slowly”的分析试图论证,“空符号”不仅存在,且在特定的符号组合中(如诗歌文本意境中)具有特殊的、赋有鲜活生命力的认知意义。  [关键词]Slowly;图形-背景
期刊
[摘 要]卓越教师的培养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卓越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培养高校专业型教育硕士的校外导师队伍。文章以广州大学专业型教育硕士点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形式对校外导师、高校管理者以及教育硕士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校外导师;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3.5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