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幸福感指数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通过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评分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和家庭功能障碍组,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患者幸福感指数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找出可能影响幸福感指数的
【机 构】
: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南院急诊科 264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幸福感指数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通过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评分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和家庭功能障碍组,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患者幸福感指数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找出可能影响幸福感指数的家庭功能因素,并对纳入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
结果家庭功能良好组47例(58.75%),障碍组33例(41.25%)。家庭功能良好组患者适应度、亲密度、情感度、成长度、合作度和总分均优于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良好组患者SDS、ADL评分均低于障碍组,家庭功能良好组幸福感指数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良好组慢阻肺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方面评分均优于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生活规律为可能影响幸福感指数的家庭功能因素;经过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生活规律是影响慢阻肺患者主要家庭功能因素。
结论应重视慢阻肺患者家庭功能,尤其应注意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月收入低、吸烟、生活不规律患者,提升患者幸福感指数,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和日常生活行为能力,促进慢阻肺患者康复。
其他文献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可以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其可以影响骨形成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基质矿化等过程,在成骨分化和软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过程出现异常可以导致成骨不全症、Feingold综合征、股骨头坏死等病变。该文对miRNA调控成骨分化和软骨分化的具体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从表观遗传学水平研究骨发育异常的相关机制及骨发育异常引起的相关
漏斗胸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手术为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Nuss手术凭借其微创优势逐渐成为目前矫正漏斗胸的主流术式。尽管Nuss手术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术式最佳手术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各国儿外科医生始终未形成统一标准。国外多以青春期开始或开始后为主,而国内学者多主张尽早对漏斗胸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即3~6岁或学龄期。该文从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就儿童漏斗胸行Nuss手术最佳
目的新生儿早发败血症(EOS)是一种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但是目前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已沿用多年。本研究分析了EOS的致病菌、耐药率以及引起耐药的危险因素,以期优化EOS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2010年至2015年EOS患者的资料。结果共有21家治疗中心参与了本研究,纳入了占全国出生队列(平均每年180 000名活产儿)92%的新生儿。在549名(0.57‰)EOS患儿中,有306名(56%,0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
目的评价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初级PICC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获得初级PICC证书的护士43名初级PICC专业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获得初级PICC证书的护士41名初级PICC专业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包括成立案例分析教学小组、典型案例的准备、案例分析讨论等。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初级PICC专业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及评判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初期行学习能力测试及日常生活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先行学习能力测试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据此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训练以3个月为一周期;一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学习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复评比较;统计脑卒中后3个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并发惊厥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并发惊厥患儿71例。依据急诊抢救方式差异分作两组,35例通过常规流程实施抢救作对照组,36例通过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实施抢救者作实验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抢救质量。结果急救后实验组家属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探讨团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该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早期行团体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老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该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8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遵医依从性、ESCA评分、SF-36评分、SDS及SAS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各项血糖指标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