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设计的主要内涵是视觉形象设计,人的视觉在感知形象时,对色彩的感知最为强烈,其次才是对形体轮廓及材料质感的感知,因此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色彩使世界充满生机。“在设计中色彩承担着两个重要使命:其一,利用色彩完成在设计中赋予色彩的那份对消费者文化价值的传达;其二,是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形式美。并且只有当形式美与所传达的内容高度统一时,才能说设计创造了产品的具体美,最终达到从构想到实践的转化。在设计中,色彩不单单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又担负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普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教学仍采用建立在传统艺术概念上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十分不利。
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色彩构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课堂讲授理论内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书面作业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模式虽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熟练掌握手绘工具,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使用颜料手绘作业费时、耗神,增加了教学的课时,而且也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很容易忽略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对造型设计的研究。学生在进行色彩训练时,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在四个“一”上训练出来的,一种纸、一支笔、一盒颜料、一种绘涂手法,这样从头练到尾,不仅使学生学起来呆板,对于深刻领悟色彩现象、掌握色彩知识存在缺憾,且作业完成后,改动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又削弱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拓展、创新能力。
2、教学目标不明确
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悟力和敏锐力,为专业主干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是专业设计课程的必修科目,是专业设计学习的起步,是向专业设计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对这个阶段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后期艺术设计课程的掌握和学生自身设计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关键。但目前大多色彩构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与主干课程的教学缺乏沟通、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等问题,课程之间缺少融会贯通,以至于设计基础课不能很好地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不够
我们知道,包豪斯色彩教学早就明确提出了“感知的教育”这个课题,强调一切从零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要真正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能力,重在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体会到色彩的感染力,提高了对色彩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表现和运用色彩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当前我们教学中所欠缺的。目前,我们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多从原理人手来进行色彩训练,注重对色彩原始本质的理性分析,而不注重对色彩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偏重色彩理论和经验认知,导致将色彩构成课作为技法课上的现象屡屡存在。为熟练技巧而进行大量的训练,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天性,使学生作业显得呆板、程式化,缺乏新意。加之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学时有限,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树立创新意识,这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专业中色彩构成教学新模式建构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主题性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那么,色彩构成课也应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为目的。因此色彩构成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思想,采用启发和激发式教学,从“以老师为本”改为“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我们在讲述基本理论后,应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应认真观察学生们思路的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素材和意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思考,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扩展他们的色彩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挖掘他们的创作潜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色彩构成理论和技法。
在色彩设计教学中,主题性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是灵活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题性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惯用手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创作和整合出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成果。在信息时代设计观念和方法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色彩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这就是主题性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我们给学生们一个课题,然后师生一起去完成,一起研究与分析,是一种互动的主题性设计教学。这样做,可以在主体性设计课中,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课中,使学生们在学习色彩的同时,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性设计课题可以强调多元化,这样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和研究的范围,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摄取专门知识的能力。
2、在表现手段上使传统手绘与电脑多媒体相结合
如今的色彩构成课大多数在表现手段上缺乏针对学科专业的划分,也缺乏对学习层次的划分。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做到因专业、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色彩构成这门课程之前都已开设了较长时间的素描与色彩写生课程,可以说对色彩的调配、组合、表现、造型等各方面均有了基本的认识。色彩构成这门课程需要学生从理性角度去系统和完整地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并学会运用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的理论使画面获得良好的色彩组合效果。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课,应提倡学生们在学习中把传统手绘的表现手段与电脑辅助的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的后续课程多为设计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一般要求学生用电脑辅助设计,也就是其设计作品要求用电脑制作完成。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当中有意引入“电脑辅助设计”的观念作为过渡是有必要的,能够提前让学生们认识电脑这种表现工具,引导学生们形成对待电脑辅助设计正确的态度,防止形成对电脑设计的盲目崇拜。
在色彩构成的表现上手绘和电脑绘图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提倡把传统手绘与电脑辅助的手段相 结合,使两种手段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不应该完全沿用传统的手绘教学,也不应该使电脑辅助教学完全取代手工绘制,因为材料和工具的体验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也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电脑辅助设计在创作过程中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色彩构成课也是我们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目的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上这门课时要注重对已有优秀色彩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以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授课,让学生们注意一种对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和训练,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的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就不会拘泥于颜料与电脑的介质差别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便于解放思想,大胆地去研究色彩,挖掘色彩构成课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现代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受到传统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的制约,仍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沉溺于专业技巧的学习中,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艺术设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便毕业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岗,因此,色彩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大主题设计的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性的大赛,经常做有价值的市场调研,增强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轨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如何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各种材质上进行色彩组合、色彩搭配,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摄影、摄像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使艺术成为技术控制的对象。针对这些这种情况,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以新的色彩教学模式适应艺术设计的需要,从而强化学生对色彩本质的认识能力、组织能力、把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色彩语言进行艺术设计和创造,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艺术设计创作者。
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色彩构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课堂讲授理论内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书面作业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模式虽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熟练掌握手绘工具,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使用颜料手绘作业费时、耗神,增加了教学的课时,而且也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很容易忽略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对造型设计的研究。学生在进行色彩训练时,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在四个“一”上训练出来的,一种纸、一支笔、一盒颜料、一种绘涂手法,这样从头练到尾,不仅使学生学起来呆板,对于深刻领悟色彩现象、掌握色彩知识存在缺憾,且作业完成后,改动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又削弱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拓展、创新能力。
2、教学目标不明确
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悟力和敏锐力,为专业主干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是专业设计课程的必修科目,是专业设计学习的起步,是向专业设计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对这个阶段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后期艺术设计课程的掌握和学生自身设计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关键。但目前大多色彩构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与主干课程的教学缺乏沟通、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等问题,课程之间缺少融会贯通,以至于设计基础课不能很好地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不够
我们知道,包豪斯色彩教学早就明确提出了“感知的教育”这个课题,强调一切从零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要真正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能力,重在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体会到色彩的感染力,提高了对色彩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表现和运用色彩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当前我们教学中所欠缺的。目前,我们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多从原理人手来进行色彩训练,注重对色彩原始本质的理性分析,而不注重对色彩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偏重色彩理论和经验认知,导致将色彩构成课作为技法课上的现象屡屡存在。为熟练技巧而进行大量的训练,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天性,使学生作业显得呆板、程式化,缺乏新意。加之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学时有限,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树立创新意识,这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专业中色彩构成教学新模式建构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主题性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那么,色彩构成课也应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为目的。因此色彩构成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思想,采用启发和激发式教学,从“以老师为本”改为“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我们在讲述基本理论后,应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应认真观察学生们思路的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素材和意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思考,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扩展他们的色彩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挖掘他们的创作潜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色彩构成理论和技法。
在色彩设计教学中,主题性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是灵活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题性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惯用手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创作和整合出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成果。在信息时代设计观念和方法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色彩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这就是主题性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我们给学生们一个课题,然后师生一起去完成,一起研究与分析,是一种互动的主题性设计教学。这样做,可以在主体性设计课中,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课中,使学生们在学习色彩的同时,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性设计课题可以强调多元化,这样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和研究的范围,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摄取专门知识的能力。
2、在表现手段上使传统手绘与电脑多媒体相结合
如今的色彩构成课大多数在表现手段上缺乏针对学科专业的划分,也缺乏对学习层次的划分。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做到因专业、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色彩构成这门课程之前都已开设了较长时间的素描与色彩写生课程,可以说对色彩的调配、组合、表现、造型等各方面均有了基本的认识。色彩构成这门课程需要学生从理性角度去系统和完整地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并学会运用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的理论使画面获得良好的色彩组合效果。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课,应提倡学生们在学习中把传统手绘的表现手段与电脑辅助的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的后续课程多为设计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一般要求学生用电脑辅助设计,也就是其设计作品要求用电脑制作完成。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当中有意引入“电脑辅助设计”的观念作为过渡是有必要的,能够提前让学生们认识电脑这种表现工具,引导学生们形成对待电脑辅助设计正确的态度,防止形成对电脑设计的盲目崇拜。
在色彩构成的表现上手绘和电脑绘图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提倡把传统手绘与电脑辅助的手段相 结合,使两种手段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不应该完全沿用传统的手绘教学,也不应该使电脑辅助教学完全取代手工绘制,因为材料和工具的体验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也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电脑辅助设计在创作过程中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色彩构成课也是我们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目的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上这门课时要注重对已有优秀色彩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以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授课,让学生们注意一种对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和训练,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的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就不会拘泥于颜料与电脑的介质差别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便于解放思想,大胆地去研究色彩,挖掘色彩构成课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现代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受到传统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的制约,仍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沉溺于专业技巧的学习中,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艺术设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便毕业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岗,因此,色彩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大主题设计的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性的大赛,经常做有价值的市场调研,增强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轨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如何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各种材质上进行色彩组合、色彩搭配,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摄影、摄像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使艺术成为技术控制的对象。针对这些这种情况,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以新的色彩教学模式适应艺术设计的需要,从而强化学生对色彩本质的认识能力、组织能力、把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色彩语言进行艺术设计和创造,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艺术设计创作者。