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发展中尚有争议的问题及应当吸取的教训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8年的物价上涨恶浪似乎有冲垮一切的势头。金融市场发展中原先没有争议或者争议不激烈的一些问题,现又重新泛起争论。人们自然要问:前几年金融改革方向错了?深化改革如何改?大有茫然之感觉。在此择若干问题予以评议,与读者共探讨。
其他文献
<正> 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把现金发行量指标作为衡量信贷和货币的最重要的指标。而张化桥同志在《我国的现金管理究竟有无意义》(《金融研究》1988年11期,以下简称"张文")中提出,"现金发行量是一个并不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不予理会"。对此,本人深表赞同。本文试图从现金发行量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的相互关系中论证现金发行量指标没有重要意义。人们普遍认为,现金发行量与信贷总额和货币供应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控制住了
<正> 现有信托投资公司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全国性的;二是省市一级政府的;三是一些部门所有的;四是附属于各级专业银行的。全国性的投资公司为数很小且又在国家政策的直接指导下,其行为有更多的行政色彩。附属于银行的投资公司由于与银行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各个方面都受到银行的钳制和染指,很少独立性,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第二和第三种信托投资公司,鉴于第一和第四种信托投资公司毕竟具有投资公司的主要属性,因此,在讨论信托投资公司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时,当然也包括这两种投资公司,而因其所属类
<正>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利率体系的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许多同志认为:(1)低利率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2)低利率政策可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防止因高利率带来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此,主张将利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而不应该放松利率或提高利率水平,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不容否认,低利率政策为凯恩斯理论所青睐,曾为西方各国摆脱战后经济危机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利率政策应服从于宏观经济环境。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利率政策的出发点及其效果将存在较大差异。我国
<正> 在存款利率几经调高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在考虑调高贷款利率。这一货币政策的总的思路,是要通过贷款利率的调整,承认利息是借贷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并承认这一价格也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从宏观上看,在借贷资金已明显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调高贷款利率正是自觉地让资金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从微观上看,则是要强化企业的资金价格意识。在这一总目标设想已定的前提下,现在需要论证的是,利率发挥上述作用需要怎样的客观经济环境,我国目前是否具备这种环境,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提高贷款利率能否有效地实
<正> 一、银行在宏观调控中亟需建立中介目标体系宏观调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金融宏观调节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如此。问题在于金融宏观调节的中介目标如何确定,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普遍的看法是金融中介目标就是控制住通过信贷程序注入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个人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是,在我国目前两种经济运行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很难科学地制定货币供应量计划
<正> 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宏观失控、形势严峻的局面,固然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中央银行对经济和金融活动缺乏多层次的经济监测,宏观调控反应迟钝、失真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省地县三级人民银行各自不同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和完善全面经济监测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制订起合理、简便、有效的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专业银行信贷资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制订保障经济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与规章制度,实观宏观金融调控数据化、科学化、公开化。
<正> 保险的经济效益及其指标考核体系问题,在总公司现行决策中并没有解决。我们愿就这方面陈述己见,或许对此问题的研究、解决有所裨益。回顾我国国内保险业务自1980年恢复至1986年期间,总公司对各地保险效益的考核,主要是按保费收入多少这一指标。1987年中,总公司对各地效益考核有很大改善,由单项指标考核改为多项指标考核。除保费增长率外,增加了赔付率、费用率、利润和上缴资金这四项。此后,总公司对这五项考核办法不断完善。至1987年12月全保会期间,总公司提出讨论稿,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战略决策以后,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借债,利用外资的步伐大大加快。迄今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向我国提供了贷款或优惠贷款。到1987年底,我国对外借债余额已逾300多亿美元,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对外借债工作刚刚起步,缺乏足够经验,因此,利用外资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如何有效地加强我国外债管理,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对此,近年来,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就其主要观点综述如
<正> 货币供应是通过贷款发放和存款兑付实现的,银行信贷软约束,甚或无约束,事实上的资金"供给制",造成连年贷款规模超经济增长。遏制通货膨胀,治理经济金融环境,要求控制贷款规模,调整信贷结构。为此,分析研究现存信贷资金存量结构的特点,是制定调整对策的重要条件。十年改革,银行信贷资金运行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信贷资金流向的多元化倾
<正>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呈现出加速扩张的趋势,引起了经济理论界与实际界的极大关注,但各方面对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生成机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些观点甚至迥然相异。因而,所提出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案也就截然不同。本文试图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作一必要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