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之后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里宁国府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然脂砚斋给它的评语是“此联极俗”,但其实是修养的一种境界。
  当然,宝玉可以对它不予理睬,黛玉也可以对它不屑一顾,但承担着家庭职责的贾政、贾琏和凤姐们,却不能那么任性。因为要在社会上混,无论是混官场、混商场还是混什么,只要是在人群中混,想有所成就,就不能不在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方面努力修养。这当然不容易,因为不但要知人性、通人情、知世事、懂道理,还要特别了解制度和文化,明白人际关系,明白种种规则和潜规则。潜规则不摆在台面上,却往往是约定俗成,了解和把握它,往往很费工夫,需要阅歷。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种知识失语的现象:一些事和理,一些游戏规则,没人告诉你,教科书不告诉你,报纸刊物不告诉你,广播电视更不告诉你,生活中却需要遵守。对此,一些人是经一事长一智才逐渐明白的。
  明白了这一切,明白了社会的形形色色,明白了种种丑陋和阴暗,才算是世事洞明。所以,世事洞明之后,人是容易变坏的。与狼共舞,自己难免沾染狼性;为适应某种恶环境,也就往往适应了恶;前后左右都极丑,你不丑反而成了怪物,于是,天长日久,你自身的美可能也就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从天真到不天真,从幼稚到不幼稚,往往也伴随着从单纯到不单纯,从洁净到不洁净。这是一般规律,所以许多人都会原谅自己,把自己的不良变化推给社会。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在世事洞明的同时保持我们的纯洁,让灵魂不那么污浊。
  世事洞明,自然能看到人性的阴暗,自然能看到人的贪欲,也自然能看到一般人的愚昧和无知。世事洞明,自然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知道不同人群的不同欲求。问题在于看明白这一切之后做出的选择。比如,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差别本身就蕴含着矛盾,有矛盾就可能会有冲突。这一切你都看到了,洞察之后的选择却划出了灵魂的美与丑、人格的高与低。你看到了差别和矛盾,是致力于缩小差别、调和矛盾,还是为个人的私欲而利用这些差别和矛盾?打个比方吧,邻居小夫妻这几天一直在吵吵闹闹,你看得清清楚楚,矛盾的焦点和问题的症结你都明白。这时候,是做些工作让小两口相互妥协、和好如初,还是添油加醋、煽风点火,让两人越斗越厉害,直到分居或离婚?更有甚者,还可能乘机插足,扮演第三者。
  知识可以助恶,这是常被忽视的。有些所谓读书人极坏,因为他有知识,坏起来远胜过一般大众。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感,缺乏自律。我们通过读书明理,掌握了知识,看透了世事,即使不能造福于人,至少不能相反。
  因为种种原因,好人常吃亏,坏人反而占便宜。流氓横行,斯文扫地,甚至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处于权术和阴谋之林,人们会有特别经验,自然会败坏世道人心。不过,我仍然相信,如果算人生总账,好人未必吃亏,坏人也未必占便宜,整天算计别人者也许得不偿失。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那些耀武扬威的权贵,能善终者有几个?得享天伦者有几个?能睡安稳觉的有几个?所以,无论东西南北风,明白人都应该洁身自好,远离血腥与污浊。无论时代流行什么,都能守住自己的标准,是修养的一种高境界,也是读书人的终身修行。
  (潘光贤摘自《今晚报》2020年10月15日)
其他文献
早上七点半的时候,我准时出现在那个堵车的路口。望着前边见尾不见首的长龙,我的手自然且熟练地伸进包里放手机的小口袋,想刷一刷微博或者朋友圈来打发这漫长的等待。  等等,手机呢?小口袋是空的。我一把抓过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到它的影子。起床之后我明明还查了天气预报,边吃饭还边给昨晚各路大仙发的朋友圈点赞,坐在马桶上,还浏览了今天的头条新闻,化完妆还自拍了一张,对了,一定是随手把它放在了梳妆台上,然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约300千米的地方,有一面积近4000平方千米的高原,人们称它为“卡巴杜西亚”。它是由远古时代的5座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岩形成的。  漫长的岁月中,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把这里的火山岩切削成几百座金字塔形状的岩柱、山峰,它们伴随着无数悬崖、深谷构成了这里荒凉不毛、毫无生息的自然景观。在这片没有生机的岩石世界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奇迹:近干座依山傍石而建、年代古老的洞穴教堂和不计其数的洞穴住
我每次到波士顿时,总要去哈佛校园转一转。  在哈佛校园,很少能看到谈情说爱的学生、眼不离手机的“低头族”。看到最多的是树荫下默默看书、认真思考问题的年轻人;草坪上,到处是三五成群探讨课题的师生们。  哈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特别多。据统计,全校有100多座图书馆。大多图书馆的警语是:“你要想获得新知识,就来好好看书;你若选择平庸,就去睡觉!”  有人建议我起个早,看看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凌晨四点半
农历牛年就要到来时,曾建鹏带着他的“花伴生”团队原创设计了气球萌宠“牛嘟嘟”,准备在新年前推向市场。  曾建鹏是个“90后”理工男,一次回老家福建参加婚礼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气球造型与装饰。当时他惊喜地发现,五颜六色的气球不仅可以做成常见的气球拱门,还能打造出不同的卡通形象。  7年前开始创业时,曾建鹏还是一名在长春上学的大二学生。父母是做生意的,曾建鹏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寻找商机。
我希望将来发明一种能够溶解垃圾的机器。当垃圾成堆时,它会根据垃圾的多少和种类,发射出相应的溶解弹,垃圾便会慢慢溶解,最后渗入地下。这种垃圾溶解器还能把垃圾中的一些铁质元素吸进自己的体内,给自己做能量。  这种机器的形状跟目前的迷你BP机差不多,它的机体前面还有一个发射管,可以随身携带,如果发现自己工作、学习的地方有了垃圾,只要对准了,轻轻按,垃圾马上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这种机器还有大型号的,
“爸,您还是把烟戒了吧,医生说不戒烟,您的青光眼会越来越重,甚至还要手术!”一出县医院大门,小郭就对老郭劝说起来。  老郭一拧脖子:“老子就是不戒,瞎了也不戒。人是铁,烟是钢,一会儿不抽闷得慌。”  老郭脾气倔,嗜烟如命,烟龄已近七十年了。想让老郭戒烟,简直比登天还难,可眼下父亲得了青光眼,不戒后果会不堪设想,小郭急得团团转。  这天,老郭在超市里闲逛时,正巧碰上了原来的老街坊赵老师,现在是自己宝
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从农村走出來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  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气息。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
我人生里特别少年的那几年,上课没办法专心听课,思想长期游离在外,我经常幻想我变成了超级赛亚人,一拳打倒了教学楼,校长和所有老师诚惶诚恐地求我:只要放过我们,你要一百分就给你一百分,你要三好学生就给你三好学生。风迎面吹来,沙差点迷了眼睛,我冷冷地转过头去告诉他们,我只是想拯救世界而已。  一般想到这里我都会忍不住地微笑起来,然后老师会叫我起来复述他刚刚所讲的内容,全班鸦雀无声,包括我。接着我会站在教
看《笑傲江湖》的时候,经常听到冯小刚、宋丹丹说“这段戏太无聊了”,而后笑得前仰后合,可见在喜剧里面有时缺了无聊才是真的无聊。其实无聊是一种状态,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人无所事事,整天发呆。可它又是一种感受,愣在那儿你不觉得无聊吗?无聊。于是迅速改变这种状态,进入到一种功利的、感官刺激的状态,马上便有趣了。在常人眼里,有用的、有趣的事物才不是无聊的。  可我却觉得,我们恰巧缺少的就是无聊。无聊可不可以看作
忽然间有些触动,因为在同一天,我发现两个存在。  第一个,是一片花。这些花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的部分娇美雍容,奇色万千,每一种颜色都令人惊叹,每一次摇动都令人沉醉。它们那淡淡的幽香,更是沁人肺腑,使观者进入迷离的境地。地下部分则截然相反,黝黑肮脏,腥臭扑鼻。有粪便在其中堆积,有污浊在其中流淌,使人不敢直视。  第二个,是一个人。这个人分人前和人后两部分,人前的他亮丽多彩:他是闻名遐迩的作家,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